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爆发的“钱荒”现象凸显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结构、同业业务、地方融资平台、对外贸易入手剖析了“钱荒”发生的原因及背景,并提出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均衡经济结构,深层次解决“钱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文举 《时代金融》2014,(6):13-14,16
2013年6月份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一次实体经济的钱荒危机。本文通过对最近五年来我国经济数据运行结果的分析,对我国出现钱荒现象的本质原因进行探讨,指出现钱荒的本质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合理。如何解决目前的钱荒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金融市场的秩序进行整顿,其次加强和引导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入,不断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银行之间要建立和健全资金流动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化解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妩中荷 《时代金融》2013,(22):31-32
近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也较快,按理说不应出现"钱荒"。"钱荒"来袭自今年5月份开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6月份的"钱荒"  相似文献   

4.
余丰慧 《金融博览》2013,(22):86-86
2013年后半年以来,特别是6月20日的中国内地罕见银行钱荒后,钱紧、钱荒似乎像恶魔一样附体于中国资金市场。针对外汇占款增加1200多亿元,中国央行停止了逆回购操作,却使得银行钱紧又来,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都较大幅度攀升。现在看来,钱荒是一个顽疾,不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和理顺金融市场、银行业市场秩序,钱荒必将继续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2013,(14):3
人们把前段时间市场上的短期流动性紧张形象地称为"钱荒"。"钱荒"看上去有点儿刺眼,但它确实发生了,并让市场惊出一身冷汗,也使人们对市场纪律约束更为关注。它明确告诉市场,无论商业银行、企业、政府部门还是中央银行,都必须管好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6.
冯一凡 《新理财》2013,(8):35-36
银行间市场"钱荒"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这对于本已受困于融资迷局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钱荒影响几何?目前,6月期票据直贴利率已经从今年上半年5%左右的较低水平跳升至8%以上,并极可能进一步上升。而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即使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状况能够平复,票据利率还将连续好几个月继续处于高位。这将给非金融企  相似文献   

7.
刘霞 《吉林金融研究》2016,(4):16-19,50
2013年,金融系统流动性紧张问题非常突出,6月20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天利率上升到13%以上,7天利率上升到12%以上,Shibor一周利率创出11%以上新高,货币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出现所谓的"钱荒".但是从货币供给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并不缺乏流动性,中国经济出现的奇怪现象引起金融管理者、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情.部分学者从商业银行的盲目逐利性导致期限错配、资本的整体外流等方面解释"钱荒"的原因.基本所有研究都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飙升作为"钱荒"的代名词,而没有研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本身的波动特点与"钱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我国银行业遭遇史上罕见的"钱荒",银行间市场出现融资难的现象,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骤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钱荒"的成因,提出了化解我国银行业"钱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隽 《金融博览》2014,(3):13-13
2013年.两波”钱荒”不断引发市场焦虑。同时也有人直言,并不存在”钱荒”,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流通渠道,究其直接原因,是由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缺陷而起。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也较快,按理说不应出现“钱荒”。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6月钱荒的惊秫后,临近年末,钱荒剧情再次上演,12月19日,中国银行间1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又创6月钱荒以来新高,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也连续三日飙涨。对此,央行紧急宣布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适度注入流动性,但导致钱荒的核心问题就此解决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更悲观的预期是,2014年,中国金融会出现更大动荡。钱荒背后隐伏多年的连锁危机将无法继续遮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底,银行业"钱荒"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而光大违约门这次意外事件,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引爆6月钱荒的导火索。本文主要通过黑天鹅事件来探讨资金短缺的原因,并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得到其本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今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银行业出现“钱荒”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半年如何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十点对策与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要避免近期不断出现的“钱荒”,需要我们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出发,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流动性调节机制和银行行为特征,深入分析“钱荒”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场流动性调节、银行流动性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存的问题。这样才能减少“钱荒”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李苑 《金融博览》2013,(19):54-55
今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出现的“钱荒”现象,进一步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涨,也使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这场钱荒中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而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琤 《金融博览》2014,(3):14-15
“钱荒”.本质上是“钱紧”的特殊表现。“钱荒”是个伪命题.只要不怕融资成本高.还是可以借到钱的.其实还是“钱贵”的问题。“钱荒”与利率市场化 2013~2014年央行政策开始转向从紧和去杠杆化,让利率回归市场.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令人记忆犹新,12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再次持续飙升,然而,就在市场继续准备迎接2014年持续的债市严冬时,市场却突然回暖。为什么同样是利率市场化,2013年下半年会闹'钱荒',2014年年初资金成本却如此之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左右市场利率?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钱荒之后,12月又一次钱荒来袭,面对着倒逼,“央妈”不出所料地出手救市。12月20日,央行发表声明,针对今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央行已连续三天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资》2013,(13):10-10
很多人认为,央行关死了印钞闸门,才导致这次银行问拆借市场连续数人飙高。 最近一段时间,“钱荒”惹得人心惶惶,吊诡的是,我国的M2已经是超过百万亿元了,增发速度也是全球罕见。到底这次所谓的钱荒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银行向奶妈哭穷到底有没有迫使央行低头?这一系列的疑问如果得不到澄明,所谓的钱荒会形成链式反应,冲击着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引起这次钱荒的主要导火索是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放水政策的终结预期。首先是美联储宣布要逐步退出放水政策,其次是安倍经济学中的放水和杠杆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显现,再次是央行也迫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以及储蓄贬值的压力,收缩泛滥成灾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相继发生的温州、鄂尔多斯等高利贷资金链断裂以及沸沸扬扬的货币市场“钱荒”风波等突发事件,揭开了关系错综复杂、形式隐蔽多样的非银行信贷融资链条的冰山一角,影子银行成为时下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