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治理是一种对工程腐败伦理风险的复合型、整体性的治理模式.它以制度治理在先确立为前提条件,归结于对风险事实回应和担当的责任伦理.在伦理规范的意义上,道德治理模式下的责任伦理是前瞻性责任、过程责任和事后责任的统一,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在反腐败巨大挑战面前所应有的一种精神需求与精神气质,这尤其凝聚在“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践行中.“为人民服务”构成责任伦理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2.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政策网络治理模式下的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些问题,文章在政府合作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了对策设计,以期提高区域合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金融反腐败的机制设计应该从金融监管政策入手,因为在金融监管及执法过程中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这样一个模型:在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认制度时,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可以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为弱化或消除金融腐败带来良好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由于市场机制与行政权力机制分别存在着失灵现象,第三种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应运而生,这就是“协理”机制。其核心是无政府而有管理,无市场而达自治与协调,社会关系网络是其基本存在形态,伦理原则是其力量基础,而既非国家产权也非私人产权的“人际产权”是其适用领域。今天它已经成为克服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缺点、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性质决定的“监督监督者”的机制难于建立。监督难题的解决思路应是在完善其它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对现有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将其在量上减少到必要的限度;治理机制上借鉴德、日经验,构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管理”机制,让劳动者介入企业的监督管理,成为“监督者的监督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安全阀”的一种具体形式,在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网民与政府的互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网络舆情匿名性强、言论自由度大、影响范围广、即时性强等特征,它在作为社会“安全阀”发生作用时,容易出现“乌合之众”的倾向、被反动分子利用、影响政府决策等弊端.需要完善舆情出口,建立问政平台;加强普法教育,建设网络文明;建立相应机制,督办舆情事件,趋利避害发挥网络舆情的社会“安全阀”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监督成为舆论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往电子治理的方向发展,网络监督实际上是实现电子治理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深入剖析了在电子治理语境下我国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网络监督的思路与对策,以期能推进电子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网络参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为一种新的参与形式,在政府治理中也发挥着作用。由于网络的一些特性,使公民网络参与政府治理的时候也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从物质和技术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寻求解决公民网络参与政府治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存在的弊端是,国家审计实质上是“政府监督政府”的自我监督,这与审计的实质矛盾;注册会计师审计,大多是“挂靠”在某一行政机关,其审计公证职能被政府行为淡化甚至取代;内部审计受企业集团或个人利益的影响,可能充当“抵御”或“蒙弊”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的角色。这种“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社会审计为补充”的审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很不适应,应建立“以社会审计为主体,内部审计为基础,国家审计为后盾”的审计监督体系。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变“两所”流行的“挂靠制”,“人大”利用审计这一工具对政府实施监督,国家审计对其它审计要进行再监督。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既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但是,城市圈内各地方政府机构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形成了版图利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通过更高一级的政府来协调,行政成本巨大,而且改变不了根本的利益诉求。此外,城市圈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社会自组织机制的发展要求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分配格局。面对这种难题,经过国外大量实践证实的政策网络治理理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在对政策网络治理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区域规划、公共产品供给、私人产品供给和民生等不同的政策领域,提出了政府机关为中心、政府引导下的私人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参与、第三方和私人企业为主政府为辅和全部主体参与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