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毅 《活力》2005,(7):244-244
电视是让人看的,电视节目就是通过观众的视觉系统,让观众获得新闻信息,以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的个人欲望和社会需求。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电视节目质量的尺度。因此,观众是评论电视节目优劣的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裁判员。  相似文献   

2.
韩晓塞 《活力》2011,(7):141-141
电视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表达,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更新的内容,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及风格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魏默宁 《活力》2013,(2):92-92
搞电视节目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所制作的节目能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赏,而搞电视新闻节目的人要让每一条新闻都得到观众的认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当新闻记者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想到过要怎样的轻松,只是自己的努力往往实现不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所期望的报道价值体现——精品新闻及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军  许之宇 《活力》2010,(6):249-249
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的不断推进,农业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台的重视和广大农民观众的关注,农业电视节目本身就是要传递农业信息资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介绍成功致富典型。那么,怎样才能让广大农民观众更好地接受大量信息,怎样才能让农民喜欢收看农业电视节目呢?除了主题确定、事件选择和体裁形式,准确定位农业节目的语言风格,对进一步贴近农民观众,提升节目质量水平,提升节目宣传效果,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殷彦波 《活力》2012,(18):112-112
近些年“真实再现”手法不断被运用于法制类电视节目中.让许多案情复杂而有趣的案件在观众眼前重演,它不仅增加了收视率,也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张德来 《活力》2013,(5):56-56
作为21世纪做大的文化神话,电视的发明的确为人类开拓了全新的视听感受.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电视节目中派生出的电视文艺节目.则给观众带来了更为丰盛的视听盛宴。她以其先进的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电视独特的声画造型为表现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对各类文艺作品进行加工、综合、创造,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具有视听艺术的综合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及人性化的强大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张春林 《活力》2014,(1):34-34
电视从业者的观众意识,是以观众为本位,全心全意为观众着想和服务的思想意识。这种观众服务意识主要体现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质量上乘的电视节目,并把观众愿不愿意看、喜不喜欢看作为节目的基本出发点,从而体现电视节目的群众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燕 《活力》2009,(10)
目前,不少电视专题片贪大求长,少则几集多则十几集,甚至几十集,拖沓冗长,艺术质量严重滑坡,且内容空泛,华而不实,让观众感到乏味,感到疲惫.相对而言,电视短片由于其短小精悍、样式灵活适合在目前各种电视栏目中播出.随着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和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电视短片,因其具有诸多个性特点,而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朱冶 《活力》2012,(3):53-53
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电视节目质量的尺度。因此,观众是评论电视节目优劣的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裁判员。要想办好电视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就不能不研究观众对节目的心理效应。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就是观众心理学。观众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和掌握观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求知欲望和收看倾向,了解观众收看兴趣。根据观众的不同情况。满足其需要,并加强收视指导,改革电视宣传工作,使电视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隋安婷 《活力》2012,(18):116-116
“真实再现”手法是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主要表现手法。然而这一表现手法却引起了学术界不休的争论。“真实再现”虽然不是绝对意义的将真实事件展现给观众,但其手法符合新闻传播学理论,不违背法律规范,更有利于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完成法制电视节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静波  寇静茹 《活力》2013,(21):52-52
“看电视”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儿童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屏幕对面,天真的似懂非懂的眼睛、专注的忘乎所以神情和娇小的让人怜爱的身影……往往是普通家庭生活的寻常一景。但这寻常一景,对于许多儿童电视节目的编导来说,却并不轻松:到底拿什么来吸引、来打动这些单纯幼稚而又渴望着快乐的心灵?换言之儿童电视节目到底怎么样才能很好地伴随、实质上是参与儿童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12.
程翠薇 《活力》2011,(6):233-233
如今电视观众每天要面对的是数十家电视台的几十个电视频道,观众在选择节目时既有主动的选择权,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如何能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建立起独特的品牌栏目,在收视分流严重的情况下,吸引观众的眼球并锁定频道呢?精良的创意包装就给电视节目、乃至整个频道带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军 《活力》2014,(6):113-113
电视节目的可视性通俗来说就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视觉感受,电视节目主要是通过相关画面和声音向人们提供现实事件的新闻报道,通过电视荧幕与观众进行信息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可视性成为电视节目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安平 《活力》2010,(6):250-250
以电视为媒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作者为了完成传播活动的总任务,往往采用一些符合受众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手段和方法。受众群体还因与社会层次、知识认知深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电视传播与观众需求的契合,始终贯穿于电视节目的整个生命之中。将图像与文字有机的结合,不仅培养、激发、创造观众的视觉热情,而且更自然的将观众想表达的意愿融于电视节目之中。传播的实施取决于传播者,  相似文献   

15.
王欣红 《活力》2012,(6):163-163
目前,我国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省市上星节目不断增多,各类节目从形式到内容不断丰富,人们欣赏水平不断提高,选择娱乐方式的空间不断增大,给地市台办节目增加了难度。如何锁定观众的目光.办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是地市台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办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才能赢得观众。  相似文献   

16.
孙显鑫 《活力》2014,(7):131-131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能够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情感和尺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造型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也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在越来越注重视觉效果的现在,电视主持人不同的化妆造型,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和造成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媒体、电视台、栏目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有人说,观众的注意力直接决定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吸引观众,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有一席之地,制作优良的强势节目是前提.而好的电视节目、频道的包装作为让观众了解自己的手段,也是非常直接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罗琳 《活力》2012,(6):210-210
众所周知,电视这种声画艺术的传播媒介是当今时代我们了解瞬息万变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观众对节目的质量以及节目的灵魂人物——主持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那么为了使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好地与节目融为一体,主持人造型设计这一新兴的课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刘翠翠 《活力》2012,(2):121-121
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动画片具有重要意义,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动画片以不同的风貌与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中国动画艺术中像剪纸动画、水墨动画和偶类动画等艺术形式都曾出现过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剪纸、水墨、偶类等动画的艺术形式进行梳理,来表现中国动画艺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