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是萨北开发区第一个二类油层聚驱工业化推广开采区块.进入含水回升期后,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降低,含水开始回升.为了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我们采取注入井跟踪调整、细分注入等手段减少聚合物溶液向高渗透层注入,增大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层的波及体积,从而达到控制采出井含水回升、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同时由于区块产能下降很快,且注入能力逐渐变差,采取注入井攻欠增注、采出井提液等手段,改善区块注入状况、提高采出井产能,最终也提高了采出井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针对萨北开发区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井组间含水差异大,为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促进油井均匀受效,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7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本文总结了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选井选层方法,注入井剖面得到明显改善、采油井取得增油降水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针对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井组间含水差异大,为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促进油井均匀受效,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7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本文总结了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选井选层方法,调剖后注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采油井取得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聚驱成为萨北油田原油稳产的主要对象,且二类油层地质储量接近萨北开发区总地质储量的二分之一,剩余潜力大。但二类油层井段长,层数多,较一类油层相比,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二类油层整体的开发效果。所以研究探讨二类油层聚驱分层注入技术界限,明确分层注入的井层选取原则及分注时机,保证高中渗透层充分发挥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动用薄差层,使整体的开发效果得到提高。本文简单介绍了分注注入的工艺设计,并在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量的给出了分层注入的选井选层原则及分注时机,在实践中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二类油层最终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宏宇 《科技转让集锦》2012,(20):108-108,110
本文针对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南北区在注聚开发过程中的含水下降幅度、增油幅度和吨聚增油量上的见效差异,运用静态剩余油分布和水淹状况资料,动态上的注入状况、注聚过程中的调剖,深入探讨了造成南北区差异的原因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储层层次分析理论和模式预测描述法.以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萨Ⅱ13+14为例,在北三西南块新钻二类油层聚驱井的有利条件下,对储层进行精细准确的分级描述,垂向上细分沉积单元,并对砂体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与边界位置、厚度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采用模式化预测性描述,为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也为油田高含水后期三次加密调整、三次采油以及各种挖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聚合物驱油可较大幅度地扩大注入液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注八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吸水剖面出现反转,使后期调整更加困难。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后续水驱阶段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发挥聚合物驱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选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北一区申块已结束注聚区块的典型井组,利用其静态资料数据,分别对聚驱注入速度、聚合物用量、聚合物分子量、注入浓度、纵向变异系数、注聚前初含水和水淹厚度方面影响因素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以有资料和数据逐一确定各个因素和提高采收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聚合物用量越大、聚合物分子量越大、注入浓度越大、注聚越早、油层连通关系越好河道砂比例越高、井距越大,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刘亚坤 《中国科技财富》2010,(4):126-126,125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是在及时正确地掌握油藏动态变化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开发效果评价可深化对油藏开发规律的认识,预测油藏开发指标和开发变化趋势。本文从综合含水、存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出发,建立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的典型曲线。根据北二西基础井网的实际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典型曲线的位置关系,对北二西基础井网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将北二西与北二东基础井网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形成的方法可应用于萨北开发区水驱其他区块的开发效果评价中。  相似文献   

10.
在二类油层注聚过程中,压力系统直接影响着注聚效果,只要维持较高的注入压力和保持注入过程中压力稳定,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二类油层的油层发育特点、175米井距的布井方式,在这种状况下注聚到底适合的压力范围为多少,本文通过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浅析了二类油层注聚所适合的注入压力范围,希望能为以后的二类油层注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宁 《中国电子商务》2013,(20):210-210
聚合物驱含水回升阶段钻井停注后恢复注入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了含水上升速度快、采出液聚合物浓度大幅度提高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展了钻井停注恢复方法研究,总结和设计了4种钻井停注恢复方案,在A区块葡11-4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进行实施,遏制了钻井停注后区块整体含水、采出液聚合物浓度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持了含水和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吸水剖面出现反转,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聚驱后取芯井资料及水淹层解释表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但仍有大量的剩余油留在地下,而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聚驱后颗粒调剖后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继采油一厂和采油六厂高浓度注聚现场试验后,2009年为了更好控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进一步挖掘注聚末期剩余油,对北二东地区进行规模化高浓度聚驱,进一步探索大庆油田一类油层注聚后期高浓度注聚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北二东东块于2002年底开始注聚,2006年底加密后投产.投产后根据油层发育特点及非均质性,先期注聚效果等因素,实施个性化注采参数调整,不同区域见到了一定效果,但仍暴露出受效不均衡,采油井含水回升快等问题.高浓度注聚后通过注采参数优化,适时跟踪调整,目前高浓度注聚见到了一定的效果,为注聚后期进一步高浓度注聚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为使该区域水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成果,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研究得出不同油层的技术经济界限,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为改善北二东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基础是搞清剩余油的分布,剩余油总体上高度分散,局部还有富集部位,为了定量描述北三西东块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预测区块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开展了北三西东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工作.通过数值模拟程序的反复运算最终给出研究区各层系目前剩余油分布图,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依据.可以总结出剩余油的分布与油藏各开发阶段的井网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剩余油分布取决于注入水的侵入速度,注采井网,储层渗透率等因素,井网和注水状况决定了剩余油的分布范围,油层的渗透率决定了剩余油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16.
子北采油厂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率、低丰度、低产、高含水的“三低一高”;油藏,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客观地质特点,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已开发老区块措施增油潜力逐年变小,选井选层也越来越困难;新投产区块有效含油厚度越来越薄,储量丰度越来越低,油层物性逐年变差。从而导致了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已成为制约子北采油厂开发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子北采油厂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低产低效井的定义,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深入系绞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低放井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压裂、堵水、转注、关井、捞油、吞吐治理低产低效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敏 《中国科技财富》2010,(4):128-128,125
三类油层固油层厚度薄、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等原因,聚驱后表现出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油层动用差、油井含水下降幅度小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聚驱效果,试验中采取了分层、压裂、解堵等综合调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两三结合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了改善试验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保证试验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一西西块三元复合驱即将进入注聚阶段,本文结合南一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开发实际,对比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井网加密前后开采特点,分析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发生套损的原因,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今后三元复合驱油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临盘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此外临盘采油厂所管辖的区块油层复杂、为小断块、多层系的油田,随着开采程度的提高,地层能量逐年下降,井筒技术状况日益恶化,偏磨、腐蚀和结蜡等因素造成油井频繁躺井,给稳油增产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对躺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控躺井措施,已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成熟的驱油技术,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由于井距过大,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较低,以及过渡带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决定了该地区进行聚合物驱对井网井距有特殊要求。合理的井网井距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井网井距的确定必须最大程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为使该区域聚合物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精细地质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综合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单井注采能力、后期调整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优选。通过对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方式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及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