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我国201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就我国证券市场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投资者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获得超额收益;我国证券市场能够有效反映已公开的信息,进而消除市场套利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中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场就越有效;盈利能力越强、成长性越好的公司越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相似文献   

2.
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目前,我国对证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是最严格的。但是,现行规定仅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并没有要求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发表意见。评价报告只要求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不要求对外提供。2.一般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1)虽然证监会2001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规定,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发表意见,但是仅要求披露“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要求公司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的详细信息以及监事会的评价,这容易造成披露的形式化。对于年报摘要,允许公司监事会在认为已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条件下免于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和逃避责任提供了机会。(2)缺乏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具体内容的详细规定。这不仅使上市公司在披露时无所适从,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更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应付了事,不披露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2009年沪市和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行为越主动,其财务绩效也就越好.引导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进行赋值,通过信息熵模型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得出所选取上市的公司样本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实证检验了2011年国内外同时上市的68家上市公司以及自愿参加试点的216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两类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设计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评分表,同时从公司治理角度选择了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年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设立“四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而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这三个解释变量虽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上市公司,除对外披露经审计的会计信息外,还须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因为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财务报告质量和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然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使用2010年沪市A股公司数据,对代理成本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水平与管理费用率负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的规模显著正向影响自愿披露水平,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上市年限显著负向影响自愿披露水平。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以2009年沪深两市对外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42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程度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成长潜力显著正相关,与财务杠杆、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是否海外交叉上市不相关;公司所属行业及上市地点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也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近两年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不是很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其特殊性,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了影响。针对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塑料、橡胶、石油化工行业2006年~2008年度354个调查样本的相关财务数据入手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量化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因素。研究表明,设置审计委员会、上市地点、年度以及公司控制权、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显著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能否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公司融资效率,试图开启内部控制信息影响公司融资的"黑箱"。选取2007—2011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融资约束与融资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了信息环境,降低了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提高了融资能力,这表明监管部门出台的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增强投资者的决策有效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披露内容、披露形式、披露程度、披露格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以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策,旨在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2009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自愿性披露主要受地区治理环境、上市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等三大因素的影响;更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性披露的公司可能也暗示了其本身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去年,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达321家,接近过去四年之和。今年,来自两会的消息说,“十二五”期间,中小板平均每年将新增上市公司150家以上,创业板公司每年将新增上市公司200家以上。期末中小板上市公司将达到1200家以上;创业板上市公司将达1000家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已引起了中外会计职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亦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文章着重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并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披露渠道与形式不统一、披露内容过于简单空洞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较少等问题。应强化监管,规范信息披露的渠道、形式和内容,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对2008年度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2008年度,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比较低,并且披露水平差别比较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控股股东为国有、设立内...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国泰君安数据库搜集数据,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目前仍然普遍存在融资约束状况,而融资约束是诱发企业出现投资不足的关键因素;会计稳健性较强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可以缓解融资约束的程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利用其与融资约束的反向作用,缓解、弱化企业投资不足的程度。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缓解融资约束、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补充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之间要求不统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缺乏主动性;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及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不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统一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规范内部控制信息自愿、真实、及时披露。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际控制人视角,以2009~2010年深圳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很大;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且下一年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能性也较大但显著性低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自然人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但下一年改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小,且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