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松 《上市公司》2003,(5):22-26
研究背景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历程。在这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在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质量下降的趋势。亏损上市公司逐步增多,一些亏损上市公司不得不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通过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亏损上市公司在转亏与扭亏的当年会确认巨额的非经常损益。如深深房在1998年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会计变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调减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8年1592家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对34家发生调减利润自发性会计变更和249家发生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的特征及动机进行了检验,发现这些公司进行调减利润的变更,造成与当年强制性会计变更相关性不复存在是高盈利公司平滑盈余和大亏公司的大清洗所致。  相似文献   

3.
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及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经常会涉及到对前期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这些前期损益调整事项需在本期编制调整分录,其中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对于会计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损益调整数,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在调整分录中,“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核算结果是前期净损益。由于净损益是税后的概念,所以在会计处理时,需要将前期损益调整事项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差额,计算所得税费用并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相似文献   

4.
冷琳 《财务与会计》2018,(11):51-52
本文分析了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中三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指出: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中的留存收益本年年初余额,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会计分录中,涉及到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时,应统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会改变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也不会对折旧费用的会计确认与列报项目产生影响,相应的折旧方法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相似文献   

5.
一、“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概念的解读评析 1、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适用于上市公司等企业,以下简称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适用于其他所有企业,以下简称旧准则)规定:企业按规定调整前期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时涉及及损益的,应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一并调整。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现象日益普遍,这逐渐引起监管部门、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关于上市公司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但大都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基于此,将2010—2014年所有深沪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区分不同变更类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降低其会计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引起变化的损益项目,有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之分,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又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之别,因此对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额也存在差异。本文分别分析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引起的损益项目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净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情况。通过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手段,亏损时间越长变更的频数越加频繁。而且T1倾向于坏账政策,T2偏好存货政策,T3习惯折旧政策;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手段,证明了超过70%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起正面作用。而且T1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T2是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补贴收入,T3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利用关联方交易手段,说明亏损时间越长,关联交易程度越深,扭亏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
刘慧翮 《会计之友》2006,(22):21-22
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引起变化的损益项目,有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之分,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又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之别,因此对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额也存在差异.本文分别分析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引起的损益项目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净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进行盈余管理而采取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程度、变更方向,以及变更性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程度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就会计政策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形成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07,(11):15-15
新会计准则中某些会计确认方法的变更会改变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及某些投资决策.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价值的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调节利润问题进行了研讨。论述了会计估计变更的相关理论,归纳了会计选择的动机,引入了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和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分析了可操控应计利润和应计利润总额。文中以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从会计选择变更的角度,通过对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年度、方向和原因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利润操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 1 994年 6月以 (94 )财会字第 2 5号文印发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企业应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用来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现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并要求从 1 994年 1月 1日起在所有企业中执行。1 998年 1月 1日生效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迄今颁布的 9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两个准则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具体准则》) ,也都要求运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但两个具体准则目前只在上市公司执行 ,其他企业还暂…  相似文献   

14.
李振  梁杰 《物流科技》2005,28(12):104-106
本文列举了从2001~2004年以来发生会计变更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与会计报表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以及对变更方式进行了归纳,并对会计变更的动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浅谈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变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此,对于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特征,认为上市公司随着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进行适时调整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策略,但未做出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依然发挥同样效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A股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9年会计估计变更的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的现象较为普遍,从2003年到2009年,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司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7.00%;企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调减当期利润的现象多于调增当期利润或不影响当期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估计,很多是公司主动进行的,且变更所采用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或者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企业变更会计估计的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特征,认为上市公司随着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进行适时调整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策略,但未做出变更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依然发挥同样效力.  相似文献   

19.
证监会在最新修订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则中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列为一项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文章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盈余持续性及证券投资收益的交易性质、交易频率与交易本质等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本质,以期加深时证券投资收益这种重要的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便于实务界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准确的会计确认.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变革,企业对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法规进行变更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有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利益相关者对其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后果学说视角出发,根据相关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实例,提出了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