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典型特大城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格局——以武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15,(9)
为弥补既有研究存在的数据平均化基于单一空间类型、对山水资源富集城市针对性不强等不足,以武汉为例,基于城镇居住用地、乡镇街行政辖区、规划地域层次及格网单元的多重叠加,利用GIS及SPSS识别市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市域乡镇街人口密度梯度差异大,核心—边缘—外围结构突出,圈层层级式格局显著;主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密度分布呈复合多中心;两江口是三环内人口主中心,其4km范围内单中心结构突出,符合幂函数模型;4km外具备4个人口副中心,主副中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形成三条人口密集轴带。分析认为:我国(特)大城市市域人口密度格局多遵循核心—边缘及圈层分布规律;主城区存在高密度主中心,人口分布普遍经历从单核心向单核—多核复合化的渐进过渡,不能单纯用非单即多定义主城区人口格局,城市人口密度模型因时、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7,(7)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地理学目标性命题就是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当前西方国家对其探讨已转向社会空间评价方面,城市康体保护空间是构成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基本方面之一。其核心方向集中在城市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康体保护空间结构及其有关社区与场所(康体保护)布局规律上。在借鉴国外的理论框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城市西安的实际,首先对西安城市的康体保护空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进而全面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西安)康体保护空间的结构与模式,并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社会区域和场所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用结构主义思维逻辑采用对居民认知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手段,力图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角度揭示西安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然而城镇化进程开展至今,各项政策逐渐遭遇瓶颈,现有政策的改进和创新变得迫切重要。在这方面,天津市探索出"宅基地换房"——"三区"联动发展——"三改一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四步法"建设新型小城镇的过程,形成了被称为天津模式的农村城镇化新思路。文章提出,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可借鉴天津经验,从制定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划、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居住区位演变浅议——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居民的择居行为和居住区位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拟通过对重庆市居住区位变化的分析,对我国现阶段大城市居住区位的演变趋势和基本规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9.
对上海市有关残疾人社会救助政策进行梳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上海市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状况、社会救助的需求和实际接受情况。医疗、康复和贫困救助是残疾人最为迫切的需求。提出了完善上海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都市新的空间形态。本文主要从制度、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因素。制度方面主要是地方政府分权改革和土地市场化改革。分权化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基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及地域扩展。经济方面从分工的演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方面分析。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促使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分化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相应演变,反映在空间上就是各类经济体对区位不断的重新选择推动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成为城市空间变化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城市土地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城市内部产业空间演化及其动因机制对优化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北京市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大城市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发现其分布集聚明显、受开发区政策影响较大、有适宜的人口分布区间,演化过程有较强的路径与地理依赖特征。使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对产业演化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多样化经济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受专业化产生的马歇尔外部性影响更大;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阻碍产业向城市中心集聚;地区创新能力和开发区政策对产业空间演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本身最终会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从农村居民点到小城镇,从中等城市到大城市,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人均占有的建设用地是依次递减的。所以,为了缓解加快城市化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大城市优先发展的道路。另外,从城市的经济功能和控制污染的能力来看,大城市也优越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2017,(10)
通过构建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测算了福建省67个县级城市的综合实力并将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在GIS平台中,计算局部莫兰指数,采用GIS栅格分析方法,利用场强模型对不同等级的城市腹地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综合实力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中部沿海的大城市集聚和北部的小城市集聚;福建省场强分布与700m等高线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场强值分布呈现明显的一主一次双轴线特征,次一级城市空间格局与高一级城市场强空间分布特征高度相关,高等级城市腹地呈垂直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地级城市腹地与行政区面积相似,但范围存在大量彼此交叉;县级城市腹地与行政区差异较小,城市腹地间以并存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大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功能过渡与要素交汇区,经济社会持续演变,空间冲突日趋激烈,生态文明与城乡共同繁荣语境下加强空间冲突与协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典型案例韶关市转溪村,主要采用2008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2018年问卷调研数据和环境抽样检测数据,从用地空间、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维度,解析大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冲突特征及成因机制,提出城乡统筹与空间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研究区用地变化与冲突明显,城镇用地快速增长,侵占优质区位,农村用地空间明显缩减,生态位不断缩窄。2018年村域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占比高达60.79%。(2)城乡经济差距与冲突显著,外来企业带动作用小,村庄经济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转溪村人均收入仅为曲江区农村平均水平的50.94%,村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低。(3)城市工业等企业嵌入,导致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61.37%的受访村民认为外来企业破坏环境或干扰生活。(4)城乡空间冲突是多维冲突的交织复合体,主要受城乡地域功能分工、乡村多元价值认知、空间组织与统筹治理、城乡协同发展制度供给等因素影响。(5)应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功能协调,促进城乡等值发展。基于城乡统筹开展空间重构,优化三生空间治理。基于共同繁荣建立协同机制,保障乡村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空间格局的合理组织可以促使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济南市城区土地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寻找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提出相应的土地空间格局的优化方案和对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但作为设区一级的市总工会下属的区总工会又在“块”里“条”、“块”两种属性并存。因此,如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的新形势的要求,明确地方工会的工作定位,探索形成更完善的工会组织体制,对贯彻落实工会工作方针任务、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
第三产业对所有大城市都意义重大,探讨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地域分布,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的选址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迫切要求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土地优化配置要顺应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再分布、人口优化配置、新旧区之间的人口流迁、暂住人口和老年人口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