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傻人做老板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2.
我的朋友陈老板在济南市做五金生意。三年前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家五金零售店的小老板,可短短两年的时间,他的小店已经成了全市最大、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五金商场。别人都说陈老板运气好,有财运,他也从不去争辩,总是笑着默认了。可是我总觉得,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这么简单。我去陈老板的商场时,正好碰上他刚做成了一笔十几万的大生意。陈老板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个老客户,每年都会从他这里批发上百万元的货。我们正说话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着一个螺丝走了进来,着急地问:“老板,有这种螺丝吗?”朋友接过来看了看问:“你要买多…  相似文献   

3.
人不可貌相     
正最近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了一位老板,这位老板是来当地考察投资的。我接过他递上的名片,是那种带花纹的发亮的名片,感觉很俗。上面列了好几家公司,密密麻麻的。我也没细看,总之他是个有钱人。他客气地跟我说请我去他那儿玩,可以住他开的宾馆。我敷衍两句就把名片放包里了。  相似文献   

4.
人不可貌相     
《财会月刊》2014,(3):I0014-I0014
最近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了一位老板,这位老板是来当地考察投资的。我接过他递上的名片,是那种带花纹的发亮的名片,感觉很俗。上面列了好几家公司,密密麻麻的。我也没细看,总之他是个有钱人。他客气地跟我说请我去他那儿玩,可以住他开的宾馆。我敷衍两句就把名片放包里了。  相似文献   

5.
当心一种新的诈骗术:骗子以“批量购买”为诱饵,诱惑老板新开一个账户将“回扣”存入,然后凭开户时剽窃的身份证号及密码,取走存款。昨日,险些受骗的江北某乐器行老板向警方报了案。据称,4月25日上午9时,乐器店老板张玲刚开门,一位40岁左右、子上应该没问题,便在该男子的“陪同  相似文献   

6.
分享的力量     
人人都有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欲望,这是一股不可思议的强大的冲动。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先生和王先生是同事,李告诉王他会撬锁。后来,他们去到一家停车场,撬开一辆车,在后备箱找到一个钱包将现金取出后就跑了。他们把偷来的钱一数,居然有12000多元。他们很开心,李把钱在床上铺开,自己侧身躺在旁边,让王帮忙拍照。之后,他把照片发到QQ空间炫耀。警方通过照片,将两个人抓捕了。  相似文献   

7.
有位孪师傅专做铺地砖的工作。一天一位公司老板找他做活,谈好价钱,签了约。回家后李师傅才发现这笔生意没算好价钱,做下去一定亏本。老板是个精明的商人,也算准了这个价钱对方应该不挣钱,所以就吩咐手下人要好好盯着,看他有什么高招,会不会偷工减料。不久地砖保质保量铺好了,老板很满意地付钱,李师傅接过钱,一句话也不多说就走了。老板觉得纳闷,就把李师傅请回来,问道:“我想请教你,你的生意究竟是如何做的,竟然如此高明?  相似文献   

8.
发财心切这一天,干了一个早晨的农活,唐道行真是又累又饿,腰酸背痛,心中便慢慢生出一种想法来。他对妻子说:“这种田种地太累了,收成不好,钱也不多,一年到头汗水流了不少,收入却不如做生意的一个月。”妻子说:“你要文化没文化,要人缘没人缘,要本钱没本钱,做什么生意?还是老老实实地种田吧。”可唐道行接着又说:“我还是想做点生意,前天有个姓王的木材贩子说今天来找我,叫我买柏树再卖给他,一定能赚大钱。”说完便背起锄头往家赶,妻子连喊几声,他也没回头。吃罢早饭,大约等到上午10时许,一个名叫王文杰的木材贩子终于来了。王文杰西装革履,…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在位时,大将李陵带兵攻打匈奴,结果被匈奴打败。李陵被捉,万不得已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听说后,只恨李陵没死。有一回,汉武帝问司马迁对李陵有啥看法,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没想到把汉武帝惹翻了,说司马迁同情反叛,就降下圣旨,把司马迁关进监牢问罪。按当时的刑律,司马迁犯了灭门的大罪。他有两个儿子,事先逃出去避难。为了应付路上官府盘查,他俩商量,得改名换姓。改个啥姓好呢?既不把原来的姓扔了,又要和原来的姓有点牵连,最后他们把“司马”二字拆开,哥哥把“司”字加一坚姓“同”,弟弟把“马”字加两点姓“…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道德和银子从前,有个姓莫的小官,玩弄权术,排斥异己,抬高自己,压制别人,踩着别人向上爬,但又想表白自己的品德高尚。一天,他把仆人王二叫到面前问;“王二!要是在你面前摆一个道德和一块银子,你要选择哪一样呢?”“要银子。”王二回答。小官摆出一副...  相似文献   

