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过程。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通过稳步发展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这主要是针对目前阻碍人的正常流动的体制机制而言的;(二)  相似文献   

3.
郭占恒 《浙江经济》2012,(21):12-15
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控制特大型城市发展、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来,使进城农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一般来说,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仅体现了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搞好小城镇建设,而搞好小城镇建设又势必无法回避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宜居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首位度的内涵 城市首位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对于一个城镇体系而言,城市首位度越高,说明首位城市在城镇体系发展中越处于控制地位,城镇体系一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低,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城镇体系经过长期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发展比较协调.这时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的规模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城镇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本文首先对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方法—AHP的运用原理进行了的介绍,接着选取了新疆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起一套评价新疆城镇化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新疆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蒋阳  王冰 《科技和产业》2019,19(1):34-36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首先选取了华北地区中五个省市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起一套评价五省市城镇化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五省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华北五省市城镇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罗芳  万君 《科技和产业》2016,(8):104-110
城镇化水平不仅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与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基于2000年—2014年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其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从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对安徽省发展城镇化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狭义论的角度来说,国礼的概念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与各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重要人物相互赠送的礼品。而从广义论的角度来看,国礼则是国家间的一种礼遇,是国力的延伸和反映,是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及受尊重程度等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一种复杂的人口演变动力学,包括两种地理空间过程。一是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市,伴随着乡村区域的缩小和城市区域的扩张;二是人口从乡村文化转变为城镇文化,主要是新进城市的居民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逐步转型。第一个过程主要是量变的过程;第二个过程则是城镇化的质变过程。启动这两个过程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和产业支撑。城镇化不仅是一种地理过程(人口迁移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理过程(文化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工业污染危害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发展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和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最难对付和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城镇化使大量劳动技能差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了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城镇技术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从而也连带地将城镇污染向农村伸延、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文章根据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生态城镇的建设加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不同地区城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总体上,城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对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对前者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后者为先促进后抑制.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明显的"倒逼效应",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两者呈现出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城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已进入了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冯晓华  刘贡南 《乡镇经济》2009,25(6):102-104
特殊的干旱地理大环境使新疆的生态系统显得非常脆弱,新疆的城镇都依托有限的绿洲而存在。绿洲区既是生态敏感和环境退化区,又是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脆弱区,环境保护成为新疆城镇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新疆城镇的绿洲特点、分布特征以及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对策,对新疆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发展的基本态势都在推动小城镇建设时代的来临,在这场已拉开帷幕的社会变迁面前,社区重建、基层组织重构、“新农民”与“新市民”的身份转移、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都摆在基层公共管理者面前,科学规划基层自治的单位,建构基层自治组织合理的运行机制,通过社区重建生态平衡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落脚点,但是仅靠基层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宏观上仍需要相应的法律、财力等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过程.现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更多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规制基础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科技创...  相似文献   

16.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creasing energy use are accompanied by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use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 investigate how urbanization affects residential energy use,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es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 2012 (CRECS 2012). By compar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and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ces, we find that dwelling characteristics (e.g.,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residential area),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e.g., household size, income), and unobservable factors (e.g.,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living habits) all play roles in shaping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Urbanization directly decreases energy consumption through differences in the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household (markets, infrastructure, etc.), while it indirectly increases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presence of central heating, decreased household size, and increased household income. We find a positive total effect: urbanization increases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otal. We also find that urbanization shifts energy consumption away from coal and toward electricity and gas. In addition, we distinguish between onsite urbanization (formation of towns based on rural markets) and offsite urbanization (movement to large cities). Compared to onsite urbanization, offsite urbanization shifts energy consumption toward electricity and gas by a larger magnitude. Finally, we project residential energy use in 2020.  相似文献   

17.
陶伟 《特区经济》2011,(10):227-228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关城市化是先走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的道路一直以来处于争论之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从规模经济理论、人口迁移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方面,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没有外力参与的自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本等要素的流动轨迹:先向大城市聚集,然后向中小城镇扩散;同时分析了资本、人口在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4-17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一定时代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等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影响着人的发展。消费模式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人际关系乃至人的发展。建构生态消费,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价值论的高度重新审视生态消费,倡导消费的经济性、生态性、公正性、人文性、和谐性,从而促进消费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孙斌  徐渭 《科技和产业》2021,21(1):61-6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采取恰当的发展路径和保护措施,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发展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晓曼 《改革与战略》2014,(3):97-100,120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既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也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归纳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动力系统的特征,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推进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遵循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保护生态居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