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当中有一部分人从小娇生惯养,经不起挫折,容易因缺乏生命意识,形成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等极端行为时有发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救助体系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创建教育、预防、治疗一体化的心理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2.
雷鹏飞 《魅力中国》2014,(21):157-158
近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人数在逐年上升,自杀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生命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实施生命教育,拯救那些试图结束自己生命,走在生死边缘的大学生,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具体学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辅导员具体工作对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那些胸怀参天梦想,誓作社会栋梁的大学生们为何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年青的生命?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走出抑郁     
当香港巨星张国荣抛弃亿万家财,从摩天大楼一跃而下,让生命顷刻间化为虚无的时候,我们感到了一种痛彻心肺的哀痛,是抑郁症夺去了他的生命。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在自杀人群中,约70%的人患有抑郁症。那么抑郁症究意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  相似文献   

5.
康赛 《中国西部》2014,(41):14-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以儿童生命为本的重要教育思想并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而如今的青少年在接受学校、家庭教育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心理迷失、道德堕落、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发展观等许多身心发展问题,伴随而来的是对生命的漠视和逐渐攀升的自杀率。在此背景下,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在内地,生命教育虽然起步不早,但发展迅速。然而发展并不平衡,上海辽宁等地区发展较好,在广大西部地区,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却相对缓慢。倡导生命教育,需要西部教育人转变教育观念,也需要每一位老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韩如芳 《新西部(上)》2009,(10):262-262,259
新生心理普查后,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直接心理干预是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的重点。直接心理干预包括面谈约请、面谈和面谈后安排三个环节。其中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自杀风险评估;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保护生命、发展生命的愿望;三是与学生建立求助承诺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在纳博科夫的《黑暗中的笑声》中,不管是伊丽莎白还是玛戈,她们始终只是一种"他者",一直处于女性生存的困惑之中,她们无法脱离男性权力话语中心,无法改变父权社会的既定秩序,只能依靠婚姻或爱情维系着自己的社会地位或寻找自己的身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才是故事当中的真正受害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自杀事件日益频发,且自杀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对于个人、家庭是一种悲剧,也给学校、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震惊和高度关注,正视和深入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的自杀问题刻不容缓。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其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完整,构建平安校园,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杀事件已引起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杀行为作为社会性问题引起了社会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自杀领域的相关研究,涉及自杀影响因素、自杀意念、自杀防治、自杀危机干预、自杀率以及自杀现象事件分析等方面,而从理论视角下对自杀行为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却较少。为此,本文从沟通行动理论视角下浅析自杀行为,即有效的沟通可发泄人们的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个体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积极性社会行为,从而避免极端自杀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倡导个体与他人的真实融入、真诚交流,建立健全个体社会支持网,同时以更新文化观念、强化个体素质、坚定生命信念等来防治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何舆论总把官员自杀与腐败相联2006年1月22日,重庆市大足县人事局副局长李福多(44岁)在家切腹自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月24日,该县外宣办透露了整个自杀前后的详细情况,确定李自杀是因为自己工资微薄,无力尽孝道。对此结论,舆论界一片哗然,网络上随即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网民发表评论,表达  相似文献   

12.
企业行为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学科。当前在企业行为研究中,存在的最大分歧是有关企业行为合理化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我国企业在“转轨时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行为。其主要表现可概括为:(1)企业追求过于政治化;(2)企业追求工资收入最大化乱提工资,滥发奖金;(3)企业追求福利最大化;(4)企业尽可能地隐瞒生产能力;(5)企业有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消息屡屡见诸媒体.不管是复旦大学的投毒伤害案,还是南通初一女生跳楼自杀案,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竟然如此轻易地失去,我们不禁痛心疾首.但我们在悲伤和叹息的时候,更应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悲剧的再一次发生.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帖子:所有的家长都在告诉我们“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却没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人”;所有的教育都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的附加值,却从不曾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本身;所以人都告诉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可是从来不告诉我们属于每个人的独特的“生命”是什么.这个帖子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一些年轻人对生命、对生命的价值存在着许多疑问.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让他们的这些“人生之间”无处求解,而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去回答他们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  相似文献   

14.
一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1]信仰是人类的精神依托,是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追求和认同,是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和人类不朽精神的核心.人类的生存有其特殊的需要,从生存本身来说,人类需要物质供应和繁衍行为,这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生存繁衍的最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除此之外,人类还需要一种超越生理的需要即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对“艳照门”事件我知之不多。但我知道事件的直接最大受害者是张柏芝,事件的间接最大受害者是谢霆锋。按照一般人的一般承受力,张柏芝是没法活了,谢霆锋要么离开这个“没法活”的受害者,要么让自己一起变得“没法活”。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少年自杀现象中"生"与"死"意义的思考,探讨开展青少年生命意义教育的三个途径,激发生命意义情绪体验,充实生命意义认知内容和转化生命意义价值取向,为从思想层面探求干预青少年自杀提出相关作证。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以及自残、伤人等暴力现象时有发生,这背后的深层动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与生命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该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呼唤大学教育向生命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刘铁芳 《中国西部》2014,(12):116-119
<正>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个混沌个体(小孩子)的时候,怎样引导他们,给他们赋予一种灵魂,然后让他们的生命世界拥有秩序。在这个自然的世界里,太阳给我们带来了秩序。那么,我们心灵的世界是什么带来了秩序呢?孩子们的生命世界是如何成就这种秩序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如何才能使一个孩子在遭遇困顿的时候不想自杀?让大家在失恋的时候仍然好好地活着?……这些引领着每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以及自残、伤人等暴力现象时有发生,这背后的深层动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与生命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该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呼唤大学教育向生命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杀人、自杀、校园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生命和生命教育的内涵,细致剖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思路,以期为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