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风险基金补贴政策调整的利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风险基金于1994年建立,是国家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建立的第一个专项宏观调控基金。粮食风险基金补贴政策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项重要政策和手段,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2002年国家为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对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办法进行重大调整,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具体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由省级人民政府自行确定。据此,全国多数省份对粮食风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和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得到不断调整和完善,而粮食风险基金作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经济手段,当前在筹集、使用和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去年江苏省政府规定白2008年9月1日起停止征收粮食风险基金后,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亟待完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粮食问题研究》1996,(6):10-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须坚持和完善现行粮食定购制度四川省德阳市粮食学会(一)我国从1953年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期间对购销政策进行过若干调整。1985年国家试图把粮食放开,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这使一些人产生错觉,认为粮食已经过剩,...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银行从1994年成立至今,其业务经营范围、信贷管理政策都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它始终代表国家行使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各项职能。因此,在当前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大幅调整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农发行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顺应改革,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粮食市场化信贷管理体系。一、我国粮食市场化信贷运作的基本特性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有物质动力、竞争压力和自主权力,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加快发展速度。因此,粮食市场化信贷管理应…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金融是信贷手段与财政手段的结合。政策金融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在财政政策的支撑上。粮食风险基金,既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又是农发行政策性收购资金正常运行的政策基础。一、粮食风险基金的建立及其政策调整变化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形成于1994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补充部分吃返销粮农民因粮价提高而增加的开支,同时,也起到  相似文献   

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安全及风险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主产区农发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执行国家购销政策和封闭管理政策,防范和化解信贷资金风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拟以产粮大市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初作探讨。一、当前荆州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状今年以来,作为粮食主产区的荆州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了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是调整了保护价收购范围。产购量较大的4个县、市继续执行按保护价收购政策,其余4个县、市、区全部放开…  相似文献   

7.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了调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必须调整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形成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动力和机制。他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粮食供求形势下,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偏大,不分品种和品质,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律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既不利于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又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国家财政负担越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财政粮食政策主要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的延伸。为了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决定把粮食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直补资金的唯一来源是各级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而粮食风险基金来源渠道偏窄,地方配套资金难筹集,加上使用范围过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李鹏总理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讲到关于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时说,农业生产风险大,比较利益低,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政府必须给予保护。今年已开始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对今年的粮食购销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谈些见解。   一、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一 )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给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带来阵痛。国家规定:“适当调整保护价收购范围,南方早籼稻从 2000年新粮上市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此收购政策使南方早籼稻产区的粮食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第一,企业经营范围缩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下降。笔者对鄱阳湖区…  相似文献   

11.
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涉及农村、农业、农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稍有不慎,带来的社会风险不可估量。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必须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市场化粮改方案。现就粮食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粮改的对策提出个人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一、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企不分,是典型的政府附属物,国家不出台大的粮改政策,地方粮改难以收到实效。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执行国家“三项政策”,纯粹是政府意志及国家政策的忠实执…  相似文献   

12.
一、调整粮食收购政策的预期效应   勿庸置疑,国务院此次以适当缩小保护价收购范围为标志的粮食收购政策调整必将对粮食经济乃至整个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就政策调整的初衷而言,主要是期望能产生如下效应:  (一 )优化效应。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些有限的农业资源解决全国 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便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问题。不难看出,国务院对此次粮食收购政策调整寄予厚望。一是希望以此来促使粮农下决心放弃劣质品种的生产,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  相似文献   

13.
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专项资金。自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建立以来,粮食风险基金在有效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实行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4.
粮食风险基金是国家实施粮食经济调控设立的专项资金。其用途是平抑粮食市场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维护正常流通秩序。1999年财政部对粮食风险基金实行地方包干,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证明,目前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政策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有效克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风险基金补贴管理现状湖北省从1999年开始,省财政对各市、州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实行总额包干,各地对所属县(市)是否包干,由各地自行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市、州又…  相似文献   

15.
1取消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把粮食购销按价值规律全面推向市场。国家在对待粮食收购政策由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过渡的问题上采取了非常软的着陆方式,调整是渐进式的,在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已经到了该着陆的时候了。由政策调节到市场全面放开肯定有一个阵痛的过程,但这是大势所趋,被动是要挨打的。 2在过渡时期调整财政对粮食收购的补贴方式。在分地区测算的基础上,改原粮食风险基金补贴为粮食收购差价补贴,一种方式是补贴到收储企业,另一种方式补贴到农民,粮食购销则全面进入市场流通。 3在执行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国家对粮食进出口政策进行了调整。为了适应新形势,跟上粮改的步伐,全面掌握粮食进出口业务的变化情况,我们对吉粮集团进出口股份公司进行了调查。本文结合调查情况,就新形势下如何支持粮食进出口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信贷功能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危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物品,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美欧等发达同家对粮食生产和农民的补贴政策以及日本的粮食反哺政策,都反映了其国家利益和对粮食发展与安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粮食储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本研究通过梳理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收储政策演进脉络及变化动因,发现它们收储演化路径差异的背后也呈现一定规律性。早期各国均面临粮食短缺或农业相对弱势的问题,与价格挂钩的收储政策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平抑市场波动、确保粮食安全的"利器"。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各国均经历了生产过剩、库存高企、成本上涨和贸易争端的阵痛期,被迫进入收储政策调整期。受人均农业资源和粮食供求趋紧风险差异的影响,各国收储政策调整路径进一步分化为收储铺底(美欧)和收储稳压(日印)两类。中国粮食收储政策正处在阵痛期和改革窗口期,结合国际演化经验和中国实际,未来收储政策调整可考虑优化战略储备、收缩干预性收储、发展政府和民间合作储备。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国务院对粮改政策措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对粮食购销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购销政策的调整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将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影响与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有什么关系,封闭运行管理如何适应政策调整所引发的新要求,为研究探讨这些问题,在夏粮收购旺季我们对湖南省益阳、长沙等市的粮食购销情况进行了调查。一、粮食购销政策调整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一)调整保护价收购范围给早灿稻产区粮食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困难。国家规定"适当调整保护价收购范围,南方早灿稻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一政  相似文献   

20.
建立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确保国务院“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 ,必须改革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 ,逐步建立一套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制度。(一 )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制度的不利因素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 1 998年 6月 1日起 ,实行了“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和封闭运行”三项政策 ,为了确保“三项政策” ,特别是“敞开收购”政策的贯彻落实 ,国家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即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