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中国移动通信经过13年发展,如今已凭借6000万用户成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洋品牌手机强大竞争压力下,国产手机曾被预言活不了多久。然而,经过近两年摸爬滚打,国产手机正用盈利的事实打破了灭亡的预言。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统计:早在2000年3月,国产手机就已从国外手机厂商中抢得9%的市场份额。他们并预计2000年底国产手机将达到15%的市场份额。消息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家》2004,(3):47-53
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1月份到10月份,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60% 以上。国内手机企业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国产手机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人 认为60%的市场占有率有些虚,该如何看待这个60%的市场占有率?2003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国 外手机巨头纷纷加强了中国市场的攻势,国产手机企业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如何预测2004年中国 手机市场国内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内主要手机生产厂家的老总。  相似文献   

3.
国产手机2003年的中国市场份额是55%,但是2004年、2005年连续下降,甚至大多数手机厂商亏损。文章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国内市场,在此基础上对国产品牌的营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人们对行业关注的角度而言,将2002称之为国产手机年一点都不为过。在这一年里,国产手机厂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三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占据显赫位置的中国手机市场硬生生地划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谓战果辉煌!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国产品牌手机去年出现强劲增长,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的21.1%上升到去年  相似文献   

5.
刘煜 《中外管理》2005,(3):18-18
根据著名智囊机构易观国际的研究报告:在经历了2001年的积累、2002年的崛起、2003年的辉煌和2004年的迷茫与痛苦之后,当年占60%市场的国产手机兵团,现在缩减到40%。2005年国产手机品牌的份额将继续下降,可能有20%的国内手机厂商将被彻底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6.
刘媛 《企业经济》2003,(7):64-65
2002年,中国手机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这一年中,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国产手机在2002年实现了质的飞跃,出现了整体突破的局面。1998以前,国内手机市场全部由国外品牌占据,1999年国内品牌手机的占有率为1%,2000年达到7%,2001年达到12%,截至去年三季度,国产手机所占市场份额已扩展到20%左右。品牌方面,波导手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就在国内手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众多厂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挤进这个市场的时候,手机行业却已经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手机行业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郑卫星 《经营者》2003,(5):26-27
<正> 从人们对行业关注的角度而言,将2002称之为国产手机年一点都不为过。在这一年里,国产手机厂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三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占据显赫位置的中国手机市场硬生生地划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谓战果辉煌!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国产品牌手机去年出现强劲增长,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的21.1%上升到去年的40%。同时,中国境内的手机生产企业已经由1997年的5家发展到2002年的37家,产量超过1.2亿部,占世界产量  相似文献   

8.
尤佳  枫聆 《总裁》2003,(9):50-52
购买手机的时候,您可能会非常用心地去选择,到底是该用国产品牌的手机,还是洋品牌的手机,但是你未必很用习关注过这样一个数字,那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51%。  相似文献   

9.
王颖 《英才》2004,(11):90-90
国内手机厂商真是惨淡经营。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148.1%,今年第二季度国产手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3%。而就在去年的同期,见诸报端的却尽是国产手机势头强劲,要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国产手机的价格策略是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2005年,中国的手机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国产手机继2004年的集体下滑到如今,已经是科健消失了,熊猫不见了,南方高科资金链也断裂了;而洋品牌则是卷土重来,从40%的市场份额提升到了60%,彻底翻身了。国产手机企业中,波导、TCL和夏新被视为风向标。在这些纷纷扰扰的传言中,可以看到的一点是,连风向标也扛不住了。2005年11月,又是财报季,手机企业的财报变成了  相似文献   

11.
据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制造的手机仅2270万部,而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便膨胀了6倍.达到1.316亿部。而在如此巨大的基础上,手机产能仍在以近60%的速度在增长.今年上半年累计生产手机达8220万部。而据专家预计.今年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手机总数将至2亿部.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首度超过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2003年短暂的辉煌,面对国际厂商本土化进程的加快。国产品牌手机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2004年11月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CInsights公布了2004年度十大手机供应商名单,波导却位列第八,成为惟一上榜的中国手机品牌。波导的入选,无疑给处于迷茫中的国产手机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波导的发展路径代表着国产手机企业的起伏历程。波导现象之所以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是因为对其解读,或许会对国产手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世界电信业巨头爱立信公司今年1月26日突然宣布,将除中国以外的手机制造厂“代工外包”方式交给新加坡的一家公司经营。虽然代工外包方式在国际上并不鲜见,但在当前世界手机市场一片红火之时,爱立信的这一举动着实耐人寻味。我国是世界上手机潜在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世界许多企业都看好我国的手机市场。爱立信的举动,真能像一些企业所说的那样,给国产手机带来发展机会吗?战略转移:爱立信的真正用意从爱立信公司最近公布的2000年财务报告中看,其手机业务的业绩在2000年大幅度下跌,全年共亏损17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也从15%降到10%…  相似文献   

14.
联想退出了手机业务,这对2008年的国产手机行业来说,几乎是当头一捧。这个在2006年当了国产手机厂商带头大哥的PC厂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和前几任的结局一样,在手机业务上陷入亏损的状态之中。 将近十年的征程,“陷入困局”一直是国产手机的专用语。随着联想的退出.如今国产手机已没有了旗手。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中国诞生第一部自产手机,国产手机就始终摆脱不了"山寨"、"低质低价"的名声,直到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小米手机开创了国产手机新的局面,并诞生了一批与苹果手机的追捧者"果粉"相呼应的"米粉"。这其中,小米手机硬件配置方面的抢眼功不可没,而作出更大贡献的,当属饥饿营销策略的高水准运用。饥饿营销成就了小米的品牌与附加价值,而小米手机也将饥饿营销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将结合小米手机实例对饥饿营销对于企业、品牌的影响一一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04年,国产手机在保持了连续5年的高速发展势头后首次集体遭遇市场大幅滑坡的困顿局面:行业整体库存手机4000万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市场份额和毛利率下跌等。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以“中国手机制造业升势受阻”为题的文章,把这一切归结为国际手机品牌学会了国产手机过去赖以成功的做法,利用“依靠对分销链的改善以及不断推出新设计的机型”等手段成功地进行了行业复盘。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10日,第一家尼彩手机工厂店在南京开业,宣称是中国第一家"终结手机暴利,开启品牌直营"的企业.当年底其店面发展到1000家,而到今天全国尼彩手机工厂店已近6000家,售价仅几百元的手机销售量已有几百万台.作为国产手机品牌,尼彩是如何做到在短期内快速扩张的?  相似文献   

18.
《新质量》2001,(11):19-20
去年卖出70万部国产手机,收入超过8亿元的中科健在打拚市场5年之后,从贸工技的中国电子产业发展老路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近期一口气推出5款新品,在各大手机大厂中展示其研发实力,为国产手机“出气”,科健的经营目标就如公司总裁郝建学表示的那样:做手机做不到前几名就不要再做了。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5%,市场占有率本身就是综合竞争优势的表现之一 通过对公开信息的研究,我们认为国产手机具备独特竞争优势: 渠道通畅:资产流转快 本土开发:毛利率高 规模效益:成本降低空间大 宽广的产品线:更贴近用户 国产手机的兴起是把握住了历史机遇: 手机技术更新换代 手机由高技术通讯产品转型为 普及性消费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20.
天宇朗通:龙门一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亮 《中外管理》2008,(10):44-46
“黑马”,是所能想到形容天宇朗通(以下简称天宇)的第一个词汇。 当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举拿下国产手机销售冠军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据易观国际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天宇的“天语”手机出货量达到1700万部,创造了当年国产手机的最高纪录;2008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9%,仅次于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居国产品牌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