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开发区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必将长期存在,向城市转型也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根据我国开发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区转型的必要性,分析了开发区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动力,试图寻求解决新途径,为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由“区“、向“城”转变特征往往是综合的、多样的,且非同步出现,应把握转变时机,推进开发区的成功转型,以实现开发区与城市的整体和谐、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苏南开发区面临的挑战和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改革与战略》2010,26(4):87-89,152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苏南开发区也成为江苏省内感受最早、影响最深、受到冲击最大的开放载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苏南开发区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新的严峻挑战。在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形势下,苏南开发区更需要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质量效益、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开发区正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外向型依赖、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多功能的综合型园区转型,开发区的产业、城市、社会三者之间已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需要构建内涵更为丰富的创新体系,走一体化转型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创新驱动、集聚领先"为目标,推进产业转型。当前,开发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项目支撑不够强、新兴产业发  相似文献   

5.
彭颖 《改革与战略》2013,29(4):33-35,59
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是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灵活高效的开发管理模式成就了上海开发区在全国的示范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外部政策环境的日益变化,上海开发区的原有开发模式优势显著弱化,新的模式尚未建立,使得上海面临着新建开发区进展缓慢、老牌开发区转型升级困难的局面。而与此同时,珠三角、环渤海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开发区正在积极探索规划理念、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资源深度运用为主的发展道路。为此,文章拟在论述国内开发区发展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上海开发区未来转型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已从成立之初的“三为主,一致力”,转变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国家级开发区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引发台州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对开发区而言,要在激烈的大洗牌中脱颖而出,就要主动适应这种经济转型对开发区建设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伏虹瑾 《浙江经济》2011,(14):42-43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加快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必将加快新城建设的步伐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用,对国家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可谓居功至伟,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调结构、促转型以后,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发展模式转型与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从1984年,我省的烟台、青岛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开发区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纵观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的初创和起步阶段。当时的开发建设主要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划定出小块的区域,实行特殊管理和特殊的优惠政策,注重的是开发区的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庆芳 《中国经贸》2013,(14):89-89
金华开发区在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站在新的发展起步线,如何有效拓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创新管理机制等,率先实现转型升级,为“赶超发展、浙中崛起”贡献力度。  相似文献   

11.
马国防 《开放潮》2001,(4):42-43
进入新世纪,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福州开发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从而在功能开发、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福州开发区经济发展优势 和升级发展的制约因素 福州开发区发展历程从政策变化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95年,国家实行“区域倾斜、重点扶持”的驱动政策,这些政策为福州开发区启动和发展提供了第一推动力,并吸引了一批投资者带来资金、技术和设备前来投资兴业。1995年~1998年,国家把开放的重点由东向西转移,相应地对开发区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彭朱刚 《宁波经济》2010,(8):21-22,49
今年以来,海曙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三大重点,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区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海曙区区长彭朱刚撰文指出,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将继续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这一背景及主题,突出五个破解,进一步巩固优势、化解劣势,努力变劣势为优势、促优势为胜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经济是社会存续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成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区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最现实的平台。江苏开发区作为全国开发区建设的标兵,其主要产出指标占全省比重稳步提升:到2007年,GDP占全省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31.8%,进出口总额占72.5%,实际使用外资为72.1%。可以说开发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盛成皿 《浙江经济》2011,(16):46-47
开发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建设一个创新驱动、集聚领先的开发区;加快城市转型,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下沙副城;加快社会转型,建设一个富有品质、魅力彰显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唐慎 《改革》2005,(3):53-58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可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阶段、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对应叠合。开发区区域演进历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中国经济转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建立开发区就是利用新的获利机会诱致制度变迁,推动体制转换,是最典型的不触及存量结构的增量改革。  相似文献   

16.
倪伟勤 《中国经贸》2014,(20):52-53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调节约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无不昭示着工业园区(开发区)传统的靠外延式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和最鲜明的标记。本文以青浦工业园区为样本,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园区开发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嵇爱平 《北方经济》2014,(10):20-21
正22年来内蒙古开发区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历史机遇,不断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建立符合开发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质量和发展层次明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自治区开发区发展现状(一)开发区概况经过2003年国务院对全国开发区的清理整顿和2006年我区对开发区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经济转型发展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临汾开发区的区域概况,经济发展现状,为开发区今后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新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争艳 《魅力中国》2014,(13):255-256
一、老工业城市进行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性 安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轨迹同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区一样,经历了从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壮大、周期性的经济波折、改革调整、复苏回升等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开发区开展整合提升试点工作单位。一年多来,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