11.
起因是这样的,我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儿的小店里吃面,由于客人不多,我们就顺便和小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现在的人贼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相似文献   

12.
“老板的个人勤奋就能解决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吗?”陈早春的解决之道是去休闲度假,后来他把休闲度假变成了自己的一门生意陈早春是个极度自信的人。他深深地靠在皮质沙发里,指着对面仿古书架上的《莎士比亚全集》和《资治通鉴》,说:“我基本上没法把一本书看完,我更愿意相信我自己。”他还说,哪天公司破产了就去打工,两百万年薪肯定没问题。要再早些年,这位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生甚至曾经觉得,“李嘉诚也不过如此。”在2006年《福布斯》排行中,35岁的陈早春  相似文献   

13.
笑口常开     
特地找来的   几个家伙相聚在一起赌钱。   开赌前,他们对老是赌输的阿三说:“算了吧,你还是去门外瞧瞧有没有警察好了。”   阿三去了整整 10分钟,才气喘吁吁地跑来说:“门外没有警察,所以我特地去派出所找来一个。” 难度在哪儿   某人在奶牛场找到一份工作。第一天上班,老板给他一只桶和一条凳子,让他去牛棚挤奶,他快乐地领命而去。下班的时候,老板见他溅了满身的牛奶,那条凳子的腿也断了,就问他:“怎么样,这活挺难吗 ?”   他哭丧着脸答道:“挤牛奶倒不难,难的是让牛坐到凳子上去。” 节俭夫妻   从前,王…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渔民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笑口常开     
粗毛野兽石先生有个姓石的先生好卖弄自己的才学。一日,他写出一句“细羽家禽砖后死”,自以为是个想绝了的难对,特去向蒲松龄炫耀,让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说:“对对子要一字一字地对,我对一字你写一字吧。”说着念道:“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石先生写出来一看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一样的病张老汉做了张好床,想在亲家面前显摆里摆,便假装有病躺在床上,让亲家车老汉来看他。李老汉正好刚做了件黑缎子裤,正要想在张老汉面前亮亮,便高高兴兴套上一件长衫,赶到张家。李老汉生在张老汉…  相似文献   

16.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有一个中国青年,姓罗,在合资企业里给德国老板打工,因才学出众颇得上司赏识,做到了“总助”,手下管理着几百号同胞,也常以“德国老板的代言人”身份发话。一次,老板视察工厂,他陪同翻译,正撞见一女工因加夜班疲劳过度在打瞌睡。洋老板气恼之下不择言辞,在“你们中国……”之后用上了一些有伤中国人民族感情的词汇,并强硬辞退这名女工,让罗“当场执行”——他用的是德语,只有罗听懂了。一边是德国人严厉的目光,一边是同胞愤怒的目光,罗还是执行了。回到公司,他便递上了自己的辞呈——尽管工人也许不会记恨他,尽管老板依然赏识他,但他不能在听懂了那些词汇之后依然与老板共事。他要告诉那德国人:有一种尊严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8.
“机箱里的线绕弯太多了,你知不知道现在铜多少钱一公斤?”某电子制造企业的老板对他手下的产品主管怒吼。原因很简单:老板发现产品里用的导线绕弯太多,便责令产品主管重新规划产品内部结构,“把线都给我尽量拉直喽,能省一点是一点”。  相似文献   

19.
血色的玉镯     
又见“兰色的铁锚”翌日,我们敲开金鸿才总经理室的门,一进屋便见一位秃顶、矮胖、满脸横肉,额上有一处明显伤疤年约50多岁的男子,坐在老板椅上。当他听说我们是审计局的同志,立刻从坐位上站了起来,满脸凶相的脸立刻变得和善起来,他一边热情地与我们握手,一边叫人为我们递烟泡茶。当他与我握手的时候我惊讶地看到他手臂上纹有一个“兰色的铁锚”图案。待我们坐定后他才坐回老板椅上,用殷切讨好的目光望着我们说:“二位真是稀客哟,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请尽管说嘛,我们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便是朋友了。”柯老一听他这些拉关系的话十分反…  相似文献   

20.
在江浙一带,一些私企老板喜欢以“老大”自居,纷纷注册“老大”商标,如"陈老大"、"郭老大"。这些“老大”都有些故事。据说经营牦牛绒服装的陈老板抢先一步注册了“陈老大”商标,为此喜不自禁。而另一位也欲注册“陈老大”的陈老板由于慢了半拍而捶胸顿足,万般无奈之下他绞尽脑汁注册了一个“老呈达”商标,取其谐音。他想,你陈老大有什么了不起,我“老呈达”比你还大!且不论争先恐后抢注“大”字商标是喜是忧,如果“老大”们都能做出成功的品牌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那倒也名副其实。而事实是,偏偏发家在先的一些“老大”却“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