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10年1季度数据,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水平、错位程度及其矫正机制。研究发现:长期看,美国经济增长1%、中国经济增长1%、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1%,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分别增加4.46%、0.81%、0.93%;2005年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小幅度增加。中美贸易收支错位的自我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短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升值、我国货币供给减少、美国政府支出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错位是经常性的,2009-2010年1季度,中美贸易不平衡低于均衡水平。政策含义是: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坚持人民币对美元适度升值;策略性地应对来自美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4~2005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收支从长期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内政策才是导致中美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美贸易顺差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警惕美国经济下滑导致我国的出口下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民币当前小幅上涨的契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在中美贸易中,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是绝对性的。2010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计量表明,中国对美贸易(出口、进口、净出口)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中美贸易变化不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中美贸易变化取决于中国GDP、美国GDP、中国CPI、美国CPI等宏观经济变量变化。因此,中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之间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因此,中美之间应采取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94年到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将贸易收支分解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运用MSIH(2)-VARX(1)模型研究了在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和存在贬值压力两种区制下,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一般贸易收支和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分析了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1994年第三季度到1998年年底,以及2004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升值压力;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4年第三季度,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贬值压力;(2)2008年金融危机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要大于1998年金融危机;(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一般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存在J曲线效应,而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但综合起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总体贸易收支不产生影响。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周薇  李丹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3):134-135
通过协整分析,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得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美贸易收支的改善没有显著影响,中美贸易收支在长期主要受到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影响。因此,改善中美贸易收支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国外的需求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贸易逆差额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弹性在汇率变动到贸易收支变动传递中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和美国的贸易保护等三方面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中美贸易状况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不应屈从于国际政治压力,更多的应考虑本国经济结构提升和经济金融体系的承受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是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针对人民汇率问题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上.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对我国汇率施压主要有三次:分别是1994年将我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的企图、2003-2005年间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当前这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汇率施压.纵观美国历次汇率施压,发现每次施压背景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美国和全球经济处于收缩和低谷期,美国施压的理由顺理成章的便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但是,解决贸易失衡只不过是个经济借口,为什么美国国内一再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通过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我们可以合理解释中美历次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升值压力,美国更是把贸易逆差的责任推给中国.为了探究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首先对近二十五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描述,并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没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并对产生上述结果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与美国贸易逆差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美贸易逆差额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弹性在汇率变动到贸易收支变动传递中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商品结构和美国的贸易保护等三方面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中美贸易状况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不应屈从于国际政治压力,更多的应考虑本国经济结构提升和经济金融体系的承受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是汇率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政策国际压力分析:以日元升值教训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美中人民币汇率争端与当年美日汇率争端同出一辙,都是因为两国存在长期贸易顺差所致,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美国对中国汇率压力要远远小于当年其对日本的压力。这是因为,中美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入世承诺为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中国在汇率政策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等。日元升值后由于日本内外经济政策处置失当导致其长期经济衰退,中国应吸取其教训,对于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除在国际法层面提出抗辩外,还要从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缓相应压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关贸易规模发展迅速,但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所在,人民币汇率问题被认为是导致中关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探讨中关贸易不平衡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发现人民币汇率并非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而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对华出口管制,两国统计口径的差异,美国对华的直接投资才是中关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能否减少美中贸易逆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中持续的贸易逆差使人民币遭受了巨大的升值压力。1985年至2009年月度数据的计量结果表明,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2005年7月汇改之后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开始出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差额会引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却不会引起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化,因此人民币汇率仍然并非导致中美贸易差额的真正原因。除此之外,对美中商品分类贸易顺差和逆差的进一步分析显示,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易耗性产业上所发挥的比较优势,而美国在土地密集型等产业上的顺差则表明美国可以通过发挥其在土地及高新技术等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来缩减美中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4.
美国贸易逆差以及主要由贸易逆差造成的经常帐户赤字已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美国贸易逆差产生原因的解释众多,本文以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得出美国储蓄不足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的结论。美国国内储蓄不足导致外国资本的流入。外国资本一方面为美国提供了购买力,补充了美国的储蓄,另一方面,美国可用外国提供的购买力进口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其储蓄不足的结果。从全球视角出发,其他国家的储蓄增加,为美国补充了储蓄,为美国贸易逆差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认识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有利地支撑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对其贸易顺差没有根本联系的观点,及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美国贸易逆差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对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人民币实质汇率水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币实质汇率水平的决定除了取决于美元趋势外,主要还受国内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的影响。为此,我国应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前提下,尽快培育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创新,增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forcement of market roles, the RMB exchange rate needs to become more flexible and become a more sensitive reflection of the changes i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on July 21,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nounced that the previous system where China's RMB was pegged to the U.S. Dollar would be changed to include a basket of foreign currencies, shift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into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based o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顺差却未下降,这对关于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关系的传统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设定了检验方程,利用中美相关数据分行业实证分析,指出,在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存在的情况下,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适用性发生了变化,两国间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下降;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各行业的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下降程度也不一样,这对我国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