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采用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GLS方法和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方法(GMM)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进出口渠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渠道对第二产业产出份额有负面作用,却对第三产业产出份额有正面作用;通过进口渠道对第二产业产出比重有负向影响,对第三产业产出比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出口和进口贸易渠道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和就业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说明第一产业产值不是第一产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是第一产业产出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的产值是第二产业就业的格兰杰原因。第二产业的就业不是第二产业产值的格兰杰原因。第三产业就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此外,文章计算出三次产业资本边际产出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当调整投资在产业间的分配以提高资本效率。最后,通过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对广西1978~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广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广西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结构之间互为双向因果关系,广西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成同向变动关系,而与第一产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成反向变动关系;第三产业产出对GDP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将技术创新分成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比研究两类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及三大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差异。依据灰色系统原理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2005-2012年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产品开发经费,技术改造经费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较而言,新产品开发经费和技术改造经费对第二产业的产出效率最高,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次之,对第一产业的产出效率最低;同时发现技术改造经费对三大产业的产出效率均比新产品开发经费的产出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王金星 《北方经济》2012,(4):72+74-72,74
一辽宁省内中等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建议 1.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由于中等发达地区没有发达地区开放得早,因此其市场化程度并不很高,市场机制很多方面并不健全。从比重上来看,第三产业仅占到约35%,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等发达地区应当由政府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该产业的投资力度,扩大该产业的比重,这样有助于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从产出比来看,第三产业仅为0.9842,说明产业内部的效率存在问题。因此在该地区未来发展的进程中,不能单纯注重比重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河南经济发展进入加快产业转型的新阶段,如何有效利用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利用河南省1987-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效率、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技术投入和产出等角度,利用VAR模型和VEC模型,考察了金融支持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金融创新,有效地将存款转换为贷款,提高短期贷款对长期贷款的比重,将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则有利于技术创新,利用技术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相似文献   

8.
广州产业结构实际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呈“二低三高”的特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比标准模式约低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高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约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高1个百分点。再考虑广州第一产业的比重状况可发现,尽管广州产业结构中产值比重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的特点,但其就业比重与合理结构差距甚大。问题在于第三产业就业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浙江省经济增长中,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贡献最低.各产业产出弹性表明浙江省要继续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这是由于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上,导致第一、二产业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凭借自身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帮助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此,文章针对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前景,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引致就业弹性和引致技术进步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于其对地方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方面,海洋第二、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则表现为较强的间接带动效应.由于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部门的不同,各省(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自华  韩芳 《科技和产业》2024,24(8):187-192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呈“三、二、一”形式的结构,即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后的产业结构形式。数据显示,桑植县目前产业结构中出现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相差不大,第三产业遥遥领先的局面。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桑植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分析了桑植县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发现第三产业对桑植县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度最低,这与“三、二、一”产业结构形式相违背,于是针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桑植县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市就业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就业弹性系数上升,促进了上海市就业增加。近年来经济增长及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稳态,对促进就业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长期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强于二产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会增强。  相似文献   

14.
杨昕 《特区经济》2011,(11):222-22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有重要的地位,汉源县是西部地区较为典型的欠发达县域,本文在对该县进行较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从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陈述了汉源县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该县经济欠发达的原因,做出了县域内经济结构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初期阶段的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力、经济、能源等数据,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天津市产业比较优势,评价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析天津市产业升级潜力。结果显示,近10年天津市第三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天津市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优势。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潜力呈现较好态势,未来天津可将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把第二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升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韩杰 《理论观察》2002,(2):118-120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如何规划与发展离不开这条主线。发展我市经济只有选择这样的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巩固第一产业 ;发挥工业的比较优势 ,增强其对经济的拉动力 ;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 ,提高其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速明显,其在循环经济系统中具有耦合作用,产业范围的划分奠定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综合发展呈负相关,表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是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重点阐述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途径,应着重在产业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绿色消费模式化、循环型服务业群落化、三次产业耦合化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王兵  尹淑桃 《南方经济》2020,39(3):1-23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运用共同边界-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对中国第二、三产业2004-2016年30个省份一位码分行业、典型省份广东省二位码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对中国第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验"结构性减速"是否适用于当前中国经济。研究显示: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结构性减速"是此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的看法并不成立。但在研究期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发现近年来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杨丽艳 《特区经济》2011,(9):204-206
本文从宁夏产业结构的演变入手,通过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重型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造成宁夏就业规模难以伴随经济高增长而不断扩大的症结所在,并据此提出了一条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孙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15-20
通过现代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山东省一、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双向影响关系,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影响显著于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因此,山东应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