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我们更注重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这是李克强在两会记者会上所说的话。在记者会上,外国记者把"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的论调抛给了李克强,李克强表示,"我也注意到了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但是我们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预期7.5%,实际7.7%),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李克强向中外媒体坦承,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主要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2016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如期举行。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3.
刘琪 《企业文化》2021,(1):57-57
“中国经济能够稳定恢复,得益于我们围绕保市场主体实施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就业,有就业就有收人和消费,就能推动经济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在举行的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上如是说。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注重采用市场化手段,集中政策资源直接面向市场主体,特別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其中就包括加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出台直达实体企业的金融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2014年9月13日,周六,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宏观经济数据,重要的工业增加值跌至近6年以来的最低点,发电量、信贷等其它指标也都在走低。不过,9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李克强反驳了近期数据异动造成的经济失速担忧,重申只要就业不出问题,经济就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目标是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说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这句表态,显示了中央政府对经济波动的容忍度。换句话说,今年的后四个月,更可期待的是强改革,而不是微刺激。中国宏观经济再次走到了一个关键十字路口。如何解读近期变差的宏观经济数据?改革和刺激的矛盾能否调和?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过渡之间,7.5%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完成,将来是否需要调整?带着以上疑问,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本届政协会上提出了推进“创业型经济”的议案。辜胜阻认为,当前经济危机困难还未完全过去,中国必须通过完善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创业活动水平,来推动中国经济迈向“创业型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创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容量和推动技术创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过分强调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低效率、产能过剩等等,特别是会因此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从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这个增速目标虽然被许多人猜中,但李克强认为,实现这个增长目标还是必须要付出艰辛努力。因为“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就业属于经济范畴,就业增长取决于经济发展,就业工作必须以民生为本,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和经济结构高效率调整作为2010年全国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从而决定了就业工作的宏观经济环境,既为我们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业内动态     
《中国中小企业》2013,(12):11-11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座谈会,就如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听墩意见。李克强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必须足科学发展,是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是可以持续的发展。要继续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16-18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在7月16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提出了“转型主导论”。和过去的结构调整主要注重产业之间的调整不同,李克强总理的“转型主导论”涉及到结构调整更加广阔和立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正好与数字经济在时间上吻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未来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两者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即“做大蛋糕”;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散化、城乡协调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均衡性增长,即“分好蛋糕”;数字经济还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数字经济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尽可能扬长避短,从而事半功倍地推动共同富裕事业持续稳健前行。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房地产》2009,(3):70-70
展望2009年,“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的字字句甸,将改善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让百姓觉得安心、开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广场     
李克强:服务业是最大就业容纳器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出席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并发表"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的主旨演讲。李克强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是当前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优化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现在,中国许多工业产品供过于求,服务业的增加值虽已经超过工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农业,但仍有许多领域供不应求。增加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业水平,可以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形成稳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也会对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孙永波 《活力》2009,(6):4-4,7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也积极采取了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全力“保增长、保就业”,省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题研究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省就业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财经热点     
正亚行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称,平稳的消费和不断增长的外部需求将支持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中国面临房地产行业持续放缓、以及今年早些时候的信贷增长紧缩以及劳动力减少等压力,但亚行维持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测,即2014年为7.5%,2015年为7.4%。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表示:"在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提出的结构性改革措施比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更为重要。即使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只要就业情况良好,就没有必要惊慌。"受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4,(7):30-30
“中国经济需要以适当速度增长,今年预计将增长7.5%左右,这个速度慢于以往,不过是正常的。”——这是李克强在访问伦敦前夜,为英国泰晤士报撰写的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他在文章中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的,并不构成问题。他表示,中国今年有信心实现7.5%的增长目标,并称政府已经准备好调整政策来确保达成这一目标。“尽管下行压力巨大,中国经济仍在稳步向前。我们将继续在必要时进行提前和温和调整。我们充分准备好了排除各种风险,有信心实现今年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2002~2019年为样本区间测度中国经济金融化,并实证分析其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只有位于合理阈值时,经济金融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与实体经济相匹配,达到增长效应的最大化;两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具有时变特征,其中短期冲击影响更明显。因此,必须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控经济金融化的“度”,提升经济实体化的“质”,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增长,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小企业》2014,(10):10-10
9月15日,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说,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提质,是源于“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区间调控下实施定向调控,不搞“强刺激”,而是力推“强改革”,大力调结构,着力惠民生,充分下好“改革”和“调整”两手棋。会上,总理提供了的几组重要数据。1~8月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增加10多万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1~8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访著名经济学家王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确令国人振奋。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而可持续性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王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