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反馈     
《中国海关》2007,(6):3-3
从1983年外交部首设新闻发言人算起,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推行了20余年。目前,国务院主要部委和全国各省(区、市)人民政府都已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已推广到地方区级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传递政府声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柳珏 《商》2013,(17):203-203
网络平台的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渠道和方式,体现了政府主动面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态度。随着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应用及普及,政府构建网络平台新闻发言人制度迫在眉睫。本文从网络平台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出发,并针对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非典”疫情事件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文件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政策法律基础。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通过下列路径进行解决: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掌握理论,切实把握党委新闻发布工作的规律和重点;加强选育,着力提升党委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能力;明确定位,正确处理党委新闻发布工作中的若干关系;完善制度,努力营造党委新闻发布工作的良好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协调沟通,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认同和参与,使政府行为能够符合民意,得到有效实行,让公众信任政府,拥护政府。从而,提高政府的和谐度和美誉度。因此,应该重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政府形象塑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协调沟通,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认同和参与,使政府行为能够符合民意,得到有效实行,让公众信任政府,拥护政府.从而,提高政府的和谐度和美誉度.因此,应该重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董海颖 《中国报业》2014,(12):22-2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政府也愈发重视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专业指导,从而使得一大批政府专职新闻发言人随之涌现,通过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背景吹风会以及网上答记者问等多种形式,发布政府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7.
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officer 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chief是新闻发言人的准确翻译,从中可以看出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公共关系之间的潜在联系.随着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逐渐地完善,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并将社会公共关系与政府本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本文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背景说起,阐述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公共关系管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推进校务公开,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有效举措。根据传播学5W模式,分析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这五个基本要素,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于营造学校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进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刘觉敏 《中国报业》2012,(18):146-147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互联网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政府,其信息公开成为了具象的要求。媒体是传达信息的主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得政府的信息能准确的传达给民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之间完成的是政府与公众社会之间的沟通,而其所代表是政府与媒体。因此,本文就新闻发言人视角下,对政府与媒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因其具有的特殊性质,在处理上更加需要政府的舆论引导与帮助,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到进一步发展,在突发事件中的一次次应用更是掀起了一层层浪潮,从在SARS事件中的不很完美的闪亮登场,到在汶川地震中的精彩呈现,其中有不足,更有完善,值得探究其发展新趋势力求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13,(21):26-27
一、行政体制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要以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  相似文献   

12.
王湘学 《中国市场》2012,(40):138-139
我国各地政府大多均已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建立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法律、行政保障,新闻发言人缺乏专业素养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才能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业新闻     
《中国报业》2014,(17):93-94
国信办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 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明确,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发言人、财务分析师跟踪与信息透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发言人作为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渠道,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提升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手工收集了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间新闻发言人数据,以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考评数据作为信息透明度的替代变量,实证检验了新闻发言人对于财务分析师跟踪及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发言人显著增加了财务分析师跟踪的概率和频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新闻发言人对于提升信息透明度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控制了财务分析师跟踪这一因素后,新闻发言人对于信息透明度的正面影响明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分析师是新闻发言人影响信息透明度的重要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曹翰  郭丽莉 《商》2012,(14):95-95
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己日渐模糊,新兴媒体使传统的线性传播变为网状互动。多信道新闻发布的隐匿性、迅捷性与话语纷乱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化解公共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渠道增多,愿望和要求更加强烈,原来相对平稳的公众舆论被进一步激活,成为政治生活领域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大家论语     
《中国报业》2014,(1):6-7
郭卫民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布工作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发生突发事件后确实还有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新闻发言人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权威信息缺失,或出现"雷人雷语"引起社会质疑。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步伐,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广大社会公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政府网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办好政府网站,有利于促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曾亚 《商》2013,(8):163-163
重大刑事案件因其媒体和公众关注力高而影响范围宽广,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重点。重大刑事案件中存在民意凌驾司法、媒体不良引导和案件不公开等损害司法公信力的问题,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民意的甄别,保持司法的独立和理性;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媒体形成互动;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庭审公开,将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做到司法的公开和透明。  相似文献   

19.
陈宁 《中国报业》2013,(11):58-58
近段时间,作为政务信息公开重要途径的政务微博新招频出。10月11日,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上线;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其中7处提到政务微博,并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与公众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唐陟 《中国报业》2015,(5):44-47
核心阅读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通过突发新闻服务公众减少灾害损失,通过时政新闻帮助公众促进政治更加透明,通过公共政策报道帮助公众参与政策表达,通过人物报道为公众提供一种现代人格参照,通过文化报道帮助公众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口味,通过健康报道帮助公众多一份鉴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