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创新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收入。但是近几年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经济制度不完善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以制度创新克服、消除制度性因素的约束,对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愈来愈大。实行农地制度、县乡财政体制、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市化建设,提升农民拥有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要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框架.其核心内容有三点:一是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转换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首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来克服农业收入下降,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克服非农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强  李鹏静 《山东经济》2011,(4):134-140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问题,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既有来自农业内部因素,同时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从农民收入的来源方面入手,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探讨影响青岛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青岛市农民增收的趋势,最后提出增加青岛市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因素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艳杰 《特区经济》2006,(5):115-117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障碍,而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以及农民增收停滞不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制度性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由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性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不牢靠。而制度性障碍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要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必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妨碍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中,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影响城乡平等发展的最重要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的土地权利体系;城乡土地拥有不同的配置方式;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土地管制缺陷造成城乡不平等发展。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农地转用一律实行征地,城乡一体化形成土地国有化;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市场通道基本关闭,农村发展空间压缩;宅基地法律规定滞后于现实,既不利于农民实现宅基地财产权,也不利于土地管理;农民土地权利受损,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城乡分配不合理程度加剧。改革二元土地制度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权利不平等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制度;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北方经济》2006,(8):79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设定的种种制度壁垒。目前,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在农村体制创新方面热情高涨.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活力正不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农地制度 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在影响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盘活农村土地资产,通过制度变革的力量将农村土地资产尽快转化为土地资本。当前重点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关系,明确地租范畴;二是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实现农村土地权利的可交易化;三是统一城乡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市场化流动;四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经营使用权;五是改革农村土地税赋制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