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财富》论坛是什么,“财富全球论坛”被认为是开启一扇把握世界走向的“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参加论坛则被认为是一次脑力激荡,激发新鲜思维的良机。美国时代华纳集团决定1999年9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举办“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主题为“中国:未来五十年”。美国《财富》杂志是双周刊,于1930年问世,现属美国时代华纳集团。《财富》杂志于1995年开始主办世界五百强年会——《财富》全球论坛,每年在世界选一个最有吸引力的地点举行一次。本世纪最后一次论坛选址何处?时代华纳集团的官员们早在去年年初就开…  相似文献   

2.
整个美国管理界都在反思韦尔奇和他那个商业年代的基本假设,中国亦然美国(《财富》杂志最近作出一个判断:“世纪管理大师”韦尔奇的时代过去了。整个美国管理界都在反思韦尔奇和他那个商业年代的基本假设,“我们正处在美国式资本主义的转折点”。统治美国商界25年之久的“杰克规则”,正在被颠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底端徘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世纪”为主题推出长篇特别报道后,由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时代华纳主办第九届北京《财富》论坛再次将中国推至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使“中国世纪”的浪潮持续升温。这是中国第三次承办《财富》全球论坛,前两次的论坛——上海论坛讨论的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曹康林 《经营者》2003,(11):65-66
<正> 2001年1月中旬,《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创始人胡润,因发行一本未经《福布斯》授权的图书,被《福布斯》炒了鱿鱼。不到一月的时间,胡润又找到新的东家《欧洲货币》来与《福布斯》决战200年中国富豪排行榜。决战前夕,胡润的策划 2003年4月9日,胡润以《欧洲货币》的身份在中国亮相,他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一同举办了“2003中国财富品质论坛”,并推出了“胡润财富书系”,包括《财富品质》、《财富时刻》、《财富基因》、《财富情感》,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说排榜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排榜后的深加工产品,让中国富豪知道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位退伍男士叫沃尔顿。1962年7月他在美国西部的本顿维尔小镇开设了一间小商店,名叫“沃马特”。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却在200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之中,以其1668亿美元的资产雄踞榜眼。那么,是什么使“沃马特”  相似文献   

6.
洗壳高手     
《经营者》2006,(11):63-63
他是2001年轰动一时的收购者.也是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和四家A股公司的控制人:他被美国《财富》出文版评为当年的“中国第一商人”,他还被喻为资本市场的“洗壳高手”。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最近推出了他的一部力作《财富的革命》.阐述了财富的生产时间原理、空间原理、知识原理。托夫勒这部新著旨在探讨知识社会的”财富”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托夫勒而言.至少可以回溯到1991年,那一年,他出版了《权力的转移》。但是,托夫勒对这一”千年变局“的表象分析,又可进一步上溯到1984年。那一年,他出版了《第三次浪潮》——那是一本在中国引发了普遍的阅读兴趣的著作。借用托夫勒的语言,所谓“第一次浪潮”,约始自1万年前并且延续至今,被称为“农耕时代”。在这一时代,财富的基本形式是关于“种植”的知识——这一知识的积累与折旧。所谓“第二次浪潮”,约始自17世  相似文献   

8.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牛根生的财富经历了一次轮回。2005这一年,牛根生凭借1.35亿美元的身价先后跻身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也是在这一年,牛根生宣布将在他有生之年,把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此举一出,舆论哗然。有媒体以《牛根生倾囊一捐富有远见》为题盛赞其淡泊名利的财富精神,也有媒体以《裸捐?作秀?》为题将牛根生此举认定为是继“超级女声”之后蒙牛的又一次事件营销。一时间,赞赏、猜疑的声音充斥了牛根生的生活。人们不禁要问:牛根生这样做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流行的企业竞争力排名包括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世界500强”和《福布斯》与《商业周刊》杂志推出的类似排名。“世界500强”是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财富》杂志还评选“美国最大五百家公司”,也称为“财富五百强”。)  相似文献   

