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福建全省上下的共同决心。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且能带动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做强做大杂交水稻种子产业是海峡西岸农业工作者必须担负起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两个先行区”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个全新平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闽西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维力 《发展研究》2004,(11):39-41
一、闽西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的原因。造就和形成了闽西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主客观有利条件,使闽西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迅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并发挥自已独特的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的必然性研究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是福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央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福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本省的各级审计机关,要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地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万崇伟 《发展研究》2005,(12):18-19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一决策,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写进了“十一五”规划建议。这是“海峡西岸”提法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党中央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中,鲤城区将继续围绕福建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建设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战略要求,发挥新优势,实施新举措,构筑新平台,再创新辉煌,努力把鲤城打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科工贸旅游文化现代名城。  相似文献   

9.
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讨论研究并及时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税收政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了福建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位置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发挥对台优势意识的深化。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的核心区鲤城,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如何定位,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凝心聚力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川 《发展研究》2004,(10):5-9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的主体。在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在2004年8月5日由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制造业发展论坛”上,福建省政府领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和专家、上海和广东方面的专家,以及福建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就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形势及对中国和福建发展的影响,如何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等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本刊编发其中三位领导和专家的演讲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研究》2006,(3):I0007-I0008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完善,有利于在东部加快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的前言平台。  相似文献   

13.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新罗区作为龙岩中心城市所在地,作为闽东南沿海相对欠发达地区,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融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开展“四个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卢展工书记代表省委提出了“四个重在”的海西建设实践要领。这是近年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实践总结,是新阶段做好福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福建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从推进海西建设的全局高度,深入理解“四个重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贯彻“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张鸿 《发展研究》2004,(12):47-48
国有资产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是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国有经济有能力当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力军。当前,深化福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安全保障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合力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俞裕兰 《时代经贸》2012,(14):169-169
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现存在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管理体削滞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少统一的两化融合标准、缺少复合型人才等问题。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应进一步可以采取如下发展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水泥业为代表,评价和回顾了福建水泥在全国的定位与发展绩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飞文 《发展研究》2007,(10):10-13
一、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 1.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区,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发展研究》2006,(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表明这一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提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20.
赵智杰 《发展研究》2009,(11):12-14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五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逐渐成为各种市场要素融合聚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带。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珠三角创造了区域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区域。客观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运行特点及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对于汲取两地经济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思路、迅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