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家庭农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后,家庭农场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阐明家庭农场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国内外家庭农场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将其梳理为3个方面:家庭农场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发展对策,以期为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发展道路等问题,笔者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部分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基于中国国情并参考国外优秀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提出适应当下发展现状的经营模式,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现代管理思想,优化生产运作模式,分担农业生产风险,提高经营利得。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贡献不小 问题不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数以百万计的各类家庭农场已成为农垦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农垦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回顾历史,分析问题,对家庭农场发展和深化农垦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贡献与作用1.历史的回顾。1984年全面推开的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是农垦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而进行的重要改革。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在土地资源国有化和高度计  相似文献   

4.
叶建华 《宁波通讯》2013,(15):38-39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的新要求。宁波市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全国五大范本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地规模经营中家庭农场优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产出效率关系、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易于制定以及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几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转变经营意识,配套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该《规划》是指导2020-2022三年各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发展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中专门谈到了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之一的家庭农场。说到家庭农场,大部分国家都是针对农场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而言的,即家庭经营的农场,不论它是大农场还是小农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基本特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农场是传统农户中脱颖而出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主体,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当前,立足于我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议一:加强顶层设计以政府有形的手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有关家庭农场发展的市一级指导性意见,提出下一轮全市家庭农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及目标。目前,不少县(市)区正在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不少具有家庭农场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将促进我市家庭农场整体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农场制奠定了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组织基础 (一)个人或家庭农场 个人或家庭农场(individual or family farms),是指那些劳动与管理主要依靠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农场,它们很少雇工,只在农忙时雇少量的临时工.  相似文献   

9.
今年,兴业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该县将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三个示范工程",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片13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示范社5个,示范家庭农场5家。同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扶持春茂、温氏、和丰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和  相似文献   

10.
苟露峰  高强 《山东经济》2015,(2):112-1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选择。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也逐渐凸显,表现出发展速度快、经营方式灵活以及辐射带动明显的特点,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对胶州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调查分析,指出应规范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扶持力度、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和注重品牌服务等举措,同时还应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以及发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在叙述和分析家庭经营发展历史阶段的基础上,探究了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原因,接着对家庭农场规模、劳动力、收入、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找出家庭农场区别其他经营主体的几大特点.在家庭农场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对目前家庭农场发展遇见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适应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是否是我国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宣城地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研究,希望能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什么是家庭农场呢?按农业部的解释,是指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制度集体所有的国情,家庭农场势必将成为农业经营的微观主体。文章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产业的较为成熟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例,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在其地区内水稻种植业的应用进行探究,改进了原有传统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提出"政府+协会"下的传统农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家庭农场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有效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体现着改造传统农业的规律性,引领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但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从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各地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因其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为提高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各相关部门也推出了扶持项目及补助政策。  相似文献   

17.
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繁荣"三农"经济,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文章采取全面调查摸底和进村入户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掌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找到当前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推进上杭县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些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引起各方热切关注。作为全国五大发展范本之一的宁波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专业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初级加工)和销售,并且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我市家庭农场培育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到2013年6月底,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2754家,基本涵盖粮食、蔬菜、瓜果、畜禽等主导产业,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快速发展起美国式的大规模农场。因此,必须在小农经营与规模化经营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成为改变小农分散经营的突破口。上海松江、浙江宁波等地家庭农场发展比较好,与他们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关,城市对农民的接纳能力较强,而且农业服务的体系较为健全,加上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快速发展起美国式的大规模农场。因此,必须在小农经营与规模化经营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成为改变小农分散经营的突破口。上海松江、浙江宁波等地家庭农场发展比较好,与他们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关,城市对农民的接纳能力较强,而且农业服务的体系较为健全,加上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