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信用征信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征信的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用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征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新型服务行业的征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对征信的监管要求越来越紧迫。本文结合山西省征信监管工作实际,分析考察了我国征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教训和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尝试提出我国征信监管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6,(11):235-236
互联网征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互联网征信行业存在的问题,可运用实证分析法,结合案例和行业数据,从法律体系、征信系统、行业监管三个视角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可考虑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征信系统运行、完善行业协会监管等路径,寻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个人信息权益的平衡与协调,进而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3.
征信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活跃程度的风向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征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法律不健全、行业不规范等问题,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借贷业务的扩展造成了较大阻碍,对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如何规范我国征信业的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我国在征信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指出我国征信业发展的缺陷,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加快发展征信行业的可能路径,以推动国内经济建设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方琳  林薇 《商场现代化》2012,(29):100-102
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征信环境有利于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后危机时代,构建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对启动我国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法制的个人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信用危机是这次危机的实质,而征信才是维护信用和金融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回顾我国征信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暴露出的征信问题,分析了我国现有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经济的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仍在建设之中,需要在时间的过程中加以不断完善。健全的征信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本文将通过探究个人征信的含义,明确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完善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已逾6年,其组织结构基本完善。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民间借贷活动,民间借贷活动由于其隐蔽性和随意性,使得活动中产生的征信信息很难被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所记录,温州民间融资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而设立的一个机构。本文将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心"推动个人征信体系完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现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经济依赖信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而征信作为信用管理系统的平台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征信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 ,就国际范围内的比较而言 ,许多方面仍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征信模式,即市场化征信模式、公共信用信息征信模式和行业合作式征信模式。市场化征信模式崇尚自由竞争,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可以得到普及和加强,行业发展的成熟度较高,但达到预期结果的时间较长,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还要防止行业寡头之间的勾结;公共信用信息征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利用了某种公权力,比较容易地满足信用信息的权威、全面的基本要求,也可以使一国的征信体系在短时间之内建立起来,但因公权力而产生的运转成本、腐败等问题是该模式必须正视的问题;行业合作式征信模式的优缺点介于二者之间,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如何增加其中的竞争因素,促使征信机构转型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消费导刊》2014,(11):J0006-J0006
11月26日,央行发布新闻称其先后发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用户规范》)和《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两项征信行业标准。这是人民银行继2013年颁布《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后,为贯彻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促进征信市场健康发展而推出的又一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