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纺织业是绍兴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纺织企业成本飞涨,使企业经营困难大大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受到较大影响.绍兴地方院校可以通过针对绍兴纺织业需要培养复合型成本会计人才,促使纺织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而保持并继续提高绍兴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为绍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尽到高校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绍兴纺织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发现绍兴纺织品服装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而构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原因是绍兴的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市场广阔、投资环境良好。绍兴纺织产业面对仍然存在的劳动力素质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R&D投入比重持续偏低等问题,其竞争优势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提升绍兴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树立绿色纺织意识,加强绿色管理;开拓新兴市场,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凭借其自身的内在优势,从区域的角度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表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绍兴的纺织业在全国纺织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通过对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绍兴纺织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的绩效评价,提出了政府宏观层面应加强产业引导,促进集群整体协调发展,营造区域创新环境;集群产业微观层面优化营销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联合合作等提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纺织服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成熟的品牌经营管理,经典或创新的设计理念,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终端形象之外,拓宽销售渠道和多品牌、多产品发展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结合行业和市场现状,就这两点给出一些建议,帮助纺织服装企业的决策者们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本文首先从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中国纺织服饰的消费现状;接着,比较了纺织服装行业各个细分市场的情况.其次,比较了三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行业和市场中的不同角色.再次,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阐述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原因. 最后,分析了本土品牌的市场特征及消费群特征.同时,比较了各个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利润率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市场》2007,(47):6-10
在著名的纺织产业基地浙江省绍兴县,中国轻纺城被誉为是当地经济建设的"通灵宝玉",绍兴县要继续做强纺织业,离不开中国轻纺城的升级发展。除绍兴外,在常熟、虎门、濮院、株洲、广州、沈阳等一批老资格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中,大多面临着同样的升级发展问题,市场经营管理者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市场该往哪里走?如何升级改造才能提高竞争力?10月22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权威人士和业内专家在绍兴汇聚一堂,共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轻工业"十三五"的发展重点指导意见,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扩大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消费。浙江绍兴纺织业是绍兴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同样面对产能过剩和利润率下滑等风险,纺织产业急需利用"互联网+"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企业要从自身基础和产业特点来考虑"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为此,对浙江绍兴纺织产业供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纺织产业供需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侧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绍兴纺织业进入"新常态"稳定发展时期。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跨境电商实现绍兴纺织出口转型升级尤其有价值。文章概括了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提出目前绍兴纺织产业发展跨境电商面临的人才缺乏、产品无优势和物流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客户流失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客户的需要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满足是导致企业客户流失的最关键因素,一般表现为: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利益受损;企业缺乏创新,客户移情别恋;企业内部服务意识淡薄;市场监控不力,窜货现象严重;企业短期行为导致老客户流失等.文章从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两方面提出了防范客户流失的具体措施: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服务质量;降低客户经营成本,提高产品价值:建立强力督办系统,迅速解决市场问题,保证客户利益;建立投诉和建议制度,优化客户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俞萍 《消费导刊》2010,(3):198-198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的纺织机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注重对纺织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纺织产品质量。笔者在查阅近几年的研究资料后发现,变频调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运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实践操作中,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纺织的速度和质量,符合国际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棉产品的生产量,为赢得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绍兴纺织产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从而制约了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协同创新是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本文针对绍兴纺织集群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集群协同创新水平的对策。集群内的各相关创新主体,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只有集体行动、协同创新,才能创造绍兴纺织产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11.
传统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传统产业集群与现代流通业特别是专业化市场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传统产业集群催育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市场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产业发展与贸易发展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形成传统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发展的协调机制。集群与企业方面,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通过等级市场、商务网络等不断获取外部市场的信息,加强革新,改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专业化市场在建设方面,要稳步推进体制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和商会方面,要转变管理职能,增强服务职能,大力营造有利于集群与流通业协调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推进市场、集群和企业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专业化市场形成基于集群的区位品牌。  相似文献   

12.
