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国家标准GB18186-2000《酿造酱油》规定,其主要理化指标有: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铵盐等,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是区分酿造酱油与勾兑酱油,展示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下面,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下对提高酿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话说酱油     
酱油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食品调味品。目前,在我国大致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而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原料,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酱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从近年敖汉旗  相似文献   

3.
中国酱油遭遇欧盟高门槛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明确指认“氯丙醇 4种异构体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1999年 10月 ,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酱油进行抽查 ,发现其中氯丙醇严重超标 ,随即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的进口。 2 0 0 1年 5月 12日欧盟代表团来中国进行检查。欧盟代表团来华主要是检查中国生产的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HVP)中的三氯丙醇的含量。根据欧盟会员国检查三氯丙醇含量标准 ,在 4 0 %的干重的情况下 ,要求每千克酱油中三氯丙醇含量不得超过 0 .0 2毫克。如果此次欧盟检查的中国 14家大型酱油生产企业不能通过 ,则…  相似文献   

4.
龙猫 《上海质量》2002,(3):46-47
一、酱油ABC 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麸皮、食盐、水为原料,经微生物酿造而成的一种液体鲜味调味品.  相似文献   

5.
正本期话题:本期涉及的是酱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酱油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三氯丙醇超标。酱油中的三氯丙醇究竟为何物?酱油中为什么会含有这种物质?食用含有三氯丙醇的酱油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安全优质的酱油?  相似文献   

6.
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两类。这两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酿造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期话题:本期涉及的是酱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酱油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配制酱油不合格率达14.3%,不合格原因之一就是三氯丙醇超标。酱油中的三氯丙醇究竟为何物?酱油中为什么会含有这种物质?食用含有三氯丙醇的酱油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安全优质的酱油?  相似文献   

8.
要想买到合适的酱油, 首先要看标签。从酱油的原料表 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 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可知其原料档 次的高低。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 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如果是酿造酱油 应看清标注的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 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 酵的速酿酱油。酿造酱油通过看其氨 基酸态氮的含量可区别其等级,每百 毫升的氨基酸态氮所含克数含量越 高,品质越好(氨基酸态氮含量≥ 0.8g/100ml为特级,≥0.4g/100ml为 三级,两者之间为一级或二级)。 同时还要看清酱油用 途 酱油上应标注供佐…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国家卫生标准中对酱油的定义是:以粮食和其他副产品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产品。酱油的主要原料一般为脱脂大豆(豆粕、豆饼)或大豆及麸皮、麦粉等,目前,我国酿造工艺主要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态发酵等,其成品含有各种氨基酸(可达18种之多,其中谷氨酸比例最高)、各种有机酸、酯类和多种维生素等。从市场抽查检验中我们发现,有些酱油的全氮和氨基氮的测试值都较高,符合标准要求,但感官不过关即口感和香味都不正,卖的价格也很低,有的甚至不到一袋(瓶)酱油按正常工艺生产所需要的成本价,这些酱油真的是价廉质高产品吗?我们采用以下的检测手段来加以区分和判别。  相似文献   

10.
《监督与选择》2006,(6):21-21
酱油是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生抽酱油、老抽酱油;酱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黄豆酱、甜面酱等。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标准化》2006,(5):43-43
酱油是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生抽酱油、老抽酱油;酱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黄豆酱、甜面酱等。  相似文献   

12.
酱油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调味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用以下几招来挑选优质产品: "看" 除了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消费者可先看标签。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同时,看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酿造酱油通过看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可区别其等级,含量越高,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3.
酱油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调味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用以下几招来挑选优质产品: "看" 除了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消费者可先看标签。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同时,看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酿造酱油通过看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可区别其等级,含量越高,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4.
警世钟     
别买不标氨基酸含量的酱油你买的酱油标了氨基酸含量了吗?目前,市面上仍有不少品牌的酱油未标识氨基酸含量。据技监局介绍,未标注的可以说都是在食品质量安全上不太过关的。在酱油外包装上标明氨基酸含量仅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必备条件。在酱油外包装标签标识上,国家强制要求厂家要标明氨基酸含量。据专家介绍,氨基酸含量的多少,是酱油是否有营养或营养多寡的标准之一。酱油分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其中,配制酱油应符合国家标准SB10336的规定,即氨基酸态氮大于等于0.40克/100毫升;酿造酱油除…  相似文献   

15.
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调味品,一般是指以脱脂大豆(大豆)和副产品豆饼、麸皮、食盐及水为原料酿造而成。作为传统的调味品,它几乎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天,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以往我们谈到酱油的质量往往比较关注于氨基酸态氮、全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及菌落总数的含量,而忽略对铵盐的检测。用铵盐生产的酱色含有4-甲基咪唑,它具有致惊厥作用,若含量较高,对人有害。同时,由于铵盐中含有NH4+离子,会直接影响氨基酸态氮、总酸和全氮的检测结果,因此对铵盐的检测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酱油中氨基氮和铵盐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氨基氮是衡量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化肥”酱油,它是用含有大量铵盐的“氨基酸液”或直接向低氨基氮含量的酱油中加入铵盐而配制的,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酿造酱油中铵盐的来源主要是酱醅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或过度分解产生少量的游离氨,氨溶于水形成NH4+,一般酿造酱油中铵盐含量都比较低,对甲醛法检验氨基氮的影响很小。但“化肥”酱油中高含量的铵盐影响甲醛法氨基氮的测定,使检验结果偏高。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检验酱油时是以氨基氮的 含量为主要判定依据,检 验方法均为甲醛法。因此…  相似文献   

17.
一日三餐,佐料相伴。酱油、酱伴随我们每一天。酱油是以大豆、小麦和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最常见的有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等;酱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黄豆酱、甜面酱等。它们在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关注它的质量并非小题大作。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1日前,厂西质量技术监督及防疫部门在对全区酱油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将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抽查内容包括标签是否注意“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与其生产工艺是否名符其实,产量多少等重要事顶。这表明,随着9月1日“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实施,广西消费者和全国消费者一道盼采明明白白消费酱油的日子。 酱油遭遇“信誊危机” 从去年开始,在中国已有3000年历史的酱油突然遭遇“信誉危机”:欧盟发现酱油含致癌物质──三氯丙醇,便全面禁止进口中国酱油;英国一些玻纸称有关部门在桩查100仰酱油后,…  相似文献   

19.
马莉锋 《科技与企业》2012,(23):325+324
我国是大豆的主产地,从古至今大豆食品的种类在不断更新繁衍,其中以酱油、豆酱、豆豉和腐乳为主。大豆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蛋白质的含量特别高,其中的营养成分搭配也十分均衡,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加工而成的发酵食品更是风味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对其进行制作,为人民所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选购酱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看酱油的标签上是否注明产品的种类,酿造或配制,烹调或佐餐。标注产品的等级、氨基态氮含量等。其次,看酱油的品质,色泽纯正,无杂质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