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利 《中关村》2004,(8):44-44
对于公司是什么,资本方和创业者的认识是明显不同的。资本方看重的是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的价值。企业是“商品”,可以买卖,一旦这个“商品”失去价值,就可以放眼其它的“商品”了。而对创业者来说,企业就是事业,是未来,他们看重的是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渴望企业做大,做成功。企业的成功就是他们人生的成功。资本,对于创业者来说,即爱又恨。  相似文献   

2.
杨育谋  CFP 《中关村》2008,(1):38-41
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还未生效之前,其对企业产生的冲击和震撼已然发生,裁员风潮相继出现。其中,知名民营IT企业华为公司“鼓励7千老员工自愿辞职再竞争上岗”的举措,引起了人们对一些企业为规避新《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而提前“解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严望佳  曾颖 《中关村》2004,(10):16-18
启明星辰的企业文化要素启明星辰的企业文化要素可用三个词概括:“中和、中正、自强”。所谓“中”,不偏不倚谓之“中”,也就是当一个人在完全了解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时,能以一种客观而适中的心态、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待之并处理之。“中”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我们把握做事的分寸。其实,在我们所从事的网络安全领域也是有“中”的概念的。我常讲,没有绝对的网络安全,既然是相对的,我们就要掌握一个尺度,既能让用户避免过大的投资,又能把风险降低到用户可以接受的程度。说到“中”,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四书里的“中庸”,其实“中”不仅是儒家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4.
李汉生终于还是从方正出局。虽然,这个消息在众多耸人听闻的猛料中显得并没有太大的力量,但业界还是着实被小小的震惊了。从表面上看,李汉生的离开被归因于业绩不佳--没有达成对业绩的预期,岀局在情理之中。但对于李汉生来说,可能是有苦难言。一个职业经理人要想在一个组织中充分发挥能力、实现其价值,应该是有一定前提的。这个前提除了工资、奖金、期权这些关乎个人利益的硬要素外主要还要看公司管理体制管理文化乃至人际关系等等这些软要素,没有这些相应的软硬要素支持,职业经理人也就是个光秃秃的“人”。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管理岗位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必须全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敬业精神是必须具备的;高层主管还要具备另一种素质,就是团队精神.每一个人的风格不一样,他具有这种团队的管理方式可能有差异,但是他能够把这个团队聚起来,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视“谁投资,谁受益”为市场经济的定律之一,但是在“知识即是财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一观念有了新的内涵:凭借创新技术和创业劳动同样可以带来收益回报,新的财富神话就这样诞生了。但是,如何处理资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企业改制就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入世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等原因,使某些高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甚至高层领导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这样一种误区:“高新企业既然是以人为本的企业,那么,谁拥有了众多的人才,谁就有一流的企业”。笔者认为:“谁拥有了一流的人力资源结构,谁就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已引起各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由此,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综观全球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拥有雄厚的资本,庞大的规模,高精尖的技术和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善于充分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不断地储备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9,(4):13-13
国家工商总局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产值5.18万亿元,吸纳就业1.37亿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许琼林先生调查研究后提出:中国民营企业解决当前就业困难举足轻重,责无旁贷,为“提振企业用人信心”,建议修正《劳动合同法》贯彻中出现的偏颇。他认为:《劳动合同法》在执行中,存在“一偏一改”的不足。“在调整企业与劳动者利益时,存在着‘偏’;在劳动合同的文字里,存在着对《劳动合同法》已经确定的立法理念的‘改”’。“一偏”即合同法的内容制约企业偏重,约束劳动者偏轻。“一改”即合同法“公平、公正、相互平等”的基本原则被改变了。  相似文献   

10.
陈莎 《中关村》2008,(8):52-53
“中关村赢街”:“街”意味着聚集和影响力,“赢街”聚集了最有发展潜力和资本意识的企业,“中关村赢街”是一种创新的投融资和商务促进形式,把产品市场中的“广交会”形式引入资本领域。独特的“中关村赢街”紧紧围绕中关村,聚集资本界多种资源、提升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帮助企业结交商业和资本伙伴,科学融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杨丽媪  CFP 《中关村》2006,(9):32-33
相信前段时间的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家都会有所听闻。那就是有报道说某市一位电厂抄表工年薪10万元,而他所要付出的劳动只是一天抄4次电表!如此事实无疑把本来就处在风口浪尖的电力系统收入畸高问题推向了浪尖巅峰。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是涉及13亿国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事实上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在一步步进行。例如“三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等等。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5月26日收入分配问题更是首次被提上政治局会议日程,彰显了…  相似文献   

