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也是唯一上市的咖啡公司。它用专业咖啡改变了美国人“牛饮”咖啡的习惯,为人们创造了除家庭和单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了世界最知名的100个品牌,星巴克名列其中。在《财富》周刊公布的“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中,它一举超越麦当劳,夺得餐饮服务业的魁首。2001年4月星巴克在上海淮海中路力宝广场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之后短短的1年中又开设了美臣店、新天地店等十几家分店,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占领上海咖啡市场的风头甚盛。面对一个未知的市场和已经落户上海的竞争对手(如日本真…  相似文献   

2.
星巴克被誉为21世纪的美国企业神话。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它创造了品牌营销的奇迹,真正诠释了品牌的内涵,成为企业界的楷模。但星巴克也面临着在全球扩张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欢 《新经济》2015,(6):40-41
长久以来,与国内的情况相反的是,星巴克在国外一直被很多人称作“咖啡店中的麦当劳”.现在,这个在全球拥有23000多家店铺的连锁巨人似乎已不满足于只做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它想要打进更高端的咖啡市场. 2014年12月,星巴克在品牌发源地西雅图开设了一家全球最大的旗舰店——星巴克精品烘焙品尝室.不仅如此,据《纽约时报》报道,星巴克计划开设100家这样的精品咖啡连锁体验店,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咖啡. 这个新项目表明,星巴克打算吸引高端咖啡爱好者,该公司正着眼于稀有品种咖啡日益庞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咖啡上当然是专业的。然而,星巴克对于咖啡的定义又是极其广泛的。在其理念中,不能让客人只是喝到一杯咖啡,还要喝到公司的服务、消费文化以及员工的细心。以“喝咖啡”衍生出来的一切需求,公司都牢牢抓在手中。因此,星巴克卖咖啡卖出了口碑,卖出了文化,卖出了与其他咖啡不一样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桥挥 《新经济》2011,(5):88-89
在星巴克,享受的是那一种氛围,而不是它的咖啡真的有多好喝。喜欢边喝边看报纸杂志,但一般是喝完看完就走人,不会去细想报纸杂志上的内容。当然,在星巴克看《华尔街日报》的人不少,但大多数人也只是了解下上面有什么重大新闻,没想过看完后会马上买星巴克的股票而获得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6.
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在美国诞生,而今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它以独特的经营理念跻身全球一线饮品品牌,打造中高端品牌,并且将"星巴克"这三个字深深的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不得不说,星巴克的经营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在如今日新月异、战火硝烟弥漫的竞争市场中,它仍然能够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中熠熠发光,光有吸引人的经营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星巴克的产品质量上乘,服务周到,使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本文就星巴克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探究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7.
汤向东 《经济论坛》2013,(1):168-170
本文从独特的环境设计、对咖啡的精益求精、完整的人力资源、严格的管理和温馨的体验五个方面介绍了星巴克的人文营销策略;从理念一致性的直营、个性化的特色经营、极致化的人员体验式的营销三方面分析了星巴克的经营策略.最后指出了星巴克人性化的营销策略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龚勇 《经济论坛》1995,(2):34-35
自1991年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市场价格比重的扩大,暴利行为已露端倪。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随着价格的全面放开,在各种价格约束机制和配套措施还未健全的情况下,这一行为开始迅速蔓延,并逐渐形成“气候”。一时间,神州大地,东西南北,暴利象幽灵一样四处游荡,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还极大地破坏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国际形象。为保护国内外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目前,一场全国性的反暴利行动正迅速拉开……  相似文献   

9.
迈入体验时代的酒店文化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巴克(Starbucks),一家1971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的咖啡公司,1992年上市。2003年2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全美10家最受尊敬的公司”,星巴克位居第九,一举超越麦当劳,夺得餐饮业的魁首。2003年,《财富》杂志推出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星巴克名列第357位。现在,星巴克在没有出售许可权的情况下,已经在30多个国家开了6000多家咖啡店,而且每天新开3家。自公司上市以来,销售额年均提高20%。  相似文献   

