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洋品牌"满天飞,价格居高不下,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屡受欺骗……2013年4月22-23日,江苏省工商局在宿迁市召开打击虚假标识进口品牌商品案件研讨会上,整治产业化、规模化的假冒"洋品牌"成为江苏各地工商部门热议的话题。作为东道主的宿迁工商局瞄准服装行业假"洋品牌"开刀的做法引起与会代表的兴趣:让消费者成为发现假冒"洋品牌"的主力军,让新媒体成为执法辅助利器,让社会舆论成为促进整改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内服装行业普遍面临品牌重塑与转型升级等适应性调整,一些经营主体反应迟钝,长期游离于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虚假标识进口品牌、"傍名牌"、消费欺诈等现象已成行业顽疾并愈演愈烈。江苏省宿迁工商局通过服装行业假"洋品牌"整治的系统化探索,为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达芬奇们的"失身"虽然短时间内殃及了洋品牌,但从长远来看,恰恰解脱了多年以来洋品牌混杂在假洋品牌大军里的尴尬2011年7月10日,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事,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再次触痛了大众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4.
"达芬奇"事件暴露了家居行业较为普遍的"假洋品牌"现象,进而波及到服装、化妆品等多个行业,掀起了一轮揭穿身边的"假洋鬼子"的"打假"运动。一年多过去了,回过头来,有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反思。一、从国际消费潮流发展的角度看"起洋名"现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行业出现愈加细化、专业的趋势。面对各种细而专的消费投诉时,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往往会出现专业知识匮乏、力不从心的窘境。为改善该局面,我们贵州省都匀市消费者协会于2010年8月引导成立了"都匀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消费者投诉站",作为"一会两站"的重要补充,为消费维权体系建立从行政地域到行业领域的全覆盖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7,(1)
大量研究及事实证明,品牌披上"洋马甲"确实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在中国,许多品牌以假洋品牌问世,引导消费者做出有利于品牌的评价与选择。但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偏少,尤其是在中国的驰名商标中。本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并对中国驰名商标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驰名商标中也存在"假"洋品牌现象。文章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视角总结了假洋品牌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以原产地效应作为理论支撑做了进一步解释。研究所得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驰名商标如何规避中国作为原产地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影响,提高和丰富企业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2012年起,宿迁工商从服装行业开始探索假"洋品牌"行业治理新模式,形成了"力量整合社会化、调查过程信息化、执法手段柔和化"的治理新思路,取得了积极效果。今年1月,宿迁局以此申报全省工商系统重大创新项目。4月下旬,江苏省局在沭阳县召开打击虚假标识进口品牌案件研讨会,对宿迁工商的创新实践予以肯定和推广。进入2013年,回头再看宿迁工商整治服装假"洋品牌"的故事,会有新的感受和启发。今年上半年,在一系列的外交场合,中国服饰展示了优雅时尚的魅力,张扬着国人对中国制造的民族自信。我们也更加坚信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中  相似文献   

8.
假洋品牌扭曲了被仿冒国的制造形象,伤害了中国诚实守信的企业同行,更欺诈了中国消费者还没有从"3·15"的震惊中走出,意大利来华打假的消息,又让我们再次震惊。消息显示,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领导下的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1年左右的收集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60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2007年奶粉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全面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洋品牌成为最大的赢家,国产品牌受到全面打击。在此情况下,本土企业需吸取教训,学习洋品牌的长处,寻求新的致胜策略。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的信任让洋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扩大占领了市场,基于此洋奶粉已经涨价多次,洋品牌在价格上的"硬气"由来已久,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更是"牛气冲天"。在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基于消费者恐慌心理和对洋品牌的信赖,国产品牌留出的绝大多数市场空间迅速被洋品牌占领。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货架上的显赫地位,领跑着中高端市场。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本土品牌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扩大销量。本土品牌如何扩大中国民族品牌效应建设成为我们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比经营者具有明显的信息劣势,这是消费者合法权益屡遭损害的根源之一,也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知情权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所在。"信息偏在"或"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构建由经营者、政府和消费者协会三位一体的消费信息披露义务框架,全面、立体的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界定了"知假买假"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接着以此为出发点,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宗旨、诚实信用原则、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论证"知假买假"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理由;最后得出"知假买假"不受也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制定的,但其保护的消费者是社会经济弱者,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社会经济弱者的范围,其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并非一种正常的生活消费行为,所以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否应该保护知假买假行为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虽然有些时候知假买假行为可以用来打击假冒伪劣者,但是其在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顾客至上时代,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是品牌长久经营的根基,哪些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首次由12家协会、商会和研究单位联合支持,全国36所高校倾力巨献,覆盖36个中心城市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全面揭晓!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消费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朱华才 《光彩》2014,(9):59-59
正7月29日,由中国个协主办、广州市个私协会协办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培训班在广州市开班。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处长王晓东就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宣讲解读。来自广州市各行业的共290多名个体私营业主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得到了广州市个私协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其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广州市个私协会2014普法教育骨干培训班"。从前期的沟通协调到人员组织、会场选定以及培训安排等环节,广州市个私协会均安排专人负责,确保了此次培训活动运转顺畅、安全有序。广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市个私协会会长周帮华指  相似文献   

16.
高琪 《广告大观》2007,(3S):57-58
2006年至2007年,在中国一直处于消费者心理高端的洋品牌进入了多事之秋,从食品到手机,从化妆品到服饰,发生的质量问题令人瞠目结舌。很多人开始说,洋品牌其实不怎么样,洋品牌的华丽外表下很多本质是不行的,中国人不必对洋品牌太感冒了。似乎中国品牌可以和洋品牌平等了,当真是这样的吗?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国货和洋货的竞争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在对待知假买假行为的索赔申请时,不同法院具有不同的态度。在很多人看来,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消费者,因此不能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因此,准确掌握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解决知假买假行为受保护与否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知假买假人员消费者身份展开认定,从价值取向与社会功能方面对知假买假行为是否应受到保护进行论证,并对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宝洁在中国遭遇了一次真正的信任危机,而原因之一就是同类的中国品牌也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内品牌已经具备了和国外洋品牌一争高下的实力,国内消费者也已经不再对这些洋品牌采取仰视的态度,不再对这些洋品牌盲目崇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7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事件使得整个家具行业颇受诟病,尤其是高端或名气叫得比较响的品牌及洋品牌和假洋品牌,均受到空前的质疑。由此而引发的家具行业信任危机开始蔓延,不仅仅涉及到本土生产的洋品牌,连名  相似文献   

20.
商务部网站12月11日发布消息,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电视购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电视购物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国电视购物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电视购物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有的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售后服务虚假承诺等问题突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了电视传播机构的公信力。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视购物行业的缝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