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雨强、坡度的多段模拟降雨实验,将坡度与坡面侵蚀模数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求得不同条件下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实验结果表明,临界坡度会随着雨强、降雨历时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变化.雨强越大,临界坡度越大,对坡面侵蚀临界坡度的影响越强烈;降雨历时增加,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也随之增大,雨强越大,临界坡度增速越快,且增速拐点出现越早.在坡面侵蚀初期,坡度增加加强了坡面径流对坡面泥沙的搬运作用,减弱了坡面的溅蚀作用,使得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大的坡面细沟侵蚀开始时间晚于坡度小的坡面,这是临界坡度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坡面侵蚀过程的发展,坡面侵蚀主要发生于细沟的边缘、侧壁和底部,不同坡度坡面单位时间内的侵蚀模数差值减少且趋于稳定,坡度对于侵蚀模数的影响逐渐减小,临界坡度逐渐消失.该研究可为完善黄土区的土壤侵蚀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强降雨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地质灾害,织金县垮坡组滑坡在强降雨后,坡体在后缘出现大量张拉裂缝以及两侧公路出现局部破坏之后发生了变形破坏。为了研究滑坡成因以及稳定性,在对现场进行详细调研以及查明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成因做出了详细分析,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对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垮坡组滑坡总方量14.95万m3,属于中型土质滑坡;坡体在自重状态、自重+坡脚开挖状态下稳定系数分别为1.095、1.098,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自重+暴雨+坡脚开挖状态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711、0.722,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强降雨是此次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鹏举 《科技和产业》2024,24(5):265-270
牵引式滑坡是山区工程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滑坡类型,往往是经历暴雨或人工开挖削坡后产生滑动,会首先在坡脚处滑移挤出,对工程场地的安全造成威胁。以福建省某工程滑坡为例,运用强度折减法和传递系数法两种方法,分别对滑坡天然和暴雨条件下不同工程阶段的工况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在开挖后的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治理措施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安全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陆埠大溪四期整治工程、陆埠大溪干溪段及钟山段整治工程为例,阐述了河道生态护岸的实际应用。河道治理除了要满足岸坡稳定、防洪安全等传统功能外,更要注重护岸的生态性,即提高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河道两岸的景观,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5.
圆形基坑因其存在空间拱效应,导致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呈现不同于一般基坑的变形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缆隧道建设中。结合某一采用钻孔咬合桩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工程,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周围土体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坑外荷载不对称的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呈现不规则的变形分布,向坑内的最大侧移为11.42mm。围护结构的支撑轴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开挖完成时的轴力最大可达1962k N。周围地表沉降呈现"凹槽形"分布,在空间拱效应作用下的最大地表沉降仅为13.52mm,且发生位置与基坑的距离约为0.8倍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6.
曹明崇  李新媛  张林 《发展》2011,(3):74-75
黄土丘陵区既是农牧业生产用地,又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量大,土壤干旱瘠薄、立地条件恶劣。本试验通过对兰州馒头山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对工程、林草和农耕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配置,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配置"和带、网、块、片相结合的"平面配置",通过种植各种松、柏、杨、柳、榆等树木和在大于25度的坡面上种植具有覆盖面大、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的柠条、沙棘、柽柳、白刺、白沙蒿和花棒等耐旱植物,10年后因其自然蔓延生长,从而阻止了侵蚀沟向两侧扩张、控制了坡面泥土下陷,达到了稳定坡面、防止坡面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目的。一、试验区自然概况馒头山试验站,地处兰州市南山城郊结合部,总面积497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海拔1685m,相对高度89m。  相似文献   

7.
以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背景,提出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结合的可行性研究方案.通过数值分析与实际工程对掌子面的位移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不同开挖进尺情况下掌子面前方不同位置处的岩层位移变化规律后,发现掌子面开挖进尺与掌子面前方岩层变形规律,开挖进尺越大,对其掌子面的稳定越不利,同时发现掌子面岩层可以提供一部分阻力,阻止掌子面前方岩体朝掌子面移动,以及掌子面上方岩层的重力势能作用.提出红线开挖进尺的确定方法和现场实际开挖进尺的确定准则;讨论了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前方岩层存在的挤出现象,表明采用红线开挖进尺乘以安全系数更能保证现场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随着河水的不断流动,河流里的泥沙会不断淤积,淤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灾难,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河流泥沙淤积和防治工作,做到对相应的泥沙淤积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文站在河流泥沙与淤积防治的角度进行阐述,对其来源、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河流泥沙以及淤泥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选取黄土高原一典型的沟道小流域坡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RIME-PICO TDR测量了坡面不同坡位下0~1 m的土壤含水率,分析了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峰值出现在40~60 cm处,且在不同深度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特性,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对较深的60~100 cm之间的变异性为弱变异,其他深度为中等变异;土壤含水率在不同坡位上表现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趋势,从不同坡位的变异特性来看,不同坡位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变异性较大,呈中等变异,下坡位变异性较小,为弱变异;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土壤含水率的时间稳定性显示,土壤含水率在观测期间不同深度上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不同坡位下土壤含水率在4~6月3个月的观测期间,相关系数均较高,除上坡位的4~5月水分含量不显著外,其他各坡位在时间上的土壤水分含量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栗红 《理论观察》2000,(3):127-128
1992年5月至6月间,我们在对嫩江左岸尼尔基水库水淹区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一处古文化遗址,此后又进行了多次复查。此处遗址地表散布烧土和大量遗物,在遗址冲刷沟中,发现被水冲毁的灰坑,并采集了一些标本,征集到一件云纹铜牌饰。这对我们研究嫩江沿岸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将两处遗址情况报告如下:江东遗址位于清和乡江东村新立屯以北2公里沙岗的东南坡上,地理位置在东经124°40′、北纬48°46′,西北距嫩江1.5公里,沙岗北600米为嫩江低河漫滩,原为次生林地,后开垦为耕地,现有一部分耕地废弃。遗址面积约48,000平方米。该遗址地表为黑…  相似文献   

11.