10.
论暴利     
论暴利李永宁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滋生的暴利现象不断膨胀,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恶性毒瘤。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抑制?首先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到底什么是暴利进行深刻的剖析。本文试就此谈点看法。一、什么是暴利暴利首先来自于不合理的价格。按照马克思的劳...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暴利与反暴利的问题日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对于反暴利问题也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反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的规定。暴利行为已成为过街老鼠,众矢之的。但是无论是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还是人们的思想,对于暴利行为及其产生根源等问题都还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对暴利概念的错误认识。一般人认为,超过正常利润或超过正常价格一定度的利润或价格就属于暴利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定量的角度来考虑暴利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以量化的标准来规定暴利,具有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便于物价和市场管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2006,(1):18
2005年12月30日,纠缠两年多的美国星巴克Starbucks诉上海星巴克侵权案件基本尘埃落定。日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美国Starbucks的服务类“STARBUCKS”及“星巴克”为驰名商标,上海星巴克咖啡馆有限公司构成对美国Starbucks的侵权,需赔偿美方50万元,并更改企业名称。上海星巴克表示不服,将在近期上诉。  相似文献   

13.
星巴克以咖啡文化闻名,在全球星罗棋布;永和豆浆则以一碗豆浆走天下,蜚声海内外;法国兰蔻只赚贵妇人的钱;温州某老板却几十年只坚持“每个产品只赚一毛钱”的理念,如今已资产上千万;商海无烟,企业八仙,各显神通,正如自然界的万物,各有安身立命之所,各有生存繁衍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一、《价格法》实施十年来依法治价的实践《价格法》实施的十年,是我国价格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的十年。十年来,我国价格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得到完善,价格管理工作进入了“依法行政、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新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及价格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已经基本配套,形成了以《价格法》为母法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价格管理、价格监督检查、价格鉴证、反暴利、反垄断、  相似文献   

15.
胡屹 《经济纵横》2009,(4):77-78
<正>在看本文之前请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你在星巴克喝过咖啡吗?当你在出货区排队时,你觉得端出来的那杯咖啡就是你点的吗?在各大书店,可以看到各类关于星巴克的书籍,多是在吹捧星巴克的传奇和文化。但作为世界500强的HR,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书的作者就像写《世界500强面试题》、《500强用人之道》的那些人一样,不了解500强就敢写500强。我在博客上曾提出过一个问题:经  相似文献   

16.
饮品的真相     
《商周刊》2011,(20):104-105
若咖啡师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或他并未用心而调制出太淡或是太苦的劣等浓缩咖啡,那么星巴克就失去了我们四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品牌使命:激发人类的灵感。  相似文献   

17.
徐艳 《现代经济信息》2014,(19):179-180
本文通过以巴西咖啡为例阐述“贫困化增长”理论,从“贫困化增长”的四大前提条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存着“贫困化增长”的趋势,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迂回前进     
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这就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战略. 7月1日,有报道称,北京国贸星巴克咖啡门店已于今年6月20日关门停业,该店是星巴克(NASDAQ:SBUX) 1999年1月进入中国所开设的第一家咖啡店,开业至今已累计经营近14年.而接手该门店铺位的是法国老牌奢侈品箱包GOYARD的门店. 这并非是星巴克第一次关闭一线城市的首家门店.早在2009年5月31日,位于上海淮海中路222号的力宝广场的星巴克门店悄然关店,该门店是星巴克在上海开设的首家门店.2010年5月,原店铺经扩容后,路易·威登上海淮海旗舰店高调入驻.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家计委已拟出《关于制止暴利行为暂行规定》草案。此项规定对颇有争议的暴利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暴利是“生产经营者通过不正当价格行为获取的超常利润。” 国家计委起草的规定列举了八种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凭借自身有利条件,垄断价格,强行服务收费的。 二、蓄意串通,出售提价、压价的。 三、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 四、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或利用标价签漫天要价的。 五、谎称削价让利,或以虚假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自律价的出台背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纷纷联盟,签定了“行业自律价格”公约,试图通过限定价格水平,协议固定价格等行政干预措施,限制恶性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行业自律价的发布和监督检查是以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主进行,政府只作必要的引导和协调。(汽车行业轿车产品价格自律公约》要求,“保证不发生高价暴利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不以任何形式变相降价销售”。钢铁行业规定“不低于完全成本价出售钢铁产品,不搞任何形式的变相低价销售钢材”。广东燃气具骨干企业万家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