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重视国际保理业务,并且试图从操作层面进行规范,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操作层面的业务人员而言,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尤为值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既涉及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又涉及到出口保理商和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关系,还涉及了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都可能影响到银行保理商开展保理的风险大小及其控制问题。因此,银行保理商了解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极为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保理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分析了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泽 《金融论坛》2002,7(8):31-35
近年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重视国际保理业务,并且试图从操作层面进行规范,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操作层面的业务人员而言,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尤为值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既涉及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又涉及到出口保理商和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关系,还涉及了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都可能影响到银行保理商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大小及其控制问题.因此,银行保理商了解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极为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保理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分析了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何德好 《西南金融》2007,(12):58-59
国际保理业务日渐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国际保理蕴涵的巨大风险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国际保理业务的运行机理、风险构成来对其风险进行具体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凯  胡宇霆  侯俊 《海南金融》2003,(10):33-35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国外银行的一种成熟的业务,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内银行纷纷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今天,正视其面临的法律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建立防范风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筱妤 《金融纵横》2014,(12):93-98
作为金融创新产品的国内保理业务虽然为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承办,但是业务范围绝大多数还是带追索权的保理业务,这与国际趋势并不相符。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热点——"供应链融资保理"通过依托核心企业的方式,试图打开无追索权融资保理业务的新局面,但是由于现阶段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缺位,使得无追索权保理在我国的发展一直较为艰难。本文基于银行视角,通过分析国内现行供应链融资保理业务的特点和弊端,提出一套风险控制措施,引导银行保理商在发展保理业务的同时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武光磊 《中国外资》2013,(2):11+13-11,13
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跨国的综合业务,解决了国际支付中风险过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国际保理商面对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提出了应对国家保理业务的风险对策,即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全面抵御其他风险。我国也应当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提高保理商风险的内部控制力度,促进保理市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我国国际保理中保理商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谢晓雪 《国际金融》2013,(12):12-15
近期中国银监会小台了《关于加强银行保理融资业务管理的通知》,一时间,保理业务的经营管理成为国内银行业谈论的焦点。事实上,保理业务可以划分为国内保理与国际保理,两者有着不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近年来,我幽国际保理业务展示给世人一组神奇数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会员数量全球第一;从2008年起出口双保理业务量跃居全球之首,2011年又赶超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场。  相似文献   

8.
国际保理业务的运作及其风险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保理在国际范围内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但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加快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国际金融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际保理业务中单保理和双保理运行模式的介绍,探讨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规避保理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中国保理业务实现了高速发展,业务量从最初的1.12亿美元,跃升至2009年的962.39亿美元。目前,我国开办保理业务的主体是各家商业银行,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银行会员有18家。也有一些中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的保理业务市场,设立了独资或合资的专业保理公司(如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的瀛寰东润、IBM中国保理等公司)。  相似文献   

10.
保理、信用证和福费廷等银行业务均是新技术条件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买方市场地位的形成和强化,近年来买方提供信用申请的信用证交易呈下行趋势,而由卖方申请银行信用的保理业务方兴未艾.至上个世纪末,以保理为结算方式的贸易额占所有贸易方式的18%,而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占比降至10%.在国内,中国银行和兴业、招商、广发等银行在开办国际保理业务同时,已开始试办国内保理业务.但1998-1999年间全球保理业务达5000亿美元,中国只有1300万美元,可以说保理业务在我国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银行保理和信用证以及福费廷业务一样,都是银行业结算方式创新背景下新类型的非典型合同,本文将仍从这一新合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风险为着眼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保理业务作为一项具有自偿性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为银行带来较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银行的高度重视,纷纷将其作为一顶战略业务大力推动。但是.由于国内信用环境还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办理国内保理业务的时间相对还比较短,尚未出台统一的国内保理业务规则,国内保理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多个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国内保理业务迎合了赊销等贸易方式发展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目前我们尚未建立健全的征信体系,而且银行开办保理业务的时间也不长,对其风险防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针对保理业务的新型性和风险的隐蔽性,加以分析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保理业务具有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近年来,我国保理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巨大的贸易额相比较,国内银行机构保理业务开展规模还不能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14.
保理融资虽然在国外发展已久,但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保理在国外的演变过程,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应将其视为金融业中的新兴且独立于商业银行的子行业加以大力发展。保理融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也应引起银行及保理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银行保理业务作为一项新型金融服务产品,较好地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和买方信用风险的问题,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我国国内银行保理业务开展时间短,市场不成熟,伴随着业务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出了一些风险.例如,企业虚构应收账款套取银行保理资金、挪用保理预付款用于其他用途等。本文探讨了目前保理业务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并结合审计实践提出了审计对策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92年引入国际保理业务,而且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国际保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国际保理业务中出口商所隐含的风险,进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种防范风险的措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对文献的整理以及对出口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面临的风险的分类角度.  相似文献   

17.
林智乐 《新金融》2005,(9):59-61
国内保理业务作为新兴的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笔者对国内保理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在开展国内保理业务时既要积极创新又要注意对风险进行控制。接着对商业银行如何选择业务客户和甄别应收账款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国内保理业务的种类和流程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保理业务有了较大的发展。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2016年,国内保理业务和国际保理业务都出现放缓迹象,但与此同时,供应链融资与保理业务的融合、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的合作、自贸区创新保理的新发展等使得保理业务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前 《中国外汇》2013,(2):26-29
中国保理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3年,夯实基础、顺势发展是其应对之策。 2012年,中国的保理业务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FAC)的统计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23家已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银行共办理国际保理业务669.90亿美元,同比增长85.87%;办理国内保理业务1703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4%;国际保理业务占比从16.59%回升至19.86%,国内保理占比80.14%。在信保保理方面,国际保理项下为13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22%,受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影响,增幅弱于2011年同期;国内保理项下实现805.06亿元,同比增长208.71%,在扩内需政策拉动下,仍保持了倍增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曹阳 《浙江金融》2006,(3):57-57,56
保理在中国的发展 保理的一般操作流程为:保理商首先与其客户(商品销售合同中的卖方)签订一个保理协议.该协议一般规定卖方需将通过赊销所产生的合格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然后由保理商负责应收账款的收取。目前在我国开办保理业务的只有几家国内银行。从1992年中国银行引入保理业务以来,我国的保理业务量逐渐扩大,据FCI(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统计我国2001年国际保理业务量为9100万欧元.国内保理为11.5亿欧元。但是2001年全年保理业务量仅相肖于我国周内生产毛额的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