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总结了教指委去年工作,提出了2008年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全国中等职业物流教育专业情况调查;二是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和"中等职业教育物流骨干教师研修班";三是征得教育部同意后,将面向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2.
潘容 《物流技术》2011,(7):155-159
从宜宾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出发,针对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双证制、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等方面,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模式,明确指出"服务当地经济、加强校企合作、促成专业定位、培养实操人才"是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从宜宾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出发,针对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双证制、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等方面,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模式,明确指出"服务当地经济、加强校企合作、促成专业定位、培养实操人才"是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就业率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实用型人才。本文从转变教学方式、规划课程设置两个方面入手,对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探究。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存在多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致使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设施建设,以及实施"双证"制度,由此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操作人才.  相似文献   

6.
潘群 《活力》2005,(4):181-181
物流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在探索该专业的建设问题,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新专业的开发,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职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宏春 《企业导报》2009,(4):105-106
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是中职校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和保障,也是体现职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环。以上海市物资学校为例,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特点,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的原则、实训室构成和功能定位、及其实训室长期运营规划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凤梅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1):346-347,350
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存在多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致使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设施建设,以及实施"双证"制度,由此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操作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热,现代市场物流人才的需求热,师资队伍却存在不足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实用人才的重任,中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文中作者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略谈关于提高中职院校,重视技能实训课程开设,重视技能比赛,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向,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对口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物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样,物流教育的发展随之迅猛,目前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学校有1000多所,物流专业似乎有成为每间学校必开之势,发展之快前所末有,物流专业成了"热"专业.在当前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下,对中职教育应有所触动,应如何培养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更审慎对待、冷静思考,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社会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供给并不十分吻合,出现两头热的现象.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应该站在社会实际需求和未来的高度去探讨.文章结合本人物流专业教育实践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思考,对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提出问题和探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目前的中职教育必将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着力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探索形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此背景下,以青岛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期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逐渐进入了智能制造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自2009年国内首次正式提出智慧物流概念以来,传统物流正向智慧物流转型。基于此背景,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融合势在必行,而与之对应的智慧物流人才却极度匮乏。通过调研川渝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发现开设智慧物流专业的学校仅占19%。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高地,肩负输送专业对口人才重任。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智慧物流专业建设的现状,找出当前智慧物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希望培养更多具有智能制造背景的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3.
赵海燕 《会计之友》2008,(14):68-69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电算化会计技术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强化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充实理论知识.为此笔者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34):201-202
探讨三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大力倡导教学全面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提出了"项目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项目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项目和内容,并从教学团队、教学制度角度给出改革的方法,为三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孙艳  闰博睿 《物流科技》2012,(3):108-111
为了改变企业招聘物流人才难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怪现象,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的问题,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介绍入手,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念误区、资源配置、规划不完善以及缺失政府支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得出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随着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物流专业实验室的大力投资,硬件和模拟软件建设等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物流人才,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以体现其"应用"二字。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术设备,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强化办学力度、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秦皇岛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为中心,开展师资培训,充分发挥了教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优化了教师队伍,为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本文以秦皇岛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为依据,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型的专业,无论是电子商务理论,还是实践教学等,有待进一步与中等职业教育进行相容,并且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同时涉及到计算机、营销、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商务教育与高校的教育模式有所区别。本文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反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深入地研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状况,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特点及商业经营实务课程进行全面的论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洋 《物流科技》2014,(9):56-58
文章从目前辽宁省及东北区域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物流人才需求特点入手,在物流人才结构需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34家典型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作为调研对象,从企业现有物流人才结构、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需求、岗位需求3个方面开展调研。研究结果显示,物流企业对物流规划设计人员、物流信息管理、硬件管理人员的需求显著上升;仓储规划与作业等5方面能力企业最为看重。研究结果对学校更有针对性地与物流产业集群衔接,进行物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丽静 《物流科技》2021,(2):183-185
文章首先阐述国家和社会层面肯定"赛教学融合"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国内外"赛教学融合"进行分析,梳理出文章研究的重点是针对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设计合理的竞赛内容,融入到《物流实务》课程中,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学校物流课程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物流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最后进行教学模式的检验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