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解释在新时代农户高度兼业化和农业劳动力日趋老龄化的情况下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农民收入17连增、粮食产量17连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而在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也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在补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贡献力量并找到自身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农村农业生产中出现老人种田常态化、农业生产副业化、粮食种植石油化等新趋势,专家建议,通过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尤其是妇女教育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存量,支持农民返乡创业等来解决劳动力素质低下、有效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土地流转,以适度规模化来应对农业生产的副业化;加大直接的农资生产性补贴缓解农业石油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与动力因由:基于低碳农业产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职业需求随着农业发展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带来不同的就业效应。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的历史路径昭示,在我国城镇化趋缓、农村劳动力绝对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农业低碳化促进农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分工,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农业老龄化、妇女化的严峻挑战,农业副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正在加剧,农村经济面临着发展活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基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的第六产业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从国外与国内实践来看,第六产业是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业效益、提升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在政策取向上应积极推动多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引起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并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生产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提高留守人口的劳动技能、教育水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反哺家乡一系列举措,使得农业生产发展不会受到牵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留守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农业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而且农业劳动力质量也有所下降。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这都影响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文章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综述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多元化转移。(一)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者向非农生产者转变乡镇企业既是推进乡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又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好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受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陷入…  相似文献   

8.
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把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是中央正确把握经济形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包括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 )、区域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等各个方面。这一调整过程 ,既是实施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契机 ,也是推进这一发展战略的强大动力。同时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又可反过来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村…  相似文献   

9.
整个中国的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农业适龄劳动力的能力培养,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助,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实现农业进步,保障粮食安全。文章具体分析了基于粮食安全的农业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空心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过程,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把握时代规律,积极创造条件,突出农业经营机制、农业经营主体、城乡要素流动、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管理体制"五创新",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劳动力空心化进度,缩短农业劳动力自发调节时间,切实解决农业劳动力从哪里来、怎样才能留得住农民、农民种粮积极性谁来保护等重要问题,突破农业劳动力空心化制约瓶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雨 《老区建设》2009,(9):60-61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就业概述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发展状况 十九世纪初,美国农业人口在全国就业人口中约占四分之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到城市非农部门就业,加之部分城市人口向农村非农部门倒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28%。  相似文献   

12.
邹玄 《环球财经》2011,(11):40-42
一次视察引发的运动上世纪60年代,韩国推行了两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和农业发展出现严重失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年平均收入也拉大了差距。结果造成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再加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农业的相对落后导致国内工业产品市场的缩小和粮食进口外汇的浪费,威胁到了工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对这些严峻问题,当时的韩国政府开始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我国出现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于男性,农业女性化的现象日益突显.而现阶段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关注人力资源性别层面,仍然沿袭着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前,以男性为主要农业劳动力的制度,明显滞后于农业女性化的新趋势.文章分析和讨论了我国农业女性化的现状以及农业女性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从农业女性化视角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全国农业史志暨农业结构调整研讨会于 8月 2 0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业史志编研协作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业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 ,未自全国各地的 4 0余位长期从事农业管理工作、农业史志工作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会议围绕最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一致认为 ,无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 ,形势都不容乐观。就农业结构调整来说 ,会议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 ,提出并进行农业结…  相似文献   

16.
杨辉 《北方经济》2013,(6):3-4,32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青壮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务农收益低,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村优质人力资源不愿再回家务农,农村留守的是由家庭养老的老人和看管小孩的妇女,农村人力资源下降,农业现代化进程减缓.要解决农村有效劳动力缺失问题,必须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收益,从而吸引青壮劳动力回流农村,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组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浅述近代华北平原的农业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雇佣劳动状况,如雇佣劳动是否出现、普遍程度、工资水平、农业工人人身是否自由等等,对研究农村性质、农业近代化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在有关农业雇佣劳动的问题中,农业劳动力市场问题可以说格外重要。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近代华北平原农村研究,对于近代华北的农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11,(8):18-18
叶兴庆: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仍应是基本政策取向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经济研究司巡视员叶兴庆认为,如今我国农业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其他国家在这个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复杂。应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包括以农业机械置换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转型时期的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不仅事关农民利益 ,而且事关农村稳定 ,事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从调整农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活化农业政策机制等方面提  相似文献   

20.
衢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有118万人,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滞留在土地上,虽能解决温饱,但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比农业结构调整更重要、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理念,确定了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以劳动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