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金融服务移动客户端尤其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浪潮,移动金融服务的方式已逐渐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并从单纯的信息推送转型向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掌上金融服务。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建行北京市分行在创新社交化金融理念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习惯和需求,推出了业内首款移动社交金融产品——"建行微银行"手机客户端,以期通过互联网手段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建行微银行"应用功能丰富,包  相似文献   

2.
银行移动金融是随着银行产业运营发展逐步形成的。移动商业网络运营是较为新型的发展行业,有商业通信网络、手机终端等。通过分析银行产业的金融移动行业发展标准,从商业客户模式上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位,突出运营渠道类别,加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发展思路,逐步提高金融银行的移动发展研究,实现对通信客户定位产品的合理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4G时代的到来,银行业移动金融领域进入高速的发展时期,移动金融将成为决定整个金融业格局的重要力量。论文以研究当前4G技术的发展和优势为切入点,从移动互联网客户、手机银行以及移动支付三个方面分析了4G技术所带给移动金融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银行实际,客观评价了当前移动金融发展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移动金融发展战略,加快移动金融的产品创新,推进数据仓库的建设以及建立移动金融创新机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移动金融的兴起拆掉了传统银行的"围墙",银行在体味变化的同时,开始更大程度地拥抱市场。看清市场变化,借助已有优势,增加对外合作,创新产品服务,移动金融将带给银行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对移动金融的认识有了基本的共识,监管部门对移动金融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人民银行公共平台(MTPS)等基础系统的建立使得移动金融有了广泛合作的基础,为银行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创造了良好条件。银行适应移动金融必须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金融应用与服务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的移动金融正迎来爆发性增长时代。展望未来,移动金融将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模式、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手段,移动金融业务形态将更加丰富,移动金融的安全防护水平亦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简讯     
浦发银行将在全国推出NFC手机支付浦发银行日前表示,该行将于近期正式推出NFC(近场支付)手机支付产品,这将是国内唯一一家将银行卡完整地空中植入手机SIM卡并实现诸多空中服务的移动金融。青岛银行新一代手机银行上线日前,青岛银行打造了与客户移动生活相关的新一代手机银行。该手机银行结合手机的随时、随身、定位、时间碎片化以及智能手机的自身特性,以感知、互动、协同为特色,提供了移动金融、移动支付、移动生活以及移动资讯等150个功能。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14,(7):61-61
中国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作为银行业的后起之秀,在持续深耕做精个人移动金融的同时,今年民生银行发力企业手机银行,力争用差异化竞争策略扩大对公移动金融市场份额,实现个人和公司移动金融跃升。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人数已达3.03亿,年增长率超过30%。金融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前列的招商银行迎合企业对移动金融化产品的需求,在国内正式推出企业手机银行。该行现金管理部负责人表示,这是国内首款向企业移动商务运营提供的移动金融服务产品。企业手机银行的问世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3,(8):40-41
手机支付成为继手机银行之后,银行推进移动金融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其他传统银行服务也开始向移动终端转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让传统银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家银行开始加快移动端布局,手机银行用户呈现跳跃式增长,用户对于手机银行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抢占移动端用户,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力求使自家的手机银行业务有特色、有个性、有亮点.  相似文献   

11.
手机银行能够使得客户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查询、缴费、支付、理财等金融服务,其快速、便捷和易用的特点带动了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支付工具的根本性变革,更加密切了金融产业、网络通信和移动终端厂商的合作,凸显了经济领域各行业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银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潜在风险也在不断暴露。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外手机银行发展的特点,总结了手机银行的技术发展历程,并对手机银行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在移动金融领域的率先布局,光大银行手机银行发展呈飞速增长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其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50万户,较年初增长60%以上。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许长智。采访中,许长智不仅谈到了对整个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看法,也详细介绍了光大银行移动金融战略,包括差异化发展策略、产业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招商银行     
《时代金融》2015,(1):12+67
<正>招行发布"一闪通"开启银行无卡化时代2014年12月10日,招商银行在北京宣布其移动金融产品"一闪通"正式上市。"一闪通"首次实现了手机与银行卡真正意义上的合二为一,不仅能够通过手机进行大额、小额安全支付,还能够通过手机办理ATM存取款和网点业务等,也是全球首款基于手机的涵盖线上、线下、大额、小额等各种应用场景的全功能移动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4.
尝试以金融业的溯源和转变为线索,剖析了以网点机构为代表的物理金融、以网上银行为达标的电子金融和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三大发展业态。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以手机终端模式的移动金融业态的三项不足,并提出一种新型移动金融业态。这种新型业态暂定名为"智能金融业态",它具备设备个性可穿戴、低碳环保、线下交互、安全私密和智慧高效等五大主要特征。未来,金融业态很可能实现由移动金融业态向智能金融业态的升级,满足客户更广更深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移动金融已成为最热的网络词汇之一进入公众视野,各种移动支付应用层出不穷。一方面,银行业各类移动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并积极与银联、电信运营商等合作。多数银行已在移动金融领域形成了手机银行、手机支付及微信银行三大业务体系。银联在全国范围内对其POS机进行非接支付改造。另一方面,作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支撑体系,人民银行主导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MTPS)已于2013年底建成并通过了验收评审,多家机构的企业级移动支付可信服务平台已系统级接入并试运行。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电子化》2012,(12):57-59
对许多人来说手机远不止通讯工具那么简单,它集合了最新技术和时尚元素,已成为体现个性、承载“生活方式”的服务平台。对银行来说,手机正逐渐成为未来电子银行服务的新兴载体,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流。为此,交通银行一直持续跟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并于2009年6月正式向市场推出新一代手机银行——“e动交行”,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和贴心便捷的服务,引领移动金融新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银行等金融创新业务将在百姓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银行必须适应趋势,构建"水泥+鼠标+拇指"的全新业务发展模式。寻求金融服务变革,打破交易时间和空间限制,将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结合,利用电子银行的优势弥补传统银行的服务,形成新的业务产品,并且提供增值服务,是银行金融转型的目标,更是对整个金融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移动互联网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移动金融已成为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银行移动支付交易额近1.5万亿元,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87亿。当前,各家商业银行正在加速布局移动金融市场,在综合金融服务、移动生活服务、远程支付、近场支付等方面积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4,(4):44-44
正4月23日,中国银联联合交通银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动支付"迷你IC卡",并在广东地区率先启动试点。这项基于金融IC卡应用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将为持卡人体验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提供新的方式选择。"迷你IC卡"是由银行发行、手机SIM卡大小的金融IC卡。持卡人只需将该卡置入专用NFC手机,就可在银联"闪付"终端上实现近场支付;下载"银联随行"客户端后,还可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手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3G时代的来临,手机银行作为一种融合电子货币与移动通讯的新兴金融服务出现了,极大地方便了日常金融在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使用。手机银行作为移动通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正成为银行又一种大力发展的业务。本文对手机银行业务模式加以研究借鉴,用以发掘出更适合现代人们生活所需的手机银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