李富 《江苏商论》2013,(8):33-36
经济全球化下产品无国界,江苏省企业要在省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同时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就要着力保障产业安全。而产业安全问题实质上是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竞争政策的配合与协调问题,通过分析江苏省上述三大政策对产业安全的维护问题,以及国外三大政策与国内三大政策的博弈、在这些政策下国内外企业的博弈,并进而探讨众多博弈中为维护产业安全江苏省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品质量是工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商品质量已从符合标准发展到使顾客完全满意;在产品安全上,人们已从被动的防范走向主动生产绿色安全产品;商品经济质量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商品成本、使用费用和商品寿命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长期“外循环”发展模式导致中间品严重依赖进口,对于制造业产业集群,微观企业创新动力无法转化为集群整体创新合力。以集群内部“行业内企业间” 研究视角切入,采用“近邻效应”模型深入探求邻居企业进口中间品行为对群内同行企业创新传导路径,结论发现:邻居进口对同群企业创新影响存在“成本追逐效应” 和“ 质量竞争效应”,中间品进口质量高低影响企业模仿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质量竞争效应” 的创新溢出可通过一般贸易渠道、人力资本渠道与市场规模渠道实现;有为政府持续创新激励和市场化导向制度改革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及创新“量质齐飞”。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38家总部设在浙江赴异地投资的中小企业为实证对象,通过多变量变异数分析、以及GLM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进入模式、区域产业环境以及经营特性对浙商在国内异地市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进入异地市场时,在综合绩效上以多数股权表现最好、独资次之、等额股权第三、少数股权最差;区域产业环境对异地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性影响。在具有供应链优势、成本优势或营销密集度优势的产业环境中,企业容易获得更佳的绩效表现,而在高研发密集度的区域,则呈现无差异表现;企业经营特性对其异地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性影响。具有良好控制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企业容易获得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短缺,缺少中试基地,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风险负担过重,科技力量薄弱,产品开发受到限制等。政府应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融资平台,全力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用市场的手段解决企业风险问题;促进资产整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整合部门资源,明确管理体制,尽快建立中试基地,推进规模化生产;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形成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从而将农产品加工业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7.
Verti-zontal differentiation in export marke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trade models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identify cost efficiency a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firm performance in export markets. To date, the analysis of demand factors has received much less attention. We propose a new model where consumer preferences are asymmetric across varieties and heterogeneous across countries. The model generates new predictions and allows for an identification of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tast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quality). Data patterns observed in Belgian firm–product level exports by destination are congru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and seem to warrant a richer modelling of consumer demand.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于专业化,企业为争夺市场和获得生存空间,必须从全局、前瞻性着眼,于是产生了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以战略成本管理动因分析为核心,阐述战略成本管理下的动因分析的背景与意义,现状及不足,并分析了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内涵,介绍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的分析方法及对战略成本动因的应用,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direct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al brands of consumer packaged goods (CPG), one brand often has a large local share advantage over the other despite the similarity of the branded products. I present an explanation for these large and persistent advantages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competition on perceived quality or brand image. The main result of the analysis is a relation between varying degrees of product similarity and equilibrium outcomes of local share advantages. Namely, I find that asymmetric quality positioning and associated local share advantages emerge especially when competing brands are objectively similar. Conversely, local share asymmetries based on brand positioning occur less when brands are dissimilar. This paper provides two reinforcing intuitions for this result. First, if brands are objectively similar, different levels of investment in local quality perceptions co-exist in equilibrium in the same market, because this investment is often borne as fixed cost. Also, early movers will invest in high perceived quality, whereas late movers have less incentive to invest because of demand sharing and increased price competition. Second, if the local advantages are shared by competitors across markets, the persistence of these advantages is reinforced by multimarket contact. Even when local brand building is free, firms may not want to improve perceived quality in their “weak” markets if it initiates retaliation by the competition in their “strong” markets. The increase in multimarket profits from collusion is large when the products are similar, because price competition looms large.
Bart J. BronnenbergEmail:
  相似文献   

20.
出口退税调整对福建省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和2007年我国大幅度下调出口退税率,给福建省外贸出口和行业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影响。福建省企业要根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向,顺势而为,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空间,降低成本和费用;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增强国际议价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多种贸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