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政府转型可以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学校等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以及非营利行业由市场化向公益化回归.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治理机制建设将备受社会关注,信息披露与审计成为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状况亟待加强.在非营利行业,相比公立医院、学校而言,基金会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走在前列,对其进行案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个非营利行业的治理水平.以汶川地震中可开展捐赠活动的16家全国性基金会为案例研究其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有利于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谈非营利组织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特征和代理问题,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监管职能,讨论了代理理论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谈非营利组织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特征和代理问题,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监管职能,讨论了代理理论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如何有效获取并高效利用稀缺且分散的慈善资源?如何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平衡?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绩效一方面直接反映其使命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的满意度,并进而影响非营利组织对各相关资源的获取,从而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因此,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良好治理以及政府和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支持都离不开对非营利组织运作绩效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包括:非政府非企业组织(即民间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即政府和公立非营利组织)两部分(陆建桥,2004)。与当前日益高涨的公司治理研究热潮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似乎较少受到关注。由于非营利组织缺乏商业领域中那种强制性的责任机制。加之其活动难以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所以非营利组织可能面临着比营利组织(即企业)更严峻的治理问题。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会员缴纳会费、提供服务收取的收入等。其筹资对象较广。涉及公众较多。这些资金提供在出资后一般不再享有所有权。其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公共部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而财政资金又主要来自于纳税人、国债购买和投资等,政府在其间充当了投资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李钟  刘思睿  高白云 《财会通讯》2021,(21):117-120
本文在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审计现状后,结合审计全覆盖的背景,研究了审计全覆盖驱动非营利组织审计发展的机理,并从审计要素角度出发,构建系统全面的非营利组织审计机制,并提出运行保障机制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审计发展,助推非营利组织自身治理水平的提升,继而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职能方面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特征分析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厘清程度,由此也就取决于其治理结构基本框架的构建.文章回顾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非营利组织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致力于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事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是从事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实践工作,都必须明确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根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目标起点论观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应包括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非营利组织蓬勃兴起,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系列财务丑闻却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因此应着力探索和构建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以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起步较晚,关于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理论研究尚不健全,实证研究尤其匮乏。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监督、信息披露以及外部监督这三个方面的国外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监督机制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具有一定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建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治理变革”中的角色定位,指出加强其自身治理的重要性,然后在对国内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有关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未来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程博  熊婷  王菁 《财会月刊》2011,(35):64-65
本文首先从非营利组织产权界定、审计导向和逻辑推演方面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导向问题;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双导向、三审、内外同治的非营利组织审计导向图,进而推演了组织治理、组织使命、审计导向和审计功能的逻辑关系,以期指导非营利组织审计,提高社会捐助的热情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作为社会的"第三部门",弥补了政府和企业的不足。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且以政府拨款和外界捐赠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很多人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没有财务风险的。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一样也是存在着财务风险的,只有及时识别这些财务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非营利组织才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晗 《财会月刊》2005,(12):55-56
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早,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登记管理、会计以及税收制度,还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治理机制。合理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规范和促进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审计委员会进行介绍,以期引起大家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要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并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不仅需要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更有赖于治理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致力于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政府监管属于非营利组织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框架体系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由于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之中,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资源依赖理论、管理支配理论和制度经济理论是分析公司治理的主流观点。资源依赖理论作为帮助公司达到并超越其战略目标的手段,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贡献力量;管理支配理论更注重管理的有用性,认为董事会及其附属机构是在管理权限范围之内的,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与所有者的出发点相背离的;制度理论从组织社会学和组织行为理论出发,认为区分不同组织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以及这些部分与所有相关部分之间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受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审计问题来测定使用不同的可选治理理论的影响;研究这些理论如何化解现存的基于组织机构的、审计相关的公司治理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任超然 《财会月刊》2021,(6):135-140
慈善组织是疫情防控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有关慈善组织的负面信息对其公信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化解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上的可能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技术架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机制,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财务管理机制、慈善捐赠追溯机制、慈善捐赠信息防篡改机制、智能合约机制和信用评价机制,并分析技术变革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得利益为目的,不履行政府的职能,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而常见的非营利组织有"志愿者组织"、"第三部门"、"免税组织"、"独立部门"、"公民社会组织"、"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等。这些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非盈利组织也迫切地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所以,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是一项艰巨却又分外迫切的事情。采用现代财务管理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本文探讨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丽欣  王倩 《价值工程》2010,29(13):36-37
作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三大类型之一,非营利组织在教科文、医疗卫生、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着服务。近年来,非营利组织激剧增长,成为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力量。非营利组织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需求随机构内外压力增加而增大,其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也成为了需要研究的新领域。本文试图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做些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突发后,海内外华人的慈善捐赠款物在短时期内甚至超过了各级政府下达的财政资金.这大大强化了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经济学学理是用第三次分配来弥补市场和政府第一、二次分配后留下的空间。从微观经济层面来看.慈善组织的兴起也是提高组织效率的制度创新活动。公民社会的繁荣是慈善事业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为我国培育公民社会创造了条件,应因势利导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就经济领域而言,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夯实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一是培育慈善组织的独立法人资格:二是增加财政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力度:三是建立慈善捐赠税收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与评估机制:五是培育现代职业化、专业化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8,(6):232-23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它们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开始活跃于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舞台之上。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还很不全面,针对其现有情况,从非营利组织内外部环境入手,研究未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路径对于规范非营利组织,扩大非营利组织的队伍,完善其社会职能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剖析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