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4年3月5日(星期三)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避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城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三个1亿人"的表述让人耳目一新。看似简单的五个字,从制度建设、价值取向、宏观布局等层面细细分析,却蕴藏着诸多改革深意,描绘出指引中国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三维坐标":拆除隐形"篱笆墙",落实以人为本:降低圆梦"高门槛",实现共享文明;抹平东西部经济鸿沟,力求区域发展均衡。  相似文献   

2.
正较之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所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专设一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了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待城镇化对象的农民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应当是:"解放农民、服务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善待农民。"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剩余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到城镇安居乐业;所谓"服务农民",就是在农村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  相似文献   

3.
新城镇化是未来十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其发展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本文论述了新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基于城镇中的转移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支持新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即新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通过资本供求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支持新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持新城镇化中的公共品建设.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我国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即缺乏国家层面的金融战略长远布局、金融对人的城镇化支持力度不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巨大和金融资源过于青睐大城市和大企业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金融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融资模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垠 《发展》2014,(9):22-2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其中,"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的提法既是众望所归的"亮点"和"新意",亦是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城镇化发展动力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应该赋予农民怎样的土地财产权利,以便"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呢?这当中,既有对土地产权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为此,农业部常务副部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的城镇化与农业的现代化、农民全面实现小康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城乡统筹考虑,两个题目一起解。同时,城镇化也是现化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城镇化,用城市文明影响农村文明、改造农村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为基本出发点,提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兼顾地区差异为原则,从严肃规划意识,推动新城镇化建设档次;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和资源共事;坚持典型示范,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关注制度建设与创新,推进公众对新城镇建设的支持与理解;加强中心城镇的发展,实现区域间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推进青海新兴县城镇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大动力。近年来,烟台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创新性提出"走以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在实践探索中,烟台城镇化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应从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示范镇带动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突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方面推进烟台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军 《上海国资》2013,(3):17-17
按"土地经济"模式大搞新城建设不仅已经过时,而且面临扩张地方负债的巨大风险全国"两会"之前,国内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充满期待。大会产生的新一届政府将整装待发,落实未来五年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聚焦当前众多的热点,新型城镇化也许是最为地方政府所关注的。原因在于,在各地的期待中,新型城镇化是最有可能与以往"土地经济"模式接轨的投资建设题材。不少人甚至认为,即便号称"新型",根本上不还是"城镇化"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来城镇化的潜力在县域,而资金短缺是制约中西部县域城镇化、特别是欠发达县域城镇化的"瓶颈"。财政、信贷、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建设小城镇的机制尚未建立,而传统公私合作的收益形式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几乎无法实现。本文阐释了新型互换机制是化解县域城镇化,强资本约束的新尝试,揭示了新型互换机制成功运转的三维治理结构,并提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钱国权 《发展》2016,(2):36-37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按照“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甘肃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探索符合甘肃省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问题,是近几年屡被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提出"新型城镇化",那么相对来说就有"旧型城镇化",旧型城镇化的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目前人们对于城镇化大概有两种看法,一个看法认为城镇化是增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征收与出让价格的巨大"剪刀差"使农民的土地收益受损,农村宅基地及房屋流转的限制使农民的资产无法资本化。这不仅使城镇化难以成为城乡融合的和谐城镇化,也使农民缺乏迁移进城的资本,影响城镇化进程。集约、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我们至今走过的城镇化还远不是集约型城镇化,土地利用尚未达到集约化是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014年4月,内蒙古通过了《内蒙古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新型城镇化对应的是传统城镇化,传统城镇化过程中,虽然中国整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即政府通过"掠夺之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表现为东部掠夺西部、城市掠夺乡村、中心城市掠夺次级城市,走了一条要地不要人、要劳动力不要市民的城镇化之路(罗云兵等,2014)。基于中国"一刀切"式的城镇化政策,内蒙古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至此,一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性改革拉开了序幕。区别于旧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是简单的征收耕地、农民进城的拆建运动。李克强总理一再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从根本上揭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所在,就是从改革基本生产资料提供方式入手,通过土地流转重新调配农村土地资源,并且打破城  相似文献   

16.
正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李克强总理的城镇化路径是"3+X"路径而非媒体解读的"三个1亿人"。X是对不能落户的常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李扬 《黑河学刊》2009,(9):16-17
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要进一步创新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完善配套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就必须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各级政府应当把小城镇建设列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积极的投资政策,土地政策,房地产政策,调整户籍制度,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林伟 《中国西部》2012,(22):23+22
7月18日至20日,四川举行高规格的深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作会议,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会上讲话时,重点强调了"产城一体"理念,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的重要途径,要求全省各地准确把握和落实"产城一体"的要求,推动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所谓"产城一体",是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中的"新",首先是历史阶段的"新",不同的历史阶段城镇化有不同的表现。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新型工业化阶段,具体来讲,如果说前几年是通过脱贫致富实现城镇化,现在则是要通过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实现城镇化,这是阶段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