12.
打造LRP     
企业的物流是一种综合的努力,其目的在于帮助按最低的成本创造价值。当物流作业被高度一体化,并定位威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成为企业优势战略的奠基石。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物流管理逐步一体化,企业开始通过机构重组突出物流功能,其组织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离的功能结构、功能集合的阶段及过程集合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要求每一行业都要有两种市场,一是实体市场,也就是所谓的“集市”;二是虚拟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市场空间”。在网络经济推动下,大部分的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旅游业等)都增加了在市场空间中亮相的机会。这让人看到了今日开拓市场的三大推动要素:顾客心目中的价值、核心能力和合作网络。如何实现顾客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辉  张勇 《中关村》2005,(6):62-62
区域企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传统企业的集群和高新区集群经济。传统企业的集群主要是成本最小化和围绕生产要素形成的。高新区的集群主要是制造密集型,类似于传统企业集群,依靠土地、劳动力、配套、分工合作来密集的。第二是知识密集型,以创新为主要特制,基本要素是人才、技术、资本。前面20年世界经济主要是以欧美日为市场的中心,其他地区根据欧美日的需求做产品开发和研究。围绕这个趋势中国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京中关村。同时我们最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就是亚洲地区中国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外贸加工…  相似文献   

15.
张颐武 《中关村》2014,(3):108-108
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种人物是社会上常被人提及的,也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到了八十年代也一度被当成负面的角色,这就是街道老太太。这种街道老太太不在外面工作,但热心公益,积极参与街道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许多网站都认为网络就是 IT,或者认为网站是 IT 当前阶段的高级组织形态,不过,在时下舆论对网站的一片奚落声中,传统 IT 人上更倾向于不与网站为伍。网站正犹如一只年轻力壮的牛,挣扎在舆论的泥潭里。网站落到这个地步,罪魁祸首不是资本,而是媒体。道理其次很简单,正是媒体拼命宣扬网络奇迹,甚至甘愿相信、主动传播  相似文献   

17.
明子  CFP 《中关村》2006,(8):88-90
科举考试,曾经是封建社会没落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高等教育考试,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而缺乏必要的改革之后,如今正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无奈。假如没有了高考,中国的教育将会怎样?如果将高考就这样进行到底,中国将会怎样?高考第一宗罪:考试至上,素质滑坡也许是古已有之,高榜得中,高官厚禄,衣锦还乡,封妻荫子……这样的“能量守衡定律”的根深蒂固,是以一种反动确定无疑:自古华山一条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至今日,也许是从胎教开始,所谓的考大学,就成为中国人的一条金科玉律。它简直就是中国人的一个神圣的图腾。考试,特别是高考,被推上了神坛。…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     
编辑完"LED专题",我为自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因为我终于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一个外资企业的人曾经傲慢地声称,"国内根本就生产不了LED芯片,他们的技术不行!"也许我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反正觉得自己被伤害了.我当时最想做的就是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组织一篇热情洋溢的歌颂民族产业的文章来回敬他.  相似文献   

19.
茅于轼 《中关村》2007,(12):108-109
当我读完《活力远东》这本书,首先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本文化价值非常高的作品。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江苏远东控股集团成功的密码,这就是从"大多数"入手。这是难能可贵的。就目前解码中国企业的作品中,有的人从外部看企业成功,有些人是从理论角度看企业成功,而《活力远东》的作  相似文献   

20.
海克曼  二眉 《中关村》2004,(11):20-21
如何推动亚洲的教育发展?我想请大家把亚洲教育的议程可能再拓宽一些,我们来看一看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所做的研究,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怎么样来发展人力资源,怎样来发展我们的劳动力。我想,对于教育的强调这是很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很重要的内容,才能够共同构成人类的技能,来推动社会的流动性,促进人的生产力的提高。首先,我想说的就是教育和技能是现代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但是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是技能形成过程当中的一个方面。传统的重点都是关于教育,以及往往是和课堂教育相联系的。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