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造成强大冲击,同时也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以安徽农村种养殖户为研究载体,分析安徽农村种养殖户生产经营现状与制约因素,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与种养殖户生产经营的制约因素做对照,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种养殖户依托互联网金融发展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对罗非鱼池塘单养、混养和综合养殖三种养殖模式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养殖模式中生产成本最高的是罗非鱼单养模式,其次为混养模式和综合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罗非鱼综合养殖模式,其次为混养模式和单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文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对我国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亩产总成本最高,其次是高位池养殖模式,最后是土池养殖模式。在三种养殖模式下,其可变成本都要远远高于其固定成本。(2)在固定成本中,土池养殖模式最主要的是土地租金,高位池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模式最主要的是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职工工资费用;可变成本中,三种养殖模式下饲料和水电煤支出均为重要的成本项,其次均为虾苗以及营养和虾药支出。(3)三种养殖模式下的净利润、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工厂化养殖模式都为最高,其次是高位池养殖模式,最后是土池养殖模式。相比于土池与高位池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更高,盈利能力更强。(4)在三种养殖模式下,净利润对于价格、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依次由高到低。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增加养殖户(企业)养殖经济效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11个省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三年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200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了20亿元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对全国4亿亩重点公益林管护者发生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支出给予一定补助,这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此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永载我国林业发展史。下面,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一、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重大意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阶段,对促进公益林管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开发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发休闲体育资源的过程中,生态链和产业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阐述了生态链和产业链耦合的要素、模式以及要求,基于体育旅游视角对生态链和产业链耦合下开发农村休闲体育资源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有效开发休闲体育资源和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森林生态效益具有作为资产的特征,把森林生态效益确认为一项衍生资产,并对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基础和依据,以及效益物替代法、人力资本法、恢复费用法、调查评价法等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彩色模式来披露森林生态效益作为一项衍生资产的信息,认为披露方式不应局限于表内报告,可以适当采用补充报告形式,由此为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似乎正在我国的罗非鱼产业上演,在最主要的两种养殖模式——混养和纯投料养殖中,成本低廉、价值较低的混养模式大量充斥于市场,不断增多;实际价值较高的纯投料养殖方式,却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8.
林下经济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农林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双赢发展模式。分析了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对各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肉羊产业3种养殖模式的资源要素需求特点,探讨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实现畜牧业有限资源约束下的肉羊养殖模式选择与布局优化。[方法]以2005—2015年新疆肉羊养殖数据与分布状况为基础,梳理放牧、半舍饲、舍饲三大主要养殖模式在资源条件、投资与设施、繁育技术、育肥技术、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3种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结果](1)放牧模式对天然草场资源和疫病防控的要求最高; 舍饲模式对饲料、繁殖技术、育肥技术、管理技术等要求较高; 半舍饲的各种要求介于放牧与舍饲之间。(2)3种养殖模式中,舍饲模式成本最低,放牧模式产品品质最高。[结论]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资源丰富多样,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肉羊养殖模式,注重肉羊生产的科学性,加强政策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优化肉羊产业养殖模式布局,提升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效增收。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态效益的补偿,即面对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等局面,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生产经营者所进行的经济补偿.由于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具有明显的外在性和公共产品的特征,要想把生态效益进行商品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即使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展开这方面的工作也极其困难,而且交易成本较高.因此美国政府过去较长时期内选择由政府购买生态效益,提供补偿资金的手段来提高生态效益.我国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选择了11个省区的658个县(单位)和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效益补偿的试点.目前我国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是5元/亩,从此我国的各级政府是生态效益的主要购买者.  相似文献   

11.
对中外退耕还林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产品经济学角度出发,描述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产品的两种形态:即大范围自然生态区,国家买单;小范围局部生态经济圈,市场买单。同时提出4点建议:建立退耕土地银行制;完善有效的国家和个人利益平衡关系;加强退耕还林区非农人口输出和就业扶持;加强特色经济的多方位扶持和产业键延伸。  相似文献   

12.
西南岩溶山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重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有关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5方面的工作: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分析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退化的过程和原因:从宏观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详细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工作中最关键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目前尚未研究,但对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十分重要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野生药用蕨类植物有58种;对这些蕨类植物资源、区系特征、生态分布、利用价值进行了叙述;对进一步研究、合理开发利用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由于城市地形和气候特征原因导致汛期的洪涝灾害时常发生。与此同时,大量雨水没有科学和合理的利用。以金华市为例,通过对金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雨水资源利用实例,提出了针对金华市降雨特点的雨水利用的途径和相应措施,为缓解金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前人对生态生产力理解的基础上,解析出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发展,是自然资源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原材料、良好生活环境、废气物回收的综合能力。经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生态生产力具有自然性、地域性、不均衡性、有限性和可开发性等特征,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因此,对处于灰箱状态的生态生产力,应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成员的作用来加以认识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贝类养殖管理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贝类养殖大国。随着贝类养殖种类和养殖方式渐趋多样、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贝类养殖产量越来越高。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的增加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但较之于技术层面的研究,有关我国贝类养殖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和匮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贝类养殖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国内有关贝类养殖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体系、生产过程管理和行业协会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当前贝类养殖管理的概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该文阐述了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概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9项调节因子的计算作了介绍。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田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平均为4044.55元/hm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三大平原农田总生态服务价值为3128.82亿元/年,总体占全国的67.82%。东北平原单位耕地和人均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均高于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
研究英国Sevem河口、美国Tampa湾河口和巴西Patos泻湖河口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河口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及其效果,分析了河口管理中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河口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建议:①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河口管理经验;②建立良好的河口管理体系;③因地制宜地组织公众参与河口管理;④确立良好的公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入侵生物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及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入侵我国的有害杂草约有96种,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的入侵软体动物、植物病虫害、哺乳动物等在80种以上,地理分布范围较广。生物入侵正成为威胁我国本地自然资源、农林牧渔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入侵生物的分布和危害防治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为指引,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修订前后进行分析,结合福建大田县产业生态化进程及其生态县指标的完善,明晰了大田县生态建设的方向,为大田"生态立县"的推进提供有效的工具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