黄海韵 《科技和产业》2021,21(3):274-278
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持续的强降雨极大地加大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在受到长期人类工程活动同时,2020年9月强降雨后,导致尖山营在2020年9月15日发生滑坡.为了分析尖山营滑坡的成因及稳定性,在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后,结合无人机、工程地质学以及土力学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尖山营滑坡体纵长约650 m,前缘横宽410 m,坡度上陡下缓,平均为20°,滑坡区面积约0.14 km2,厚度2~8 m不等,平均约6 m,体积约8.4×105 m3;滑坡体为浅地表为第四系松散体及全(强)风化泥岩层,滑带为易溶于水的粉砂质泥岩层,为滑坡的启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饱和状态),稳定系数为0.724,尖山营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刚果(金)某密闭还原熔炼鼓风炉为例,结合鼓风炉炉缸特点和多次大修时检查的炉缸耐火材料侵蚀特征,分析其耐火材料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实践,阐述延长鼓风炉炉缸使用寿命的措施。研究发现,耐火材料侵蚀主要受炉渣化学侵蚀、铜锍渗透以及熔体冲刷等因素影响。相应措施实行后,鼓风炉炉缸的使用寿命可至少延长5个月。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质现象一直是工程中进行研究的重要对象,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6标段路基中的岩溶因其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所以一直是路基长期稳定的重大隐患。由于对其发育规模很难进行准确的把握,因此,施工开挖时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岩溶发育状况,施工进程与路基稳定性往往会受到影响。本文就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6标段路基基底岩溶整治施工成功实践,探索隐伏岩溶的分布情况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岩溶区路基施工岩溶整治及软基处理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沿海、河流的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地表下埋藏有深厚的第四纪松软覆盖层,主要有三角洲相沉积、滨海相沉积、湖相沉积和黄泛冲积沉积等等。淤泥软土地基力学性质具有:强度极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工程特性: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基于此点,文章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对围堰及导流的布设方案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论述。期望通过该研究能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工程边坡为典型的岩质高陡开挖边坡,其稳定性对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期运行影响重大。为分析分层开挖对高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高边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数值模拟了开挖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滑坡体安全余度很小的高陡岩质边坡,分层开挖滑坡体,可提高边坡整体安全系数,对于边坡的稳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考虑到降雨及地震等情况的发生,为获得安全盈余,建议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7.
石川河(城区段)综合整治项目中,覆土方案的确定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土体稳定性,同时决定工程成本。为了得到最优化的覆土方案,本文采用盆栽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不同覆土方案对薄荷生长和土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和智能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对覆土方案进行寻优。结果显示:最优覆土方案为覆土厚度28cm,分2层压实,岸坡角度35°。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流域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土层锚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紧缩,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使用面积,建筑基础向地下纵深发展,于是进入深基坑作业施工。但在深基坑开挖和护坡工程中,土层边坡的支护作为深基坑施工的关键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周围建筑物和行人、车辆行驶等安全,而且还会危及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为此,在开挖基坑时,为稳定土层边坡采取土层锚杆技术。本文在介绍锚杆构造及设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土层锚杆施工工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支撑,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GF-1遥感影像、MODIS NDVI数据产品、土壤类型和气象等数据,以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风力侵蚀模型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为基本算法,从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方面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库尔勒市进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勒市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冻融侵蚀较少;侵蚀程度上,微度侵蚀所占比例最高,占总面积的50.4%,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适中,分别占总面积的25%和14.6%,强烈侵蚀较少,仅占总面积的1%,几乎没有极强烈与剧烈侵蚀;侵蚀动力上,微度侵蚀的侵蚀动力以水力为主,轻度与中度侵蚀的侵蚀动力以风力为主。本文选取的侵蚀定量分析模型方法稳定可靠,适合大规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能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高效可行的技术方法,并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郝丽华 《理论观察》2009,(2):170-17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改革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得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职业倦怠。做为人群的一部分的电视新闻记者也存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会给电视新闻记者造成怎样的影响,又如何解决呢,笔者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