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新的离婚救济制度.随后的<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七条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新的规定提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新<婚姻法>出台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这几年的具体实践中,法条中的部分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对<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新的离婚救济制度.为配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正确实施,<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七条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新的规定提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新<婚姻法>出台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这几年的具体实践中,法条中的部分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新的离婚救济制度.随后的<婚娴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七条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新的规定提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新<婚姻法>出台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这几年的具体实践中,法条中的部分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对<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保护婚姻无过错方的利益和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婚姻法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其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新《婚姻法》第46条新增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规定适应了我国现实情况下调整离婚关系的需要,在实际审理中的适用也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维护婚姻稳定,保护无过错方,制裁过错方。本文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请求权基础、适用范围、构成要件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进行论述,同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婚姻法》只有离婚赔偿的规定,并没有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而当前社会夫妻婚内侵权行为不断发生,因此为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研究建立夫妻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问题,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对离婚诉讼中无过错一方人格权和身份权的保护,明确了婚姻关系中的法律责任,并且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上的空白,而对过错一方给予一定惩罚也是各国立法的通例,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但是,要真正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我国立法者仍然须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尤其是在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上,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较上年增长3.9%.我国离婚率自2003年以来呈连续增长之势.而由于第三者的原因导致离婚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国《婚姻法》只将离婚损害赔偿主体限定在配偶之间,但对于破坏婚姻关系之"第三者"的责任,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为了充分保护无过错方配偶,应该将配偶权明确写入《婚姻法》,使其对第三者主张侵权损害赔偿具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以保护离婚案件中的无过错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下,无过错当事人一方的举证能力陷入困境,使得此项新规定难以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0.
纪在霞 《价值工程》2010,29(10):246-247
完善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必要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配偶权,并对配偶权所派生身份权的范围予以明确。从配偶权和司法实践的角度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一是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受害人对配偶或家庭的贡献;二是侵权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三是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的程度和后果,离婚后对受害人生活的影响;四是当地经济状况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姜太 《活力》2012,(16):76-76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离婚夫妻,配偶一方由于过错行为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并且其过错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离婚时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对由此所受的损害,过错的一方配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法律制度。越来越多的夫妻离婚,涉及损害赔偿,无论是精神上的赔偿还是物质上的赔偿都给审判活动带来困难,也使得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更加突出,笔者从损害赔偿制度入手,以期减轻当事人双方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婚姻法中确定的对于因存在婚外同居和重婚事实导致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表明了将我国婚姻法对于夫妻忠诚义务的规定仅仅理解为一种宣示性义务或道德义务并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立法现状。夫妻忠诚协议正是"夫妻之间应相互忠实"这一抽象规定的具体化。通过对夫妻忠诚协议无效论的立论理由的逐一驳斥,进一步从反面论证了夫妻忠诚协议的有效性。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出台相关解释明确这类协议的有效性以结束因为无法可依而导致的司法混乱。  相似文献   

13.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救济制度之一,也是婚姻法中被公众认可的法律亮点.该制度以尊重夫妻双方人格独立与平等,致力于保护弱者利益为出发点,以有效实现损害与救济之间的衡平为宗旨设立的离婚救济制度,即法律为离婚过程 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及困难帮助的方式.该制度设立的初衷原是使得离婚时生活困难的人,可以得到原配偶的经济帮助以便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但是,通过这几年婚姻法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经济帮助制度尚存在尚需规范和完善,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很多难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损害,过错配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2001年4月28日公布施行的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增加了此制度。随着新婚姻法的实施,近几年来,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和大量的司法实践都对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丽娜 《活力》2011,(12):83-83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基于婚姻关系规定配偶一方不法侵害配偶他方基于配偶身份享有的合法权利。其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离婚时.无过错一方对由此所受损害(财产上损害和非财产上损害)有权要求赔偿,加害方有赔偿损失、给付抚慰金等侵权民事责任的民事法律制度。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责任主体缺失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且夫妻离婚后的抚养问题也呈现出来.我国《婚姻法》的设置,是在彰显我国法制社会的同时,也能维护婚姻中弱势群体的权利,使其今后的生活有所保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夫妻离婚后弱势一方的利益仍难以得到保障.在此,本文针对我国离婚抚养制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来充分维护无过错方的权益,这对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从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并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完善的措施,希望能对促进我国这一制度的发展与进步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民法通则》到缎权责任法》,不到30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不断成熟;在实践中亦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和不足。本文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入手,就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安和新 《活力》2011,(3):105-105
我们这里所说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基于民事主体的不法行为(侵权或违约行为),使权利人遭受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而用物质的方式给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或说作用有两点:其一.抚慰受害人的作用;其二,惩罚侵害人的作用。在这两个作用中,抚慰受害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主要的.而且这一作用也是精神损害制度的根本目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第20条在我国立法史上首次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刘翠翠 《企业导报》2011,(19):146-147
<正>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婚姻法解释(三)》一颁布,人们立刻有了不同的反响。《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男性的权益,尤其是关于房子的归属权问题。对于那些骗婚的人,正是因为她们离婚后就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