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176-177
文章通过分析人权保障的理论根据,为保障罪犯人权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看到我国罪犯人权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并分析造成我国罪犯人权保障不足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同时,通过提出保障我国罪犯人权的对策,使我国罪犯人权的保障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人权保障是当今时代民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国际人权公约也相继出台.我国先后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表明中国政府正在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来对待人的权利问题.然而,当前的实定法和社会现实状况却与以上两个人权公约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冲突,因此如何协调这些冲突和差异成为完善我国宪法人权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史雅萍 《民营科技》2013,(4):189-189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如何,是一个国家人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我国的侦查程序,是指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它分为立案、实施侦查行为、采取强制措施、侦查终结四个相互联结的环节。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涵,只有使人权得以充分保障,才能使法治和民主得以实施。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注重人权保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皮振波  李国良 《活力》2009,(9):90-90,92
我国现行刑法和刑诉法废除了类推制度,确立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无罪推定、法律援助等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有机统一。但法制的完善并不能保证司法权不被滥用或错用,因此司法中侵犯人权问题不可避免。当然,并非“存在就是合理”,恰恰相反,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侵犯人权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监督加以纠正。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就要担当起刑事诉讼监督的重任,在监督中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5.
在任何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都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对弱势群体的人仅保障,首要的任务是将弱势群体的人权实证化为法律权利.本文从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的困境、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制度和对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建议等方面简单论述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辛文学 《活力》2004,(11):145-145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以宪法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现有法律制度中不符合宪法原则的部分将无可辩驳地遭遇质疑。这种由于根本法的修改带来的对整个法律体系的影响,将有力的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岩 《企业导报》2011,(21):20-21
本文针对近几年社会存在的住房问题,对住房人权进行探讨。本文理论与现实并重,通过系统分析我国住房人权的现状,运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及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住房人权存在的问题进行法理探讨。剖析了我国住房人权的根源问题,并得出了充分实现住房人权的理论措施。  相似文献   

8.
吕铁成 《活力》2010,(12):116-116,118
所谓人权,就是人在其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国家中所应当享受并得到充分保障与实现的各种权益。充分享有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刘文博  敦洁 《企业导报》2014,(12):133-133
人权,从一般的理解上来说,是人能够生存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生存的人要求能够实现自己的尊严与价值,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正是通过不断对人权的追求,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专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制。今天,世界各国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法律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化社会追求的目标。文章将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方面的人权保障展开论述。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孙思晗 《中外企业家》2013,(6Z):266-270
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刑诉法典,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一个里程碑。新刑诉法坚持统筹处理好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其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特别程序中均体现了人权保障原则。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调查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人不受刑事追究,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笔者以新刑诉法为视角对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内涵、新修订的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新进展、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人权保障原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别阐述,详情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11.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诉讼目的的确立,诉讼主体职能之配置,诉讼结构之建造,无不受制于人权保障的理念,并为人权保障的理念所左右。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是一个国家人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文明与进步的程度,因此,我国从刑事诉讼的立法到司法,应始终把完善冤案、错案预防机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侦查阶段交织着复杂的权利和权力关系,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极易受到侦查机关的压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当前应当着力加强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扭转长久以来侦破犯罪与人权保护不协调的局面,为了防止权力行使没有边界,得限制侦查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应以"权力监督权力",即增强检察官对警察行为的实质监督权力及加强对侦查权的司法制约,从而完善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人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应当维护和促进人权的发展与保护,并都在人权领域进行区域性的国际合作,纷纷制定与人权有关的条约和法律.因此人权才得以全面而具体的从国内法领域进入到国际法的领域,保护人权也就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人权保护法在各国积极地推动下,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权的争论,从“人权”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其中最激烈的争论要数人权的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了。笔者拟针对此争论,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人权普遍主义与人权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人权普遍主义的合理性,最后对其进一步完善提一些肤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饶昌杰 《新远见》2009,(10):104-10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当然,在看到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对于人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围绕人权问题而展开的国际斗争,要有充分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江泽民人权观,构建顺应当今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人权战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完善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也是发扬诉讼民主和健全法制的要求。侦查程序作为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阶段,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关键性阶段。刑事诉讼要保障基本人权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刑事诉讼的文明发  相似文献   

17.
李云龙 《新远见》2011,(7):61-66
人权问题涉及一个国家的价值选择和自我认同,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争执不断的场域。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突出了国际人权中的对立因素。事实上,在人权问题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是主流。从1970年开始,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消极旁观到积极参与和从边缘到核心的过程。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城市布局和人权平等的辩证关系,阐述城市布局在小区建设、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的配置、景观的布局和城市的总体规划等方面影响人权平等的具体表现,进而提出城市布局体现人权平等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伍杨 《活力》2013,(1):28-28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执法活动的主力军.公安机关如何在执法过程中保障人权成为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就公安执法中的人权保障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深入发展,包括沉默权在内的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制度,不断在各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得以确立。我国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公约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义务"是相悖的。针对沉默权人权标准国际化趋势,应对沉默权在我国的设置作出应然思考与实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