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4,(6):I0002-I0003
苏州湾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东至吴江区东太湖大堤,南至太浦河口一线,西至吴中区东太湖大堤,北至东太湖梢的东太湖水域。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湾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东至吴江区东太湖大堤,南至太浦河口一线,西至吴中区东太湖大堤,北至东太湖梢的东太湖水域。打造苏州湾,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抢抓先机、从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跨越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目前,苏州湾东岸的吴江太湖新城已经雏形初显,高端商务、生态休闲特色越加突出,吴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后,环太湖的湖州、无锡、苏州、常州和嘉兴五市政协顺应人民群众留住太湖美,喝上洁净水的愿望,以党和国家高度关心太湖的保护和治理为契机,发挥自身位置超脱的优势,智力库、人才库的优势,信息畅通、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通过纵向联合,横向联动在治理太湖过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跨省合作。他们创立五市政协联合议政平台以"携手保护太湖,实现太湖永续发展"为主题,连  相似文献   

4.
关注研究长三角必须首先关注研究环太湖,环太湖问题本身就是破解长三角问题的一把钥匙。在欧共体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欧盟可以作为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借鉴。只要各市政府形成共识,就不难构建环太湖区域发展共同体。携手共建和谐太湖,太湖的未来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庶。  相似文献   

5.
张剑光 《江南论坛》2012,(12):60-61
太湖石真正出名,应该是在宋代。宋徽宗时派人广泛搜集太湖石,运到开封,建造艮岳,被称为花石纲。南宋范成大对太湖石有系统的研究,著有《太湖石志》。他在《吴郡志》卷29《土物》中也有专门“太湖石”的条目。不过范氏认为太湖石在唐代就引起人们注意了,他说:“太湖石,出洞庭西山,以生水中者为贵。  相似文献   

6.
船行太湖     
孩提时代,第一次船行太湖,并非刻意游湖揽胜,只是取道太湖,到太湖那边去赴喜宴。然而正是此行,让我首次领略到太湖的秀姿丽色。故乡华庄,濒临太湖,是富足丰饶的江南水乡。这里河道如网,南通太湖,北达运河,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当年我们去赴宴时,就是从家门口择水路而去,由祖母带领我和邻村同行的亲友约十余人,一同乘船前往。那天午后,我们便扶老携幼从村前的水埠上船,随着咿咿呀呀的摇橹声,船儿由村前的小河向太湖进  相似文献   

7.
太湖作为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分析了富营养化对太湖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影响;富营养化对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原因,提出太湖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增加造成藻类的过度生长破坏了湖泊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要控制太湖富营养化,应该在控制源头污染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太湖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四月太湖,本是草长莺飞,春风拂面;然而柔美的太湖再现蓝藻,让人不免想到去年蓝藻暴发数十万无锡人无水可喝的危机。虽然这次蓝藻只是小范围呈现,并未导致大面积暴发。但是,蓝藻又绿太湖,还是给太湖周边地区敲响了警  相似文献   

9.
刘宏伟 《江南论坛》2013,(10):15-17
濒临太湖的城市共有4个.即隶属于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以下简称苏锡常)以及隶属于浙江省的湖州市.其中苏锡常地处太湖北岸.近年来这三个城市都积极实施沿湖推进、环湖发展的举措,如苏州太湖新城、无锡太湖新城、宜兴东、7九新城和常州太湖湾度假区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1995年4月19日,座落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车水马龙,彩旗招展,一片欢腾.享有世界啤酒之王声誉的新西兰狮王有限公司同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携手合作,总投资4300万美元创办的无锡狮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宾主欢声笑语,频频举杯,“OK,‘太湖水’!”这标志着无锡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又将开始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江南论坛》2013,(8):34-35
吴江太湖新城于2012年1月成立,由原横扇镇与松陵镇合并而成,与合并后的松陵镇、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实行区镇合—管理模式。全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太湖新城坐拥45公里太湖岸线,核心区域绿化率达到50%以上,316个自然村庄环境全部达到星级以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开发太湖资源、探讨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计,5月15日至17日,《环太湖苏锡常湖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太湖南岸湖州市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太湖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特别是苏锡常湖四市作为呼应浦东龙头腾飞的“两翼”,其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人才的密集度,高科技的转化率等,均在全国居于先进行列,环太湖苏锡常湖四城市又处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直接辐射区,如何从自身开发走向联动开发形成合力,发展区域经济,这是共创环太湖地区更美好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粼粼波光,渔舟唱晚,一碧如练,水天相连.这是我们记忆中"母亲湖"的美丽容颜.可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太湖水污染逐渐加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于是,从2008年起,我们把每年的5月29日定为"无锡饮用水安全日",每年6月是"无锡环境月",旨在唤起公众环保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太湖这个"母亲湖".  相似文献   

14.
一、苏州新区在太湖地区占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太湖是我国第二淡水湖,又是我国重要的自然风景之一。众所周知,太湖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苏州,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太湖风景区13个景区中,其中有8个在苏州,计有51个景点,景区面积达211.38平方公里。苏州新区位于太湖东畔,苏州占城西侧,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决定了太湖风景区的精华都与新区有缘。苏州新区西侧有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等风景旅游点与山丘,靠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07,(9):F0002-F0002
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太湖之滨,东临无锡机场,西与鼋头渚春涛遥相辉映,南连碧波万顷的太湖,北靠波光涟漪的蠡湖,  相似文献   

16.
由“无锡太湖水华事件”论太湖富营养化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无锡太湖水华事件为依托,简要分析了太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环境规划与管理视角提出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六条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 《江南论坛》2012,(11):I0001-I0001
无锡太湖城于2009年9月经无锡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2012年5月与滨湖区华庄街道实施整合、合署办公,下设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管理处。无锡太湖城(华庄街道)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其中本地人口5万人、外来人口5万人),下辖15个社区。2011年,太湖城(华庄街道)实现工业纳税销售160亿元,服务业纳税销售110亿  相似文献   

18.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五市是环太湖旅游业资源的主要构成地,仅从2007年看,环太湖五市彼此之间的合作整合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面对当前实际面临着的一个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支解"和"割据"状态,要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发展,必须破除行政区域壁垒,做好做深太湖的以水为中心的文化文章,全面规划,有效整合环太湖旅游资源,形成一体化发展思路,要存同求异、错位发展,实现有效旅游资源的联动和规模发展,要构建好环太湖五市旅游合作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努力打造环太湖五市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的要求,无锡要做江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即“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为此,无锡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必须实行错位竞争,营构自己的产业特色与战略优势。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比较,我们认为:从培育无锡的战略优势和特色优势的角度考虑,无锡首先必须打好太湖牌,以增创无锡新的竞争优势。一、增创环保新优势,还太湖以天生丽质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郭沫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名句,点评了太湖最美丽之所在,意味着无锡是太湖的代表性城市。2001年启动的国家“太湖治理示范工程”,无锡是主要…  相似文献   

20.
太湖及其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之一。太湖地区历经沧桑,今天的发展已处在时代的前列。太湖的开发利用,给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同时,人类违反自然规律,不加治理,亦将面临重大灾难。《中国太湖史》(上下卷,宗菊如、周解清主编),是一部围绕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而写的章节体、综合性的通史著作,也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和论述中国太湖及其区域的历史论著。全书共分十三章,前九章全面论述了先秦至本世纪前期发生在太湖流域的自然、社会事件,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