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波  梁涵 《科技和产业》2019,19(7):33-37
产业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中关键的一环,而产业城镇化进程需要金融支持和推动。首先对金融支持产业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和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选取了福建省近二十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产业城镇化建设作用影响较大,而金融效率对产业城镇化建设作用不明显。从而提出:福建省应扩大金融支持规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等充分发挥其对产业城镇化的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重点。利用福建省1980——2017年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为推动福建省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蓝图,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蒋萍 《北方经济》2007,(2):36-3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制度的安排和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产业投资基金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顺势而出的一种“金融创新”,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投融资工具,还是一种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己任,进而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资金的支持,黑龙江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黑龙江必须要很好地解决文化金融产业融合问题。产业融合需要政策指导,在现有文化金融政策的基础上,黑龙江应充分整合资源,助推成熟企业上市,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真正实现文化金融共发展、产业再融合。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金融支持两型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发展两型科技债券融资、支持两型科技股权投资、推动两型科技保险等。本文通过对湖南两型产业发展和科技金融支持现状与问题研究,从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优化科技金融环境、支持科技金融聚集和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科技金融助推湖南两型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袁斌 《改革与战略》2016,(4):59-61,135
文章从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出发,从融资需求、金融管理需求、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信息需求及金融人才需求五方面说明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完善物流企业的融资体制、建立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优化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环境以及强化物流企业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器,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具有重大影响,而科技创新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本文:首先,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科技金融对其的支持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投入产出状态;其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我国科技金融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并基于科技金融角度提出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涂智苹 《特区经济》2014,(11):198-200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的交通枢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蕴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今天,韶关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近年来,韶关虽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分析发现,金融在韶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支持力度严重欠缺,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提高金融资源对韶关旅游产业的支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韶关的整体经济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难点与突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最近人行武汉分行组织调查组就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深入到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当前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我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投资不多却能够给经济和金融注入新的活力,带来较好的效益,成为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提高经济素质的关键性因素,是世纪之交产业结构在高级化层面上进行置换的切入点。 一、金融、高新产业同生共长 (一) 高新技术企业风景这边独好 1.高新技术企业一枝独秀,成为第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各个区域的产业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基于对河北产业升级制约因素的分析,探索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制约区域产业升级摩擦之处,并提出了助推产业升级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虽然,本文主要针对河北产业升级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但是,这些因素却是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普遍现象,因此,助推产业升级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影响金融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怡  王林萍 《科技和产业》2009,9(9):30-34,40
在我国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科技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针对福建省的科技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具体分析了影响金融促进福建省科技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年产量占国内的半壁江山。本文从广东制鞋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通过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利用珠三角的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品牌核心优势,打造出国内外知名品牌,来提升鞋业产业集群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3.
魏澄荣 《亚太经济》2007,(3):113-116
目前福建制造业配套能力还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等问题。福建要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有利机遇,强化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推进开发区整合转型,加强闽台产业合作,促进内外资企业的有机对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提出发展福建省金融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升级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过程,需要有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来配套,并进行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自出现至今发展速度就比较快,主要原因是高新技术符合现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对从业人员素养、研发资金、以及企业的科技水平的都有很高要求,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其他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例如发展高新技术需要的知识、资金、技术,发展并完善了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上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格局也在悄悄发生改变。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作为国家经济实力、国家科技实力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象征。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三种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再通过对不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对比研究,肯定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找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另外给出了弥补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发展建议,以促进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间的互动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东部地区的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等十省(市)为样本,对2001-2010年该区域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只有粤一省达到高度耦合协调,京、鲁、苏、沪、浙五省(市)仅达到了中度耦合协调,而辽、冀、津、闽则呈现出低度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8.
李建刚  王健  李红 《特区经济》2012,(5):192-194
特色经济就是在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依托比较优势,以技术创新或特色工艺为支撑、以特色优势产业为载体,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绿色、高效和富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利用区位优势以及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不断提升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而形成极富区域特征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促进西宁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产业企业积极涉足新经济产业有利于其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及产品创新,新经济产业有可能从财力上支持传统产业集团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企业成功的涉足新经济产业,是因为其在传统产业经营中拥有技术、人才、管理、资金、品牌优势,为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