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经历了从起步到高速发展、到达顶峰、跌入低谷到稳步恢复的曲折发展过程。从这种发展过程来看,既有许多经验,也有许多问题,认真总结分析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借鉴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可预测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下面是本人对此问题的一点看法。1-历史的回顾我国的对虾养殖业起步于70年代末,从1978年开始,由当时的国家水产总局组织有关科研力量展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982年攻克了此技术;其后,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便得到快速发展,到1991年,全国各地、各级有关部门共投入科…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赣榆县水产育苗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生产的河蟹、对虾等苗种除供应本县和周边地区养殖外,还销往广东、浙江、安徽等众多省区,带动了各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998年,全县78家河蟹育苗场育苗总量2.68万公斤,占全省产量的40%以上,产值1.3亿元,育苗业成为海洋经济的重点产业和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射阳港乡是射阳县沿海滩涂上围垦的新兴乡镇,总面积12.7万亩,总人口7000人。1984年建立江苏省经济开发区,1989年撤区建乡。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4000元。射阳港乡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产业的农业乡镇,1992年前以对虾养殖闻名全国。1992年总产达1480吨,列江苏第一,为国家创汇600多万美元。1993年对虾遭受毁灭性病害后,射阳港乡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河蟹育苗、养成,创造了新的增长优势和新的特色。初步建成了以交易市场为龙头,育苗、暂养、成蟹养殖为框架,各种生产技术服务相配套的产业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目前梭子蟹的苗种来源主要还依赖于海捕天然幼蟹或利用对虾育苗设施繁育的蟹苗,其数量有限,且养殖成活率又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梭子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梭子蟹的苗种来源问题,进一步推进梭子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我站承担了绍兴市科技局下达的“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高产技术研究”项目,在自然条件下,开展了三疣梭子蟹土池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栾春钢 《渔政》2007,(1):30-31
南美白对虾俗称白对虾,亦称万氏对虾、凡纳对虾。愿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受到病毒病的困扰,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养殖品种,早在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就从美国夏威夷引进了南美白对虾。由于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未能实现产业化,因此,养殖生产一直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6.
<正> 曾数年饱受虾病肆虐的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现已逐渐走向康复,并不断得到发展。目前,对虾养殖已成为广东海水养殖业的佼佼者。至去年底,全省已发展对虾养殖面积达4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占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的16%,但产值却占全省海水养殖的30%以上;去年对虾总产量达4万多吨,比上年增长38%,占全国对虾总产量3成以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的对虾养殖业发展势头自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养虾面积由几百亩迅猛发展到6万多亩,产量、效益等均曾创全国五项指标第一。仅十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变,由于受近海港湾、河口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对虾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虾病长期难以根治,使我县对虾养殖业步入困境,多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黄海水产研究所刘世禄我国的对虾养殖业自60年代初开始研究试验以来,短短的30年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举成为世界虾类养殖之冠。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对虾养殖的特点1、养殖的种类已...  相似文献   

9.
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精细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经历了4个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然而,当白斑综合症流行病暴发时,对虾生产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对虾种苗繁育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养殖过程中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工厂化养殖和池塘精细生态养殖成为我国目前对虾生产中两种重要的养殖模式。文章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特征及其对应的经济效益,并对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业已经成为丹东市创汇农业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在这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许多成功经验,又有一些挫折教训,甚至出现丁大面积滑坡。研究分析这些经验教训,将有助于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一、对虾养殖现状十年来,丹东市已建起养殖场(点)889处,养殖面积10.8万亩,直接从事对虾养殖人员6,600多人。到1988年,累计生产对虾37,994.5吨,产值47,400万元,利润4,023.9万元;出口11,472吨,创汇11,760.47万美元;沿海农民年养虾收入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5,000多元。对虾养殖不仅是我市创汇农业的支柱产业,而且已经成为沿海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近几年,要求养殖对虾的越来越多,海滩开发的速度加快,沿海的个人、集体,城镇许多企业、事业单位都争先恐后,投资养虾,形成了一股热潮。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和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的12位专家教授经过鉴定后一致认为: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羊亭水产公司开发的中国鲈鱼全人工育苗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超过在该领域起步较早的日本和韩国。至此,困扰世界水产养殖界的鲈鱼人工育苗难题告破。 我国海水养殖业经历了海带、对虾和扇贝三次浪潮以后,即将迎来第四次浪潮——鱼类养殖。鲈鱼因其肉味鲜美、生长快、适应  相似文献   

12.
<正> 海南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高位池养殖对虾先进技术,促进对虾养殖业高产高效。去年全省高位池养殖对虾面积200多公顷,收获对虾1650吨,平均亩产量达1086斤,比传统养虾模式产量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3.
11月15日从农业部渔业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洲水产养殖中心(NACA)共同举办的中国对虾健康养殖国际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采取健康养殖管理措施,努力规范从业行为,积极推广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使中国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据农业部组织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5城市例行对虾氯霉素监测数据显示,残留检测合格率已连续4次达到100%。据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柳正介绍,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养殖对虾的主要生产国之一,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产量连年增加,出口贸易日益活跃,2003年,海水养殖对虾产量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我县的对虾养殖业发展势头自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养虾面积由几百亩迅猛发展到6万多亩,产量、效益等均曾创全国五项指标第一。仅十年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变,由于受近海港湾、河口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对虾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虾病长期难以根治,使我县对虾养殖业步入困境,多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治经验交流研讨会”于2001年12月17—20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不仅有来自全国从事对虾养殖及疾病防治研究的学者,还有水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及从事对虾养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共计约300名代表。与会代表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姿态,充分交流了近几年来在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研究中的成果,以及我国各地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和新技术,同时,对于我国对虾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展了广泛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渔业局消息,200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达到242.1万吨、6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27%;实现贸易顺差3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7%,继续居大宗出口农产品首位。一、主要特点(一)养殖名优水产品出口比重扩大。鳗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贝类等养殖名优水产品已成为主要出口品种,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3年的29%升至2004年的34%。其中,鳗鱼、对虾、罗非鱼和大黄鱼出口额分别达到8.6、8.6、1.6和1.4亿美元。养殖名优水产品的出口有效拉动了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17.
技术概述: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为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其快速发展,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养殖技术混乱,药物大量使用和滥用,养殖废水随意排放,导致对虾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技术围绕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倡导健康养殖,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对虾产品,满足同内国际市场需求。增产增效情况:采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养殖环境稳定,换水少,溶解氧高,增氧机开启少,生长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对振兴沿海渔区经济,增加国家税收和出口创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渔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对虾养殖业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病害防治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显著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大面积虾病暴发,给高速发展的对虾养殖业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农业部针对这一问题,明确提出近期恢复和发展对虾养殖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病害综合防治为重点,注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实际出发,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规模,加速科技攻关,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虾养殖业始于60年代,近30年来发展迅猛,1992年全国养殖面积达220余万亩,总产量在20万吨以上,但从1993年开始,因大规模爆发流行性虾病,养虾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对虾出口锐减。1997年以来,进口国对虾需求量不断增长,已出现供不应求局面。我国对虾与墨西哥棕虾、圭亚那白虾齐名。这3种虾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虾",对虾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早在80年代初,中国对虾就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出口到日本,仍供不应求。到80年代末,国际市场对虾年需求量增加到40万至50万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舟山市的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为舟山市的粮食安全、食物供给、经济增长、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对虾养殖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也不断暴露,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面临巨大挑战。论文首先阐述了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由来,接着分析了舟山市对虾养殖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最后针对舟山市对虾养殖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舟山市对虾养殖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