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企业间的相互持股制度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相互持股成本的提高,其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本文主要讨论相互持股对企业经营产生的负面作用,它是通过两种途径引发的.一是由相互持股引发的对经营者监督的弱化;二是由相互持股而产生的经  相似文献   

2.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基本被保留下来,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期,日本企业与银行通过相互持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和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紧密的银企关系加剧了企业危机与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与企业相互羁绊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日本公司制度是在“明治维新”后,通过移植欧美公司法人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它经营长期发展和创新,已经形成了许多与欧美企业制度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其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成为日本企业最显著的产权制度特征,并对企业体制、经营制度和运行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期日本相互持股在总体上表现出解体趋势,同时在结构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整体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后,相互持股的负担和风险性增大,对主银行的依赖降低,保持与客户长期交易关系以及进行商业关系的战略重组等。相互持股的近期演变在融资体制、股票市场、治理机制、内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对日本的经济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相互持股近期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国企业改革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互持股理论从比较制度分析角度对日本相互持股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释,该理论已经成为企业理论、金融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的重要内容。相互持股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了相互持股条件下企业内部代理问题、非代理问题,以及产业组织等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我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所有权改革是其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相互持股研究对于确保我国企业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看中国企业日本上市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盟WTO和企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海外上市成为许多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但调查显示,希望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极少选择日本。日本股市构成的特殊性是妨碍中国企业选择日本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互持股方式是日本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而相互持股带来的封闭性,限制了股份的流通,导致了不公正的股价过高,也导致了企业资本的低效运用。这些负面作用使日本法人和投资家对持有股份持悲观和规避态度,也正是这一封闭性阻碍了中国企业日本上市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正>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日本公司由于其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的股权结构而使其公司监控模式呈现出不同于美国公司的特点。1.大股东的监控相当有效日本为了克服股权高度分散条件下股东的监督动机被削弱的弊端,实行“法人持股”,即企业相互持股制度及以银行  相似文献   

8.
封文丽 《现代日本经济》2005,21(2):27-31,64
主办银行相机治理与法人交叉持股形成的相互监督是日本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其效率性、经济性和长期稳定性等正效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股东监控机制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开始了由“组织导向”向“市场导向”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吴昊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4(6):33-36
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大企业在法人相互持股和间接融资为主的独特金融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主银行为核心的治理结构。由于各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着悬殊的差距,并且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主银行功能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主银行对各种类型的企业的监督与控制程度并不一致。主银行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对日本大企业的经营活动,乃至日本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有为复杂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其负效应正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在此政策背景下,管理层持股再次引起热议,本文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管理层持股对完善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关于职工持股制度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王金柱 《开放潮》2001,(5):26-27
职工持股制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职工持股制最大的特点是企业职工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既有资本收入,又有劳动收入。职工在企业一身二任,成为企业的主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它消除了资本的雇佣劳动制,实行资本和劳动相互联合,从而消除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不平等的、相互对立的情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这样劳动者实现了当家作主,既成为经济上的主体,又做了政治上的主人。 在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这也是现…  相似文献   

12.
公司相互持股在中国形成的一些条件正在具备,许多同相互持股相似的现象与后果已经在中国出现,公司相互持股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改革中一个引入瞩目的新问题。公司相互持股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将产生许多新的影响,包括促进企业之间长期交易关系,保护专用性人力资产投资,导致企业资本虚增,出现新的内部人控制等。因此,对于公司相互持股的管制必须根据相互持股的效率,明确管制原则,采取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中的相互持股、“稳定股东”和虚拟大股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企业,彼此之间持有对方的股票是非常普遍的,脱离开相互持股无法把握日本 企业的治理结构。相互持股创造出了大量的不行使投票权的“稳定股东”,而且在日本 企业股权法人化,经营者作为股东代言人的条件下,这些“稳定股东”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的企业经营者来扮演的。从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角度,日本企业中的经营者已经成了虚拟大股东,在企业中最具发言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喇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是科学的论断,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利用股份制的方式和界限,从而从根本上搞清我们要不要限制私人企业上市的大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股份制起源于筹资和承担有限责任等需要,经过不断演变,现已形成两种基本模式--以美国为典型的个人直接持股主体型模式和以日本为典型的法人相互持股主体型模式。为什么说这两种典型的股份制模式总体上都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范畴或私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是所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呢?先分析个…  相似文献   

15.
吴东华 《中国经贸》2010,(15):48-50
放眼全球,美国金融、英国金融因为没有实体产业支撑,形成畸形发展,结果变成孤掌难鸣。德国虽是产业大国却是金融小国。日本虽然加强银企相互持股,但是这往往演变成内幕交易,而且在股市上表现先为尝甜头后尝苦头。也有西方国家金融追求与存贷款者利益和风险共享,没有利息。日本和一些西方金融虽然加强银企深度合作,但没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日本企业实行了所谓“从业员持股制度”。即本企业职工均可以优惠价格购买少量企业股票,并据以参加企业红利分成。这种制度作为类似于企业福利制度的一种形式,常作为企业“招工广告”中与工资、奖金并列的内容,用来吸引报考者。自六十年代部分企业开始推行从业员持股制度以来,采用该制度的企业数和职工持股人数逐年迅速增加,据全日本证券交易所协会1983年3月对在股票市场注册的1,771家企业的调查,其中85%实行了该项制度,持股职工人数达178万多人,每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相互持股"的弊端,必须梳理有碍于公司规范运行的"相互持股"行为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是指两个合法存续的公司互相向对方公司出资并成为对方公司股东的情形。在现有大量的存续企业中,公司之间"相互持股"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形成原因和实际运作也各不相同。这种出资现象的利与弊,值得认真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8.
法人所有和法人相互所有的日本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在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合日本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特别是参照收益与成本比较理论建立了一整套与所有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从而实现了所有制-企业制度-经济增长的统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借鉴日本经验,注重培养在经济行动中的经济主体并参与参考收益与成本比较理论,处理好国家所有的特殊法人股的作用,以适应高速经济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员工持股制度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中国证监会对员工持股计划新的政策方向、在全流通下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其目的在于通过完善我国的员工持股计划,促进全流通下上市公司的激励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阎莉 《亚太经济》1989,(4):17-21
日本的企业集团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等渠道联合起来,由经理会加以协调的横向联系组织,具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所没有的特点。当前,我国急需在理论上探讨不同体制下企业集团的特点,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形成的企业集团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