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正在复苏的一年,也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如何立足我县实际,大力推广优良棉花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以提高我县棉花单产;如何增强农民植棉信心,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继续改善棉田基础设施,增加植棉有效投人;如何全面提升我县棉花品质,增强棉花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提升兵团植棉业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种植在兵团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加快兵团植棉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提高兵团植棉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该文主要就兵团植棉业的现状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降低棉花单位生产成本;加大植棉业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原棉质量;实行差异化竞争,适度发展特色棉花种植;加快棉花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兵团植棉业安全的抗风险保障体系等提高兵团植棉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棉产区棉花生产滑坡0的原因及对策王庆功,刘法力一、棉花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植棉比较效益低,棉农收益下降棉花是高商品率的产品。因此,棉花的价格直接影响棉农的植棉收益。而植棉收益是决定农民植棉意向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棉农的植棉投入不断提高,而...  相似文献   

4.
发挥农协优势促进棉花生产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研会我会是一个以植棉为主的农民互助服务组织,自1984年建会以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植棉效益为吸引力,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由建会时的12户发展到5700户,植棉面积由200亩...  相似文献   

5.
为鼓励农民创新种植模式,提高植棉积极性,山东省夏津县决定举办“2009年种植棉花冠军大赛”,让农民在有条件的地块,通过精心科学管理,提高棉花单产,增加棉田种植效益。 素有“银夏津”之称的夏津县,植棉历史悠久,常年植棉面积在60万亩左右,是全国棉花生产基地和优质棉出口基地,棉花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6.
江苏走出高产高效植棉新路江苏省实施以地膜棉为主的科技兴棉战略,走经济发达地区高产高效植棉新路,帮助农民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努力完成今年1000万担皮棉生产任务。被称为棉花栽培史上一场"革命"的移栽地膜棉技术,是江苏今年实施高产高效植棉技术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地膜植棉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植棉就是用0.012~0.02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严密地复盖在土壤表层,让棉苗由薄膜孔中露出地面生长结桃。这是一项新引进的保护性栽培措施。 地膜栽培措施是近几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的。在新疆用于棉田栽培已有两年的历史,通过两年的试验,初步证明这项措施投资少,方法简便,收效显著,是棉花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一条新途径。为了进一步探索地膜栽培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本文拟就新疆石河子垦区地膜植棉的增产效果、产品成本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以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和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简称项目组)研究指出,2004年我国植棉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产销紧平衡,然而,价格下降,收益减少。2005/06年度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为250-270,对2005年棉花生产展望概括为:需求增加,面积稳定,进口减少,库存下降,价格回升。结论是,稳定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化肥过量施用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新疆重点植棉区的446农户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植棉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中的户主年龄、植棉经验、土地质量、土地产权、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棉花收入的满意度、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对农户减量施肥有显著影响;农户认为科学施肥是否重要的认知因素和农户家庭人口对农户减量施肥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伊始,棉花价格就有抬头的趋势,标准棉价格指数从1月份的17300元/吨不断攀升到2月份的17700元/吨。2004年的棉花形势会怎样呢?我认为影响棉花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当年的植棉面积和科技种植水平决定着棉花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疆植棉业中突出的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影响到植棉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植棉业人力资源紧缺的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通过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培训,推广科学植棉模式,大力引进和培养棉花品种研发人员,改善和提高外来工待遇,广泛应用采棉机械等措施,保持植棉业的长期兴盛,促进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棉花高产栽培法采用的是:“壮苗早发,稳长多结,三桃齐结”的技术途径;要求“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的检验,三桃齐结难以做到。棉花如早发,伏前桃结多了,到了结铃盛期营养供应跟不上,不仅伏桃不多结,后期还易早衰,秋桃也难以“盖顶”,且伏前桃常易烂掉,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13.
机采棉的成本分摊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出口占全国50%,棉花收入占职工收入的70%。随着兵团植棉面积的扩大及棉花单产和植棉技术的不断提高,兵团对植棉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到棉花采收季节,需要劳动力约50多万人,拾花劳动力已成为兵团棉花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困扰兵团棉花生产和发展的问题呢?其技术措施是,大力发展机采棉技术。使用先进的机采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棉花生产效率,对于以棉花为主的兵团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德州市是传统的产棉区,植棉历史悠久。多年来,棉花一直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种植棉花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当地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1999年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棉花的生产和使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笔者针对当前棉花市场存在的一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依据方志资料,分四个时期描述和分析了从清朝入关到解放前夕三百年间陕西植棉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清代陕西植棉业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陕棉种植经历了一个由关中向南北普及的过程;后期是陕棉生产的大发展时期。清代陕西植棉业的发展与清朝政府及地方官员的提倡有极大的关系。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纱的侵入对陕棉生产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清末民初到抗战前期是陕西植棉业的持续发展时期。抗战期间的陕棉生产,在国统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行政干预,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及其周围地区则创造了中国植棉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通过对近三百年陕西植棉史的考察,最后得出陕西植棉业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棉花商品率一直很高;二、棉花生产一直持上升趋势;三、政府的棉花政策对棉花生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棉花的伏前桃和伏桃长在棉株的中、下部的内侧,通风透光差是容易产生烂桃的原因之一;棉铃虫、金刚钻的危害是产生烂桃的原因之二;各种病菌繁殖传播是产生棉花烂桃的原因之三。棉花的伏前桃,伏桃的吐絮期若遇连续阴雨发生烂桃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又因为棉花的伏前桃、伏桃的产童约占"三桃"总产的60-70%,而且有些地区有些年份因棉花烂桃减产可高达30%以上。因此,可以看出防止棉花烂桃的意义重大。从实践经验得知,通过有效防治,发生棉花烂桃严重年份也可把损失有效地控制在8%以下,这说明棉花烂桃是可以防止的。下面介绍几种防止棉花烂桃的具体措施供各地棉农参考。一是要做好棉田能排能灌的"四沟"配套工作。做到科学用水,以提高棉株整个生育期的抗灾能力,便于棉花吐絮期遇上连续阴雨能及时排放  相似文献   

17.
盐城是江苏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常年植棉近250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的一半。全市80%的农户种植棉花。随着沿海开垦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十几年来,滩涂外包植棉渐成气候,未纳入统计的沿海植棉面积产量较为可观。2008年棉花交售时节,该地区同样经历了棉价的高开低走、棉市的动荡不稳、农民的持棉惜售等棉市景象。然而,“霜降”过后不久,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东营市棉花行业协会调查组到重点产棉县(区)、乡镇、村和植棉大户及部分棉花企业,就今年的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同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分析探讨。一致认为,今年东营市棉花生产前景看好,总的形势是:棉农植棉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近期,我们深入企业、农户、田头,对射阳县2008年的棉花生产情况、植棉成本、市场价格和棉农收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总的看,虽然该县2008年的棉花生产形势喜人,单产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国家和江苏省实施了多项补贴政策,但由于植棉成本大幅上升、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导致植棉效益明显下降,棉农收益极少。一些利用外包农田植棉的大户,更因地租高、叫工多,不要说赚了,能平账就成了天大的好事。目前,许多棉农正在盘算2009年种什么、怎么才能提高农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邱县的主导经济产业,全县50万亩耕地,植棉面积就达20多万亩,"九五"时期被国家列为全国棉花种植大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植棉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企业增效的骨干财源、财政收入的崭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