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5,(2):55-58
预期,2005年市场将见到2001年调整以来的最后底部,这甚至可能成为一轮大牛市的真正起点。考虑到A股市场的全面性以及人民币升值潜力,股指会在1300点至1100点之间见底。  相似文献   

2.
从8月初以来A股经历的反复杀跌情况来看,市场无疑是在经历一次“大风暴”的洗礼。虽然持续的时间也许不会太长,但破坏力却较大。分析人士认为,资金供求关系、后市炒作题材以及外围市场的走势这三大变数,将影响市场“后风暴时代”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中国B股市场以如虹涨势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我们认为,2001年将是B股市场发展正式步入黄金时代的一年,其在基本面和市场面两方面均将“有所为”。  相似文献   

4.
黄励霞 《中国经贸》2009,(15):74-74
在经历了2008年股市的大幅调整之后,2009年至今,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走高,基金业绩表现开始转好。业界普遍认为,不同于2007年市场的单边上涨和2008年的单边下跌.2009年的震荡市才是真正考验基金盈利能力的行情。今年以来.基金在市场强势反弹中业绩不俗.然而这种出色表现能否延续,仍为市场担忧。专家认为,中国外部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持续好转.带来的投资策略也将会有所改变。行业配置将从下半年初期的大蓝筹行情逐步向中小板块转移。华安基金田峰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加速的复苏期,这是对宏观经济的认识。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中国B股市场正处于一个何去何从的抉择时期。针对B股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有人将B股市场称为“怪胎”,主张将其取消或者关闭;也有人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后,B股将与A股合并,或者与H股合并,因此B股属于一个过渡性的市场。我们认为后一种意见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是这一意见的欠缺在于未能说明现期应当采取的政策,因此是一种消极的意见。我们认为,中国B股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B股市场的定位问题。本文试图从B股市场的定位入手,就搞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注定要对中国的房地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将继续下去。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从1998年开始经历地产市场的低迷,直到2000年,房地产业才开始进入恢复性的增长。而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于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也是一种异常重要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宏观调控与重庆相遇,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乐观者认为,得益于城市坚实的发展步伐和各种机遇的聚合,重庆的房地产市场健康而且充满活力。为了区别于发达地区的境况,他们甚至乐于将其称之为“重庆模式”。当然,也有…  相似文献   

7.
陈久红 《新财经》2006,(9):94-95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爆发,新股发行(IPO)正经历着这样被压抑后的爆发。在经历了五年的漫漫熊途之后,A股市场随着全球IPO洪流而迅猛扩容,巨额申购资金囤积于此,意欲分食新股发行蛋糕自6月5日A股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以来,IPO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过市场年初的预期——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行规模已接近500亿元,远远超过了2004年、2005年全年的募资总额。IPO空前扩容IPO恢复后,扩容节奏如此之快,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今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注定要对中国的房地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对于地产的调控还将继续下去。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从1998年开始经历地产市场的低迷,直到2000年,房地产业才开始进入恢复性的增长。而土地作为一种要素,对于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也是一种异常重要的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宏观调控与重庆相遇,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乐观者认为,得益于城市坚实的发展步伐和各种机遇的聚合,重庆的地产市场健康而且充满活力。为了区别于发达地区的境况,他们甚至乐于将其称之为“重庆模式”。东西部的生产力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A股、B股市场并轨的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股市场的前途问题是一个困扰市场参与者的主要问题,而前途的不明朗源于B股市场定位的困惑和功能失调。筹资功能方面,1991~2004年12月B股市场通过股票发行总计筹资50.03亿美元,通过配股筹资3.27亿美元,而同期A股市场对应的数据是5695.7亿元和2276.74亿元,而且最近3年B股市场的  相似文献   

10.
审计师变更问题在国外备受关注,研究文献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同上市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现象已引起市场监管部门、学术界乃至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更换审计师的A股公司名单,结合巨潮资讯网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整理得出,1997年至2004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数量分别为:17家、80家、49家、90家、243家、113家、86家、104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B股市场双重上市公司对半年股票价格反应的分析,进行市场有效性的半强有效性检验,发现在不同股票市场、在同一股票市场的不同组合之间存在不同的反应;从低收益组合到高收益组合、从B股市场到A股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渐强趋势。  相似文献   

12.
投资策略     
《新财经》2004,(11):47-47
随着QFII在中国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2004年其投资理念对于中国股市的种种影响也将会越来越深远。其实,QFII并没有特别的投资理念。“价值发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理念,QFII也不例外。正如海富通基金的陈家琳所说,“价值发现”就是寻找市场上的“定价错误”(mis-pricing),通过市场自有的“纠错”功能,从而获取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杜丽宏 《新财经》2004,(11):28-29
随着QFII 的引入和QDII 开放的呼声日高,A 股 的国际化——即某种程度上的资本开放已被提上了 议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下,A 股的整体估值会发生何 种变化,换言之,A 股的走势将因此受到何种影响, 向下、向上还是大体如故?面临开放压力,经历了 三年连续下跌,1300 点的中国股市将何去何从? 要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必须将视野拓展到全球 化的角度,研究尚属封闭市场的中国A 股,在其定 价体系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可 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在此,我们将选取一种不同于以往对各地区市场 定价模式的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资本全球流动下 国际投资人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资产的价值评估, 以寻找中国A 股真正的价值中枢所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农业部认为,俄罗斯2003-2004农业年度(2003年10月-2004年9月)的葵花籽出口量将会有40万t。这一最新数字比以前的预测减少了50%。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04,(1):28-29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日前说:“2004年资本市场肯定有突破,并会有一个大发展,多看2004年的利好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在企业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只是一条腿走路,而直接融资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将同步复苏虽然全球经济正在复苏如今已经成为共识,但没有多少人认为全球各地经济增长率将同步回升至趋势增长率之上。尤其是,多数观察家们依然预期在复苏初期欧元区经济表现将会相对逊色,因为这是近期周期性复苏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普遍特性。不过,在本轮复苏周期中,欧元区经有望自1975年以来首次同美国、日本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实现高于趋势增长率的经济增长。我们的许多读者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尚未经历这种高度同步性,有些人甚至在一生中尚未经历过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的电子政务市场整体规模将“温和”增长,增长率在10%至15%之间,跳跃式的飞速增长2004年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8.
阿里巴巴拟赴美上市,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却要远赴美国上市,有人怪罪于A股目前过于严苛的上市门槛。笔者认为,考虑到目前A股现实,阿里巴巴不在A股上市,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港股由于坚持同股同权,由此错失阿里巴巴这家大公司,A股市场也是以同股同权为基本准则,自然也难以适合阿里巴巴来上市。目前A股市场体制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贸然降低上市门槛,更将引发诸多问题。阿里巴巴的2.31亿话跃买家和800万活跃卖家部在中国,一旦在美国上市,为阿里巴巴奉献了利润的中国耍家和卖家,却难以分享阿里巴巴的红利,有人认为这有点遗憾。但假想一下,如果阿里巴巴在A股上市,结果将会如何?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同报吗?未必。  相似文献   

19.
去年的4月份,酝酿了多年的股指期货,终于在中国资本市场诞生了。围绕这个金融创新产品,人们是毁誉参半。赞之者,将其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全面走向成熟的标志,称其开创了投资的一个新领域;而反对者则认为,市场从此多了一个"绞肉机",会有更多的操纵出现,普通投资者将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对于股指期货而言,却是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慢慢走向平稳运行的过程。期间,虽然留下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经济将是什么样的走势?经历了漫漫熊途的A股是否会开启一轮牛市?资本市场改革会有哪些实质行为?我们有自己的逻辑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