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10):76-80
本研究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入手,并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改进,在考虑旅游产业的前提下,构造了新的经济增长函数。在探讨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先研究旅游产业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情况,检验结果证明了旅游产业发展可以正向带动经济增长。除了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旅游产业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文章选用物质资本、劳动力、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间传导变量,研究旅游产业通过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物质资本、劳动力、第三产业比重、外商直接投资来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到2010年,电子客票将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机票.“中国民航总局一锤定音,一个巨大的产业忽然跳出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速最快、潜力最大的旅游市场.2000年以来,中国GDP每年以高于8%的速度增长,而国内旅游消费则以12.1%的速度增长;2003年受非典影响略有下降.2002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   ……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联立方程模型,以2000年-2013年的广西北部湾港口吞吐量、广西GDP、广西进出口贸易总额、广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等为分析变量,论证了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与广西进出口贸易发展、广西GDP增长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得出港口物流发展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贡献度明显大于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间的耦合度关联较强,两者均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基础物质生活丰裕条件下对更高层次的体验式消费的追求。文章利用2010—2016年河南省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关联进行测算后发现,河南省文化旅游经济的耦合关联度较低,仅在2013年受政策影响有所提升,但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城市旅游产业自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综合作用下,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在拥有、吸引、整合资源,争夺、占领、引导市场和创造价值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表现为一城市旅游业在与其他城市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别优势和城市综合素质[1]。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深入研究并把竞争力理论引入旅游研究体系,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剖析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反应城市旅游的发展潜力与水平、规模与速度、资源条件与配置。城市旅游竞争力受本地旅游资源条件制约,又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及政府决策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郑州2000年、2006年和2012年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郑州旅游竞争力的诸多因素,探究郑州市在旅游产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推进郑州是旅游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近年旅游的发展成效非常明显,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8%;旅游总收入占当年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5.3%,增长到2005年的接近10%.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了制约四川旅游快速发展的瓶颈--入境旅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0~2015年反映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同时,滞后模型统计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有着不同的特征。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国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建议东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增容提质",中部地区需要"减负促需",而西部地区则需要"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集聚绩效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以安徽省的16个城市作为样本区域,采用区位商的方法对安徽省的旅游产业集聚绩效进行测算,并根据所构建的模型对安徽省的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基于比较结果提出了该区域有针对性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实现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创业投资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国际国内新形势既给予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大好机遇,又赋予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新的时代要求与历史使命.特别是在我国已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十五"经济工作主线的今天,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中心任务.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充满生机活力,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突出的产业部门.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而高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1996年的8863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1.913万亿元,年均增长21.2%.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1993年的6.2%增长到2000年的14.9%;2001年1-9月,全国外贸出口1949.8亿美元,同比增长7%,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6%.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0-2013年共14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但高技术产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效果并不显著,呈现出具有替代性的冲突局面。根据结论,本文分析了相关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安徽省今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间良性互动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决定旅游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墨江县举办第一届"双胞-太阳节"起,墨江县的旅游资源逐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旅游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墨江的经济发展.哈尼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国家文化遗产部的认可,将列入少数民族遗产.由于由地理位置以及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等因素的影响,墨江的旅游资源将有望带动墨江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墨江从一个欠发达的城镇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6,(6):219-222
自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GDP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国内游和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经过对中国旅游业收入组成的分析,发现因私出境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增长点,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是我国旅游收入主要组成部分。使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旅游业收入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深入人心,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各省区的支柱产业.四川是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大省,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从2000年至2005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4%,国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19.8%,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长26.5%.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LCA),选取生猪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生猪饲养环节耗能、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猪肉产品屠宰加工6大环节,测算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总量上,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粪便管理系统和生猪饲养耗能环节温室气体上升趋势更加显著;结构上,粪便管理系统和生猪饲料粮种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域差异上,余江县、南昌县、东乡县和高安市的生猪养殖当量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排放总量远高于其他26个县市。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云南省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的转变升级,已形成了综合的产业体系.本文综述了该产业的发展进程,并着重从支柱产业的四个特性出发,考察了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经济统计》2001,(7):39-39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服务质量的好与坏,接待设施是否完备,旅游价格合不合理,这些因素教都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地区旅游客源数量的多少,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入境旅游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国家旅游局近期约束的“2000年入境旅游抽样调查”中,接受调查的44312位入境旅游从上述三方面对我国旅游业进行了评价,且看看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18.
从旅游资源、旅游从业人员规模、旅游要素企业和旅游收入四个方面构造综合区位商指标,来判断陕西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情况;再结合旅游业特点,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扩张能力、产业贡献率、发展优势、吸引力、需求增长潜力和创新经济效应六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旅游产业在国际、国内如火如荼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北京市来看,在过去20年间,旅游市场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北京市统计局2013年数据显示,2013年度来京旅游人数达2.5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963.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是按照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来计算的,即1美元=6.1932元)。而北京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9500.6亿元,这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系统梳理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演进脉络,分析创新驱动战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2009-2013年数据资料对全国各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取决于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发展支撑力,三种因素不同功效的发挥导致我国各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存在差异。据此,从产业化、协同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