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老年人身心健康、物质财富、精神文化、人际交往等各方各面的问题.据此,从老年人角度出发,梳理我国目前居家养老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将智慧养老手段嵌入到社区居家养老中,帮助老年人群克服所面临的"数字鸿沟"、居家护理等问题的对策,同时建议政府、企业、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面临"数字鸿沟",信息化已刻不容缓.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有多方面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投入问题、技术选型和实施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预示着人机物三元世界通过信息纽带成为一个整体社会的到来。因此,当前以事物数量信息(非财务信息)为特征的"互联互通"只是物联网的低级阶段,只有基于"开放与合作"平台上的包括数量信息、财务信息为总体特征的"互联互通"才是"让物联网飞"的前提条件。然而,基于人机物三元世界成本信息系统存在着三个数字鸿沟(感知层的物理成本数字鸿沟、网络层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内容数字鸿沟、应用层的研发设计、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等统一管理数字鸿沟),从而阻碍着基于"开放与合作"平台上"实时性"、"灵活性"、"透明化""、交互与协同"的智能自动化管理。解决上述数字鸿沟的思路有三:以信息技术科学与管理科学为主各个学科的交叉理论为指导,以整体研究为主、还原论研究方法为辅为研究指导思想,以面向服务的构架(SOA)和事件驱动的构架(E-DA)的相融合为成本信息系统的研发架构。  相似文献   

4.
郑勇捷 《河北企业》2001,(10):31-31
<正>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新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经营哲学和管理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企业文化建设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关系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振奋"的系统工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1.实现企业文化的转轨。一是转变企业生产经营者缺乏守法意识和契约观念,甚至认为契约法规束缚了手  相似文献   

5.
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的企业文化精髓体现为"一个精神",即铁军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意志、铁的无情;其企业文化管理具体表现为"三种文化",即竞争文化(包括投标竞争,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竞争)、学习文化、执行力文化.通过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广西路桥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着力解决文化信仰和文化认同问题;着力使"行为规范"与企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着力推进行为文化建设,构建行为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怎样变"行为规范"为"行动自觉"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深植,开花结果,已经成为企业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均衡,而使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衍生出来的问题之一是两者之间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加深了教育的不公平,阻碍了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在我国电视全面向数字化转换的关键时期,教育行业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市电信局,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抓好企业精神培养、思想观念更新、企业形象塑造等三个环节,使企业文化力成为推动通信发展的精神牵引力、思想推动力、企业凝聚力,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政务面临数字鸿沟瓶颈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鸿沟现象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涉及信息技术,还涉及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等方面。我国建设电子政务如何有效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现象和国外建设电子政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和办法,提出了一些独创性思路,包括服务观念的转变、中西部共建、开发低成本信息平台、居民档案网络化等措施,以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13日到15日,初冬的北京依然阳光明媚.为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梳理盘点"十一五"期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中国企业精神,探讨"十二五"期间如何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解决'民富'问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重要目标能顺利实现,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传承与创新--中外企业文化2010北京峰会"在京西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1.
杜永道 《秘书工作》2010,(11):57-57
古代印度人用梵文字头表示数目,这种数字几经演变,传到阿拉伯帝国。12世纪阿拉伯人将其传入欧洲,故而欧洲人黎之为阿拉伯数字。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才变得和今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江苏远东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于1990年由蒋氏兄弟二人及其亲戚朋友投资180万元共同创办.15年来,已由只生产民用硬电线产品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目前集团下属12家全资和控股企业,资产达20亿元,员工3600余人,主要业务涉及电线电缆、医药、新材料、投资、证券、管理咨询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14.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劳动法也在不断的发展.每一次的立法进步皆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每一次的立法进步都是因资本升级而需要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我国的现实选择是继续推行“希克斯标准”进行劳动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而“帕累托最优”只能作为我们今后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不断进行城乡、地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等到未来某一时期,行业与地域结构调整到位,以“帕累托最优”方式来保护劳动者权益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16.
无"人"则"止"     
一个有成就的企业家,在介绍他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时说:企业的“企”怎么写?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止”,念“企”。无“人”则“止”。在企业的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没有人,特别是没有能人,企业就不能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你没有能人,或者有了能人却留不住,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更谈不上企业的长足发展。 企业真正的产品,其实是各类能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呼唤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 记者:近几年,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曾经辉煌的民营企业在走下坡路,甚至顷刻间轰然坍塌.对于这个现象,您是怎样看的?  相似文献   

18.
不战而胜 蒙牛一创立.学习的便是“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蒙牛文化基本上是“反战”的.我们推崇的许多理念体现了这一思维。比如,“与自己较劲”,“调整自己最简单.改变别人难上难”,“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要自责.不要指责”.“放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在容易发生人际冲突的地方,我们竖起这样的牌匾:“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是一场马拉松,参与其中的"队员",耐力比爆发力更关键,在两个十年的交汇点上,西部各城市都设计了一套新标签.例如在金融领域,重庆提出要做"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成都亮出了"典型中国西部之心"的城市定位,打造"西南区域金融中心".其它西部内陆省会城市,如贵阳、昆明、兰州,已不在第一阵营之中.  相似文献   

20.
陈方建 《物流技术》2004,(3):J001-J001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高投入低产出”式的低效增长模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这与我国提倡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是背道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