10.
7月22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的2001年度全球企业500强名单。11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占了总数的2%。对这种排名做个历史的比较,更令人振奋。1995年,《财富》的“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只有3家,日本公司有149家,美国公司是151家。如今,日本公司只有88家,减少了40%;美国公司增加到了197家,增加了30%;中国企业从3家增加到11家,增加了两倍多。《财富》的概念:“大”即是“强”《财富》杂志评的所谓“500强”,其实是“500大”,因为它的评价标准主要是销售额(…  相似文献   

11.
在2005年10月12日揭晓的“2005 种胡润百富榜”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65亿元的财富位居第8名,而在2004年,他还是仅以19 亿元的财富位列第48名。巨大的财富背后,宗庆后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商人,其在“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2005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频频露面。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行为, 正如其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所说:“做善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  相似文献   

12.
公司报道     
《中外企业文化》2010,(8):14-14
中国人寿8年上榜《财富》“全球500强”7月16日,据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公布的2010年“全球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人寿连续第8次榜上有名,今年位列第118位,较去年上升了15位。  相似文献   

13.
财富论坛在京举行5月16日—19日,举世瞩目的《财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此次已是《财富》论坛第三次在中国举行。1999年9月和2001年5月,论坛曾在上海和香港举行。本次《财富》全球论坛与会中外代表共800多人,其中有包括77家世界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14.
月度事件     
《中国新时代》2005,(6):22-22
5月16日-19日.举世瞩目的《财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此次已是《财富》论坛第三次在中国举行:1999年9月和2001年5月.论坛曾在上海和香港举行。  相似文献   

15.
王育琨 《中外管理》2011,(6):125-125
除了财富还能分享什么?曹德旺是个本分人。在过去一年内以45.8亿元慈善捐款获评中国首善。各种盛事邀请应接不暇。4月底“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请他做演讲。我去机场接他,他一个人拖着个旧拉杆箱,孤零零地走r出来。第一次见面,我问他:“您除了与人分享你的财富外,还能分享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如果我们不时刻想着下一步要做什么,那就会被这个时代无情地甩掉.为此,美国《财富》杂志载文预测了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的五大趋势对着眼未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财富》杂志上世纪末在上海召开的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以“中国:未来50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50多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和国内200家大企业的负责人以及一些政界、学术界知名人上参加会议。中国大陆已有5家企业被列入500强,但与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上、实力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中国需要大力培育更多的企业加入世界500强行列。 然而,《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实际上是以各公…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财富》杂志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 99《财富》全球论坛,以“中国:未来50年”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50多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和国内200家大企业的负责人以及一些政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参加会议。中国大陆已有5家企业被列入500强,但与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上、实力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中国需要大力培育更多的企业加入世界500强行列。然而,《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实际上是以各公司营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富人。这些富人是怎样致富的?他们致富的途径和环境是什么?挖掘第一桶金的方法和手段是什么?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他们能够如此快捷地积累财富?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品质和规律?他们的生存状况怎样7中国富人是多了还是少了?中国富人致富的技能和品质能不能学习效仿?中国富人能不能培养、训练和成批生产?我们未来致富的机遇还有哪些?当大批投身商海职场的人士对这些问题茫然无解时,温元凯教授历经10年,终于为我们绘制出一张“中国富豪创富路线图”——《品质成就财富》。有人把《品质成就财富》比作中国版的《富爸爸穷爸爸》。由于炒作包装,中  相似文献   

20.
目前,通用电气公司(GE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创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全球企业家中,GE的杰克·韦尔奇可谓是佼佼者,其许多的管理念和实际管理操作方法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将会有很多的启迪。本文作者从1997年开始跟踪研究GE的管理模式,1999年访问了GE美国总部;随后,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他又现场聆听了韦尔奇的一席发言。这一切促使他把自己对GE及韦尔奇的理解撰写成文,以期对正在走向世界、冲刺“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家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