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 ,质量二字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质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强化质量意识 ,提高产品质量是人类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一、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质量意识的强弱取决于人们对提高产品质量意义认识的水平。优质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兴旺和发展 ,又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富强 ;劣质产品则会导致企业垮台 ,国家遭殃。质量影响着亿万人民的工作和生活 ,关联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舒适与安乐。人们在生活上都希望居住宽敞舒适的房屋 ,摆设讲究实用的家具 ;使用经济方便、可靠耐用的生活用品 ;穿着美观合体的服装 ;食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一方面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及其产品也将面临着西方发达工业的严峻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产品靠什么去赢得市场?答案是质量与价格.产品质量究竟包括哪些内涵,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履行自己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职能中应当怎样督促、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覆盖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产品的质量问题频频出现,特别是最近在我国连续发生了多起质量问题,人们不得不承认,与过去相比,日本产品质量有所下降.那么,导致日本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何在呢?<中国经济时报>日前发表的文章认为,这与日本终身雇佣制的崩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就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协议以后,“入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旦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及其产品也将面临着来自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产品靠什么去赢得市场?答案是质量与价格。产品质量究竟包括哪些内涵?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履行自己的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职能中应当怎样督促、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覆盖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关于产品质量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问:汽车用户怎样才能合理合法进行索赔?答:汽车用户向厂家进行索赔无非是其质量问题,影响到产品使用,造成对产品自身的损害;或者更严重的酿成事故,造成人身损害或他人财产(除车外的其它财产)损害,因此得首先搞清楚何为质量问题,何为质量缺陷。问:用户应当怎样划分产品质量缺陷的界限?答:汽车故障肯定会影响到使用,但不能绝对片面地认为凡是出现故障必是质量缺陷所致,因为用户使用不当或其他原因同样也会造成汽车故障;产品质量缺陷是属于先天性的隐患,迟早会导致出现相应毛病。所谓质量问题并不等于质量缺陷;问题未证实前只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的优劣对于企业的市场定位有巨大的影响.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久稳定发展,就要做好产品质量关,对计量检定工作进行严格地管理和控制.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计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在生产和质量检验中是必不可缺的.所以,要想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就应当注重检定工作质量的提高.然而,在计量工作的开展中,由于各种原因,量值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导致计量精确度较低,本文对提升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潘媛 《福建质量管理》2016,(11):173-17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新的社会前景下,我国企业产品中对质量技术的要求与监督工作更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产品质量问题也愈加重视,这给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检测技术作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概念及重要性、应用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产品要如每天喷薄而出的太阳一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关键要靠其质量。质量过得硬的产品,人们用起来安全、放心,心情舒畅,否则,产品质量不合格,用起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也就无什么舒适可言了。对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而言,自己的产品也只有质量过得硬,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因此,质量被誉为产品的“生命线”。但是,现实生活中,质量话题没让人们感到一丝儿轻松,许多产品的质量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此前,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人们普遍安装的避雷针根本起不到避雷的作用,反而会引雷上身。就是在合  相似文献   

9.
质量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性能质量,一个是顾客的适用质量。顾客的适用质量反映的是产品满足顾客的明确质量需求和隐含质量需求的程度。当产品的性能质量达不到或远远超出适用质量时,质量不足和质量过剩问题就会出现,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因此,企业应建立“经济质量”观,既反对质量不足,又反对质量过剩。本文将主要分析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经济质量”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标准化》2004,(3):44-44
很多家庭和饭店如今都使用便捷的电火锅进行烹饪,尤其是天冷的时候,但这件小电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或买到了质量不可靠的产品,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电火锅产品质量抽查结果表明,部分电火锅的安全质量堪忧。  相似文献   

11.
尽管新闻媒介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呼吁狠抓质量,尽管社会各界都在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呐喊,但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各阶层的人们。你在留心与不留心之间均会被劣质产品"坑"一下。’95北京质量行活动中,北京市技术监督执法检查大队和市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市场上出售的家具进行了质量监督检查,结果表明,合格家具仅占40%。《市场报》同时也报道了因建筑质量过差,给辽宁省大连市  相似文献   

1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果片面地追求高质量而忽视了产品的功能、用途、用户及价格,也往往造成“质量过剩”,产品反而会滞销,在市场竞争中输给质量稍次的产品。如两家产品质量不同的煤矿,同时争取一家发电厂的订单,结果,电厂选择了产品质量稍次的煤矿。原因是质好价高,质次价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造纸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如果造纸企业不实时转变观念,提高产品质量,就会无后生之路。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是造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盛苏 《上海质量》2007,(9):68-68
2007的上半年,关于手机的质量投诉依然居高不下,据上海1236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仅在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市质监系统处理的产品质量申诉案中,涉及办公通讯产品类334件,占申诉总数28.0%,手机在各类产品中仍排第一。根据投诉情况分析,12365发现在众多手机质量问题中,手机软件的质量正成为导致手机出现故障的一个新的关键因素,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成为一个新的投诉点。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在商品的交易中,会出现卖方知道产品质量,而买者却不了解产品质量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假如市场上只有两种产品(优质品和劣质品),消费者因为不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会按平均质量出价,这样优质品就会退出市场,而只有劣质品留在市场上,预期到这一点,消费者会进一步降低价格,按劣质品的价值出价,最终只有劣质品成交;在产品质量连续分布时,任何等级的产品都不能成交,造成某种商品市场的消失.或者,由于产品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需花费极大的考核成本和鉴别成本来准确地辨别商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完美的产品质量可以给人类带来文明、舒适和幸福,但是如果产品质量失效或失控,就会导致锅炉爆炸、高厦倒塌、火车倾覆、飞机坠毁,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此形势  相似文献   

17.
面对着我国依然十分严峻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缺陷产品给受害人所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当前许多法学家和社会学者建议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的民事赔偿制度并以其作为控制我国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伴随着各地因食用毒奶粉而受害的受害人相继依法提起产品责任诉讼要求民事赔偿的进行,产品责任诉讼也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作为生产企业,当其生产的产品面临产品责任诉讼时,应当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文章论述了企业必须提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将科学发展观和传统质量管理相结合,形成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即质量科学发展观,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减轻企业负担,扶优扶强,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和《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自2000年8月中旬起,开始实施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实施免检制度并不是放弃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对于免检产品,国家质检总局有着严格的后续监管措施。获得免检后,绝非“一劳永逸”。因为拿到免检资格后,质检系统有更高的动态质量管理要求。比如,企业每年必须有免检产品质量报告;国家质检总局对免检产品进行突袭式的国家监督抽查等。一旦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就会被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