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机遇,华人移民网络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的重要助力.文章基于全球华人移民的分布数据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检验了华人移民网络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华人移民网络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影响路径检验发现,信息共享效应和制度距离缓解效应是华人移民网络促进中国OFDI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汪颖 《当代财经》2021,(7):103-113
基于多层次建模方法,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8-2017年双边六分位产品贸易数据,研究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进口国文化分割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文化近似减少了双边贸易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近似度越高,双边贸易量越大."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积极的区域制度环境会加强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但是,进口国文化分割则会减弱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文化近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进而从文化的视角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实施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模型得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进口贸易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高,但当存在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存量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从"一带一路"沿线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输出通过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消化吸收,并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的分工地位一直不高,长期存在被发达国家"俘获"的问题.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更适合中国的国际分工模式?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14国所处的国际分工位置,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沿线国家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及其趋势.研究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14国的产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且各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能够帮助双方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和升级.(2)"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能够帮助中国实现价值链的中高端化和产业升级.(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完成自身价值链优化的同时,也推动了"一带一路"区域性分工地位的跃升.文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分工合作效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互联互通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的前提,借助中国与沿线国家2010-2017年的贸易、人口、共同语言等数据,以及互联互通因素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联通及贸易畅通的水平量化数据,并引入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投行成员国等影响因素,从出口和进口两个维度,以传统引力模型为比较基准,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核心变量及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及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进口效率平均水平落后于出口效率平均水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6.
推进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培育内在驱动力,需要积极借助我国大规模FDI与O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稳健性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FDI与OFDI技术溢出协调对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已形成良好惯性;(2)FDI与OFDI技术溢出协调对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影响呈溢出增强效应,强于FDI技术溢出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单向作用,且存在国内区域和技术溢出来源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样本国家间技术溢出的拟合效果更强;(3)受FDI和OFDI投资规模及吸收能力影响,技术溢出协调的拟合作用呈显著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7~2018年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并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竞争力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不同效率国家的增长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吕越  陆毅  吴嵩博  王勇 《经济研究》2019,54(9):187-202
本文采用目前可获得数据中较详实和准确的2005—2016年《全球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运用事件评估的有效识别方法——双重差分法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主要结论是: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对外绿地投资的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数增长幅度达32%左右,且一系列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这一促进效应显著存在。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积极促进效应通过"五通"实现,即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再次,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更显著地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邻近"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长,且对高政治风险经济体的投资不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从投资动态来看,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为集约边际的扩张,即主要带动已有投资基础或投资项目经济体的投资增长。此外,基于三重差分估计的结果看,在行业上,该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在投资来源上,该倡议尚未对"一带一路"重点省份产生显著的投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方法引入空间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存在着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引入空间效应后,可以小幅度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速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要注重经济地理重塑,发展空间集聚效应,有助于提升亚洲国家经济收敛速度,增加一体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技术经济》2018,(1):122-128
利用Eviews8.0软件的BREAKLS功能寻找断点年份,并基于2010—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面板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公私外债的影响会对经济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的主导作用,本文首次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外债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并基于"一带一路"项目投资模式的特征,本文首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分别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总外债、公共部门外债和私人部门外债的影响,揭示了该倡议对沿线国家外债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公私外债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总外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私人部门外债的增加,而公共部门外债反应并不显著.基于此,中国可以出台多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融资模式和对外投资组合政策,促使沿线国家将外债更多地配置给私人部门,让私人部门的项目监管机制和对经济全方位的推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而衡量各国旅游开放度并探究其驱动因素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的重要前提。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欧洲诸国为研究对象,测算各国旅游开放度,借助相关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旅游开放的空间效应,并探究其驱动因素,数据分析显示:(1)"一带一路"沿线欧洲诸国旅游开放度总体水平较高,其与世界旅游活动互动较为频繁。(2)空间相关性检验显示"一带一路"沿线欧洲诸国旅游开放度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效应,且空间效应呈现增强趋势。塞浦路斯、希腊等国是旅游活动的热点区域,而俄罗斯、波兰等国是旅游活动的相对沉寂区。(3)人力资本水平、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化水平是影响旅游开放度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对旅游开放度的正向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曹伟  万谍  金朝辉  钱水土 《经济研究》2019,54(6):136-150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各省(直辖市)主要贸易伙伴的动态变化,本文构建了省际进口加权有效汇率指数,基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效应理论机制,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效应和省际异质性,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口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各省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经济越发达的省份,汇率传递效应越低,人民币升值较贬值对大部分省份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更大。(2)各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占比越大,则人民币贬值促使进口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3)"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在进口市场中的国际定价权,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中国的定价权大幅提高。论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是中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省际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的异质性;二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同时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轻对欧美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戴翔  王如雪 《经济纵横》2021,(10):44-58
"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走出去"步伐,对于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扮演好应有角色和发挥好应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除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因素外,"一带一路"倡议应有其自身的特殊作用机制.从"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互联互通这一根本事实特征出发,在理论阐释"五通"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构建和有效测度"五通"指标,并选取9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11-2017年的样本数据,据此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逻辑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明:从整体层面看,"五通"确实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OFDI的重要作用机制;从不同层面的互联互通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看,目前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上述作用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分样本中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特色对外投资促进机制,而且对于更好地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具有重要政策意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20年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企业OFDI对ESG的影响及ESG调整动机。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OFDI显著提高了ESG水平,尤其是环境维度的ESG。随着OFDI深入推进,企业ESG的改善效应逐步增强。OFDI更有助于提升国际化经验不足企业和投资到可持续发展目标较高东道国企业的ESG水平。此外,当面临严格的制度约束时,企业OFDI对ESG的提升效应更大,且制度约束主要作用于环境维度的ESG;若企业高阶资源较为丰富,则其ESG改善幅度更大,且主要表现为社会和治理维度的ESG改善效应。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ESG改善效应研究,并为推动我国企业ESG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地缘政治格局动荡、经济结构失衡且增长乏力、自然环境破坏加剧和宗教民族冲突肆虐等问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将面临政治、经济、文明与宗教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金融保险与服务机构、企业三方应该实现联动,加强对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是其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以我国280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3)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部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带一路”倡议对非资源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协同效应提升的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出台后去往沿线国家的跨国并购能够实现更高的并购绩效,其作用机制在于中国企业的并购提高了标的国经济效益,进而增加了沿线国家后续资本流入;同时,通过宏观制度环境的改善,缩小了两国的政治距离,标的国政府支持力度加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创新性较强的并购双方、政治相关性与经济相关性更强的跨国并购更能受益于协同效应,获得并购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及沿线国家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却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所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化,以2013?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司投资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使用古代"丝绸之路"途经省份作为工具变量来进一步缓解内生性问题.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的重点省份,上市公司积极响应该倡议的实施,其投资水平提高了10.11%;而且,公司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和成本加成较低的公司.文章从公司投资决策的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证据,这对于我们理解经济政策的真实效应及其后续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