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谓新农村,应体现在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上。许多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其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是自始至终重视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建设新农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农民群众不满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中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宁方针,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黑龙江垦区在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中,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帷幕。为了进一步把垦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推向深入,实现省委提出的率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从管理民主这个层面对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管理民主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并在促进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6,(10):64-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总体发展已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总揽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以科学的发展为指导深刻认识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永平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总体上看,永平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是山区农业县,人才、科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资源品类多,储量小而散,工业发展缺乏亮点,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全县仍处于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量较弱,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队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量的不断增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城乡二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和以制度外供给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导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刘丽华 《农业经济》2007,(10):18-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我省各级围绕省委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个新”的目标,注重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示范、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子。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特色产业带动型。依托优势资源,培育支柱产业,通过“一村一品“带动村社综合发展。二是农家文化旅游带动型。挖掘农村民间文化和生态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市场流通带动型。发展农村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兴乡村。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型。以水利、道路、沼气等建设和“五改三建”为重点,依托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五是工商企业帮扶型。企业与乡村结对帮扶,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作通讯》2006,(11):64-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总体发展已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统揽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发展的背:景,认真解决面临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扎实而有效地向前推进,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与中国区域经济高层论坛(广州)组委会决定联合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并于12月16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农”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阶段的历史性主题。但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当前集中表现为“三个难题”、“三个不相适应”和“三个不良倾向”。资金投入筹措难。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瓶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目标都离不开资金投入。过去,农村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二次改水、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除了财政投放外,主要靠“村提留、乡统筹”的资金。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保障镇…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信社发展带来机遇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新村庄建设,但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依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领域。农信社应该抓住这种现实机遇,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和2006年,中央连续颁布了两个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这个提法。从目前已经制定的政策蓝图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与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法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出现,20个世纪80年代刚刚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时,中央的文件里就曾多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当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机尚未成熟,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并未引起更多的重视。纵观当前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献可以看出,关于新农村的研究自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2005年10月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前,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通过不断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已经在新农村建设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十六届五中…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双柏县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的一个贫困山区民族杂居农业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七点七一。双柏县在民族杂居地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一个个民族村已呈现出建设规划有序、经济发展良好、农户家居环境优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配套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象,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厘清科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进而分析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集中表现为科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跨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省委驻新沂市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八有”目标,在宣传推介新沂、开发区建设、产业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济困助学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新沂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松江区各镇都建立了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村镇办)承担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村容镇貌环境改善的使命,任务十分艰巨。村镇建设管理队伍素质、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有必要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进行有关如何发挥村镇办作用的深入思考,以促进农村建设管理工作质和量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巍山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困难 巍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一定的基础和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是“三农”形势较好。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87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8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比上年增长6.11%。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2005年建成了巍南高等级公路,2008年关巍公路改扩建设工程也将竣工,随着巍山南连南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