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风汽车公司要确立在未来汽车行业中的大集团地位,必须着力于内部机制的转换,特别是企业家形成机制亟待健全。同样是集团内的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有的企业在竞争中成功了,利润越来越多,资产由小到大;有的企业失败了,生产经营连年亏损,最后破产倒闭或被兼并。企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有许多,但其中领导班子往往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决定有无好领导班子的关键又在于有没有一个(或一批)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企业家。因此,能否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家形成机制,使那些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当前公司改革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
“一个企业家要永远保持创新的理念。”这句至理名言是一个公司迈向成功的关键。生产间隔织物的合资经营企业Pressless股份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Pressless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位于德国Falkenau家族经营的Spiga公司和位于德国Elterlein的Bodet&Horst公司合作建立的企业。Spiga在加入合资经营企业之前,只经营时尚双罗纹拉舍尔织物,加入合资企业后,Spiga投资成立第二条生产线。成立于1993年的家族公司Spiga今天已经拥有34名员工,他们在针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Chemnitzer纺织机械开发公司的帮助下,Pressless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热定型3…  相似文献   

3.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董事长莫炳荣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在采访过程中,他不断将面前的果盘推向记者,神情中透着邻家大叔般的亲切。但说到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莫炳荣对公司如何在危机中拓展市场及可持续发展的设想,显露出了一位企业家的高瞻远瞩。他不仅思维缜密而且思路清晰,我们一直围绕多快好省、内外并举、软硬兼施这几个字做文章。他说,只有使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社会责任等方面日益完善,企业才能强壮起来,才有  相似文献   

4.
回顾公司转制4年来的经营管理工作,取得成果的经验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的经营要有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的思路和机制;企业的发展要制定好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和方针;企业的管理要抓住实现战略目标的主线和载体,这条主线和载体就是财务管理,因此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是公司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加入 WTO,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企业营销什么最重要 ?精明的企业家认为 ,贵在向消费者创新“营销理念”,营销企业家独特的经营思想 ,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事实上 ,加入 WTO,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竞争 ,首要的是理念创新 ,必须把竞争取  相似文献   

6.
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Ray Stata首次提出了公司中的管理创新问题,并将管理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相区别,指出管理创新是公司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管理中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与欧美国家依赖技术上的创新不同,日本是第一个靠管理创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实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家成功的基础。美、日企业家十分注重企业创新,以增强发展活力,保持竞争优势。 松下幸之助:“正确运用自我否定的策略,能使企业不断获得创新的机缘。” 松下先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对自己的企业领导行为进行反思,如他在担任  相似文献   

8.
他,成功地把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带上创新发展的轨道;他,引领企业成为全球腈纶行业的巨无霸;他,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一个企业从优秀到杰出的精彩跨越;他,荣获2005年中国纺织行业企业家创业奖,被评为中国纺织行业2006年十大创新人物,先后荣获"吉林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如今,他以全球化的眼光和卓越的才干,率领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他就是王进军,吉林化纤的新一代领军人。  相似文献   

9.
卷首纵横     
“BOSS”,一个流行的称呼,它揭示了“企业家”的真正涵义。这里“B”是指智慧,“O”是指目标,“S”是指秘密。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对企业家作了如下概括:①企业家以创新为自己的首要职能,这种职能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等内容;②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专门意义上的阶级;③企业家职能可以给一个社会历史的时代打上它的烙印,可以形成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道德的和美学的价值制度,但在它本身,它并表示一…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策略。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全方位发展。一是要思想观念创新。要认清经营形势,思想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树立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和全心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初,摆在长材公司面前的是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产品销价下跌274元/吨,周边地方小钢厂死灰复燃,不断与企业争夺资源、市场与人才。企业不仅遭遇到市场的压力,还有来自内部的压力,职工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盲目乐观的思想在滋长;企业冗员不断增加,劳务市场人员膨胀,减员增效势在必行。企业要承受来自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双重的挑战。面对两方面的压力,必须先解决思想上的阻力。长材公司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了"强化管理创新,对标挖潜创效"主题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与创新。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到今年9月份,该公司累计生产钢11.3万吨,钢材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利润411.4万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急需培育和造就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家阶层。企业家是企业经营与生产的总设计师,是企业发展的领路人,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思维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那么,新型的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独特思维呢? 一、创新性思维。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对某些事物有新的或者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当一个人的头脑中具有丰富的形象和词汇库并能以一种独特的建设性的方式应用它,他就是一位创新性的思维者。美国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认识企业经营的生命在于创新江泽民总书记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来说 ,创新就是企业经营的生命。所谓“创新者生 ,墨守成业者死”。企业经营者只有不断地在管理上创新 ,产品上创新 ,技术上创新 ,企业形象上创新 ,才能确保企业历久不衰。如果企业一旦停止了创新 ,停止了进取 ,哪怕只是在原地踏步 ,其实也是后退 ,因为其它企业在前进、在创新、在发展 ,你的产品会过时 ,技术会落后 ,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总是把他们的智慧凝结于创新上 ,他们总是立足于商战的制高…  相似文献   

1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是杨思民的座右铭,也是他对路桥华南工程公司员工的激励。自从走上公司领导岗位,他搏击潮头,勇于探索,大胆革新,锐意进取,科学管理,为公司从粗放型经营向管理型效益型和技术型企业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公司进行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实施了“五个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整体创利水平,增强了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公司的社会知名度,为路桥集团施工企业改制和科  相似文献   

15.
周力 《中国纺织》1992,(5):18-19
办企业,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有资金。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曾对笔者表示了他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看法。他认为:“在资本、劳动力、原料和科技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有了钱,没有工人可以花钱请工人;没有原料可以花钱买原料,没有技术可以花钱买技术、请专家、买设备。”诚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从一个方面反应了资金在企业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筹集资金始终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我们大中型国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上级拨款。但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育,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岳三峰 《中国纺织》2010,(11):44-45
资本市场市场是产品和技术之外的企业生存法则,因此有抱负的企业与企业家要特别关注资本的大势,资本大势往往预示了一个时代的方向感。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创新上升为科技创新后,企业不只是成为采用新技术的主体,还会主动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体系中,成为孵化高新技术的一个主体。其前提是企业经营者不仅成为企业家,更是成为科技企业家。科技企业家既具有企业家素质,又具备科技素养。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背景下,企业进入科学新发现孵化为新技术阶段,体现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企业家。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不仅以市场为导向,还需要以新的科学发现为导向。科技企业家对这两个方面都要进行导向。科技企业家的成长需要适合的体制机制,按照科技企业家成长的生态培育科技企业家队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称为企业家,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至少应具备政治素质、经营素质,管理素质,创新素质,协调素质,交际素质,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才能领导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王光英 《董事会》2013,(12):100-100
公司控制权是企业家掌控企业的根本权利、控制权决定公司发展命运,也决定着企业家经营和占有公司利益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徐源 《董事会》2005,(11):38-40
一个公司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一个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持续,则依赖于它的制度和文化的创新。而在制度上几乎完全依靠移植国外经验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管治还需要与基于传统中国文化精神上的社会规范相融合。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产业的崛起,内部控制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