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产业生态理念推进东南沿海地区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要素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投资效益越来越低,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应结合产业生态理论,沿着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绩效的路径进行拓展。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传统低成本优势削弱,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
黄莉 《活力》2023,(22):193-19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党的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使命任务。本文围绕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展开探究,探讨创新的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经济发展理论创新,并以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为引领,分析十八大以来党的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创新发展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自主科技创新、产业生态转型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辉 《企业导报》2014,(15):171+174-17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而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国家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中的企业应当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主积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要,在自身得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经济界》2008,(6):46-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承接和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力地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也不断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逐渐上升。总体而言,现在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缓慢,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徐创风 《经济界》2003,(6):21-2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促进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缩短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就其原因来说,主要有三条:一是建国初期在西部建成的一批大中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加工贸易在推动外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利用外资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平稳,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增速低于外贸总体增速,加工贸易出口额占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的描述和概括,而且也是其现代化发展战略方针的体现,它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其实质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调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以投资驱动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仍然明显,这种发展模式在当前金融危机下难以为继,必须转型.这是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化解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和措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科技成果和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等都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微观核心推动力量。当前,世界正出现新的格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调整期,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中国企业家也将面临转型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一、战略环境分析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艰难复杂的转型进程中,伴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完善了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也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国有体制变革和改进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力量。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成立算起,我国资本市场已走过20多年的风雨,  相似文献   

11.
受中国影响,老挝选择了渐进式经济转型模式,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革新开放以前,但老挝经济转型绩效没有中国经济转型绩效显著,加强中国与老挝之间的经贸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老挝经济转型和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该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通过对中国与老挝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对比研究,以优势互补,促进中、老双边经济的发展,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契机促进中国和老挝双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给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因此。应借鉴国外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适时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内容,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解决经济和就业发展问题,扩大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导致继续教育的生源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因此,通过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为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论文简单分析了继续教育的内涵和高校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继续教育,拉动教育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回顾江苏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了工业化进程:90年代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大发展: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沿着投资驱动的路径不断发展,但消费率严重偏低并持续下降,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切实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构建"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财税手段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对于增强居民消费倾向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涛 《管理学家》2019,(11):73-74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已经从快速发展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打造低碳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国有煤炭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变革中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并且煤炭作为基础生产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有煤炭企业战略转型和变革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同时自身也经历了重大的改革与发展,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中发挥了支柱性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首先,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国际上的地位稳步提升。资本金充足率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达2.65万亿元,创历史最高。其次,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不断提升。再次,  相似文献   

18.
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水平和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软实力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因子,经济软、硬实力的不同配置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类型。经济软实力不仅内在具有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实现其转型的内在机理。通过河南省区域经济软实力空间分布及其与区域发展指数关联的实证分析,证明以提升经济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孔德勋 《价值工程》2021,40(10):16-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建筑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元素,在城市化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工程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也逐渐增加.本文将以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目的,根据当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特点,从经济效益出发,分析探讨当前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提供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